第112章 眾人(第二更,求支持)
作者:無語的命運      更新:2020-03-17 20:28      字數:3257
  大明鐵骨最新章節

  “哎……”

  睡醒以後,高夫人看著周圍卻忍不住歎了口氣。她的頭發蓬鬆,沒來得及梳理,便吩咐一個宮女來替她梳頭,她自己拿著一個玻璃鏡照看,這是李貞臣送來的,那小雀,不僅帶來了淮王的差遣,還帶來了一批禮物,禮物不輕不重,到也符合禮物。而在那些禮物之中,讓最讓高夫人欣喜的就是這玻璃鏡了。

  可是這玻璃鏡看的也太清楚了一些,都六十歲的人了,兩鬢和頭上已有許多白發,這臉上的皺紋也看得極為清楚,人也確實老了,隻是因為從二十來歲的時候就一直過戎馬生活,所以身子骨還比較硬朗。可是自從大順軍在山海關戰敗之後,這將近二十年的生活是多麽艱難啊……

  想著這些人死去的人,高夫長歎口氣,最後搖頭歎道。

  “罷了,罷了,就這樣吧……”

  這天上午,李來亨便召集眾將會商。雖說九蓮坪的兵不過隻有兩萬餘人,可是總兵卻還有十幾個,有的總兵手下雖然已經沒有了兵,隻是保留著職銜,但他們都是一起戰鬥多年的弟兄,是為國立過過戰功的。其中也幾個是李過、高一功的舊部,對他李來亨來算是前輩了。至於副將、參將,那就很多了,還有些文臣,地位也是很高的,如今他們也都住在九蓮坪寨中。

  這陣子下邊就在紛紛議論,心不再像往日那麽齊了。特別是因為近來得到消息清虜酋首已經逃到陝西,甚至就連同洪承疇都有可能投降明朝了。這些消息對忠貞營的將領們有很深的影響,尤其是當不少人已經開始偷偷下山後,人們的心情更複雜了許多。所以會開始後,起初許多人默默地不做聲,互相觀望,後來就有人不再沉默。一個總兵說道。

  “這茅麓山周圍都已經為明朝光複好幾年了,咱們再這麽於山裏頭呆著,什麽時候是個頭?名不正言不順的。難不成,待到全天下都被明朝光複占了,我們還在這裏呆著?若是再這麽下去,不說其它,就連正當的名義也滑了了。咱們既然都受了明朝皇帝的冊封,那就是明朝的大臣,現在理應出山,聽從皇帝的差遣!”

  這話說出以後,許多人紛紛點頭,都說是如今再在這山裏頭呆著也沒有意思了,不如就出山吧。

  李來亨並沒有表示反對,隻是示意他們繼續說下去,見他沒有反對,王光興則站起來說道。

  “我等身為明朝的大臣,即然現在明朝朝廷即將回京,我看還是應該聽從皇帝的差遣,而不是坐困於山林之中。”

  “你王總兵是明朝的官,自然希望出山,我們雖說也是明朝的官,可我們的出身卻不如你!”

  王光興的話聲一落,一旁立即有人跟著陰陽怪氣的說道。

  “萬一要是追究起來,我們可都是賊。不定這邊出山,那邊就得讓人給殺了!”

  之所以會有人這麽說,是因為王光興與他們不同,他是明朝的總兵官出身,而他們卻都是“闖賊”出身,像郝搖旗更是曾經劫持過永曆皇帝,過去也曾與何騰蛟等明朝的官員將領發生過衝突。自然會擔心出山之後,自身的安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他們中的許多人或許沒有讀過書,但對於這個道理卻很清楚。

  不過有這樣的想法的人雖然有,願意出山的人更多,這邊馬上又有人反駁道。

  “出山不一定怕死,若是不出山的話,難不成咱們就把明朝的官帽子丟了,然後大家夥再起兵反對明朝皇帝不成!”

  “反明朝皇帝又怎麽了?先皇在世的時候,也是降了反,反了降,咱們為什麽不能!”

  “就是,當初是為了打胡人,咱們才降的明朝,現在既然沒有了胡人,咱們大順軍自然應該再把朱家皇帝打下來……”

  聽著這番話,李來亨臉上頓時閃出怒色,用力將桌案一拍,猛的站了起來,一手按著劍柄,厲聲說道。

  “當年我等之所以降明反清,就是為了讓漢人不作胡人之奴,為了大明的天地正氣,咱們當初是為全天下守土,為我漢家良民守土。今天明朝中興在即,我等又怎能忍心害百姓流離失所,讓天下再陷兵災,況且,胡虜尚存,又再起內訌,豈不正應了胡人的心思?若是誰敢再提此議,休怪本國公軍法無情!”

  “臨國公,咱們也是想過安生日子,可要是皇帝要殺我等,那該怎麽辦?”

  一直沉默著的郝永忠,也就是郝搖旗打破沉默看著李來亨問道。

  “益國公所言甚是,我等誰不願意過太平日子,可若是說把性命交給朝廷,任殺任取,那可是萬萬不行的……”

  靖國公袁宗第也於一旁出言讚同著,他們兩人的話立即起得眾人一陣咐和,確實,他們總歸還是擔心明朝皇帝會不會“背信棄義”,待他們出山之後,或是借口殺頭,或是借刀殺人,就像水滸傳裏朝廷對梁山好漢的一樣。

  正眾人你一方我一語言道著不能輕易出山時,然後便爭吵了起來,就在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吵起來的時候,忽然有人跑進來稟報。

  “太後下山來了,立即就到。”

  一聽這話,大家都安靜下來。即便是已經過去這麽多年了,高夫人依然倍受眾人的尊敬,大家互不服氣的時候,也就隻有高夫人,能讓眾人心平氣和的談事。大家默默地等候高夫人來到。這會李來亨也後悔自己剛才的處理有些太過魯莽了,於是向大家說道:

  “隨我迎接太後大駕。”

  他大踏步向外走去,所有將領也都跟著他向外走去,迎接高夫人。

  其實,這一覺醒來的時候,高夫人已經料到九蓮坪眾將商討,不僅不一定能商量出一個所以然來,指不定還會吵起來。她明白如今因為明朝已經光複天下大半,這山裏的軍心已漸漸有些不穩。現在不但每天都有兵卒弟兄私自下山,若是楚王等人招攬的話,必有一些人願意為其所用。

  而淮王似乎也看準了這個時機,所以才會派李貞臣來山裏勸說。尋思著眾弟兄的將來,她不能不來這。

  在知道眾將已經爭吵起來來的時候,高夫人便命人傳報李來亨和眾將領,說她來了。她明白隻要大家聽說她來到,眾人就會暫時放下成見。果然,當她來到這裏的時,李來亨已率領一大群將領和文臣出來迎接,肅然站成兩行,向她躬身揖禮。

  看到這一幕,她的心總算是放了下來,來得正是時候。

  進入正殿,也就是大家議事的地方後,她麵向南坐在中間,將領們紛紛向她行揖請安。說了聲“眾將免禮”之後,高夫人又說道。

  “如今不是講禮數的時候,你們起來吧,大家還是原位坐下,今天咱們還是談大事要緊。”

  等到眾文武就座以後,高夫人沒有向李來亨問話,卻轉向一位年紀較大、地位較高的文官問道:

  “王監軍,剛才會商情況如何?”

  王再第是永曆皇帝當年派到軍中的監軍,他自然是主張出山的,聽高夫人這麽一問,他就把經過情形簡單地說一遍後,高夫人冷靜地點點頭,說道:

  “有人覺得應該出山,有人害怕出山後被朝廷所害,誰是誰非,我現在且不去說。我今日下山來,隻是為了替你們大家拿定主意,不是為了責備誰,更不主張處分誰。請你們各位都放心,平心靜氣地把這件事談個清楚。我已經老了,與往年不一樣,可是我為大家操心的一片心什麽時候都沒有變。自從先皇帝死後,我們有兩次大關頭。第一次是要不要取消大順國號,奉大明為主,共同跟胡人作戰。如今是第二次關頭,就是今天,如何保全我們兩三萬人的性命。我說出主意來,你們願意聽從也好,不聽從也好。”

  大家都恭敬地站起來,齊齊揖禮道:

  “請太後吩咐。”

  即便是王再第也和其它人一樣稱她為太後,高夫人點頭說道。

  “都坐下吧。”

  待眾人坐下後,高夫人才繼續說道。

  “大家的心情我最了解。當年咱們為天下百姓,願意奉明朝為主,是為了共同抗擊胡人,救我漢人於水火,往深處裏說,也是為了贖當年的過錯,若是當年……哎,所以,那時候,咱們隻想著,隻要能把胡人趕走,便是給朱家皇帝叩頭,又有什麽?壓根就沒想過其它。現在胡人被打走了,大家擔心朝廷將來背信棄義,這是很自然的,也是人之常情,我明白,畢竟,這性命總歸是自己的,誰都不想白白搭上性命。”

  許多人聽了點頭,不少人低下頭去。高夫人繼續說下去:

  “如今有人願意出山,是因為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胡人被趕走了,朝廷回來了,這天下是又是朱家的了,咱們在這彈丸之地呆著,總也不是辦法,所以,有人自然想要出山去,畢竟大家都是大明朝的官,按道理,朝廷是不會虧待大家的。”

  說到這裏,高夫人又看著眾人說道。

  “可是,大家想想,即便是咱們出去了,又拿什麽給朝廷呢?難道就是這片彈丸之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