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20,頹廢的定義
作者:上官容止      更新:2021-04-19 09:43      字數:2485
  【概念】

  “痛苦或者對身體是一個惡(那就讓身體表示它的想法吧),或者對靈魂是一個惡;但是,靈魂堅持它自己的安寧和平靜,不把痛苦想作一種惡,這是在它自己的力量範圍之內。因為每一判斷、活動、欲望和厭惡都是發生在內心,而任何惡都不能上升得如此高。”(《沉思錄》卷八)

  通識教育這個詞是從拉丁文裏的 Liberal Arts 翻譯過來的,liberal 是“自由”的意思,arts 通常翻譯成“藝術”,讓人聯想到音樂、繪畫、攝影、手工等。但是,它的含義其實更廣泛一些,是指那些不一定能讓人直接用來謀生的技能,包括數學、哲學、曆史、藝術、音樂,還有很多其他的人文學科。

  所謂主性質,就是與物體不可分離的那些性質,比如形狀、數量、充實性、廣延性,它們就存在於物體本身;而所謂次性質,就是顏色、氣味、聲音之類,存在於知覺者當中。

  心理學把人的情緒分為三種:p;心境、激情和應激。

  1.心境是微弱、持久而帶有彌散性的情緒狀態。p;彌散指的是人們會把身邊的人和物,都染上跟自己心境對應的感情色彩。

  2.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式的情緒,持續時間較短,p;一般會有明顯的生理反應和外部行為表現

  3.應激是在人們遭遇意外或者危險時出現的高度緊張狀態,發生非常突然,持續時間短。

  因為“子曰”翻譯過來就是“老師說”,所以凡是記“子曰”,也就是說記“老師說”的,那就一定是孔子自己的弟子了。那麽凡是記成“孔子曰”的,也就是說記成“孔老師說”的,那就有可能是孔子弟子的弟子。

  按拉書的牛車計算,叫“學富五車”,其實不多,五車竹簡,放在今天,也就十幾二十萬字吧?

  成癮行為具有4個特點:令人愉快、帶來傷害、無法控製、反複出現。

  這是因為成癮物質往往會損害大腦中的前額葉皮質和杏仁核,前額葉皮質是掌管控製、判斷和計劃的區域,杏仁核則負責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

  所謂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目標所需要的能力的信心。

  在20世紀的統計革命開始前,人們認識世界有個堅定的信念,叫做決定論。當時的人們認為,一切自然現象的出現和存在,都是有原因的,並且遵循著一定的法則。

  首先是高爾頓,他發現了“回歸現象”。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父母高的話,孩子也應該高,父母矮的話,孩子也應該矮呀。但是實際測量的數據卻不是這樣的。整體來看,孩子的身高其實都有一個逐步向人類平均身高靠攏的現象,高爾頓將這種數據向總體平均值靠攏的現象稱為“均值回歸”。

  1895年,皮爾遜第一次在科學史上明確地闡述了實驗數值的隨機性,而所有出現的觀測值都可能符合某種規律性。

  在統計學裏,這個真實的世界或者我們想研究的事物,被稱為“總體”,而從總體找到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個體,就是找“樣本”,

  簡單說,描述統計其實就是處理樣本數據的過程,通過對雜亂無章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讓這些數據能夠直觀簡練地呈現出來,並作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客觀依據;而推論統計則帶有猜測的成分,是從樣本到總體的過程,通過整理出來的樣本數據信息來估計總體、預測未來。

  利用已知信息去估計未知的過程,這其中含有“猜”的成分,既然是“猜”就必然存在如何判斷猜得準不準的問題。因此在統計教材中,這部分章節涉及大量的統計方法和計算公式,還有複雜的邏輯推理過程,讓很多人頭痛不已。然而無論是使用什麽分析方法,本質上都不外乎是這麽兩種思路,那就是“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

  所謂的“參數估計”,就是直接從樣本出發,利用樣本計算出的數據來估計總體情況,它又分為點估計和區間估計兩種,簡單來講就是你在估計的時候用的是一個具體的數值還是一個數值範圍。

  簡單來說,“假設檢驗”就是從總體出發,先對總體情況提出一個假設,稱之為“零假設”。然後通過實驗收集數據,將收集到的數據跟這個零假設進行比較,看看之前的差異大不大,大到什麽程度才能認為實驗方法是有效的。

  【筆記】

  胡適這樣批評道:兩個矮子比高,我說我比你高半寸,你說你比我高半寸,爭論不休。莊子過來排解說:“你們兩位別爭了,我剛才從埃菲爾鐵塔看下來,覺得你們兩位的高矮實在也沒什麽分別,何必多爭,不如算作一樣高吧。”

  胡適接下來說:莊子這種學說,初聽了似乎極有道理,卻不知世界上學識的進步隻是爭這半寸的同異;世界上社會的維新,政治的革命,也隻是爭這半寸的同異。若依莊子的話,把一切是非同異的區別都看破了,說泰山不算大,秋毫之末不算小,堯未必是,桀未必非,這種思想,見地固是“高超”,其實可使社會、國家、世界的製度習慣思想永遠沒有進步,永遠沒有革新改良的希望。(《中國古代哲學史》,第341—342頁)

  “那麽,您的意思是,我必須用別的辦法擺脫困境?”他隨即用挑戰的口吻說,“但我一定要離開這個城市。”

  大夫說,他對此也還理解,但這與他無關。

  ——《鼠疫》

  英國哲學家羅素曾經寫過一篇散文《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關於那些因為意見不同導致的憤怒,他是這麽說的:

  “如果你一聽到一種與你相左的意見就發怒,這就表明,你已經下意識地感覺到你那種看法沒有充分理由。

  最激烈的爭論是關於雙方都提不出充分證據的那些問題的爭論。

  不論什麽時候,隻要發現自己對不同的意見發起火來,你就要小心,因為一經檢查,你大概就會發現,你的信念並沒有充分證據。p;”

  羅素舉了兩個例子:p;如果身邊有人堅持說2加2等於5,或是冰島位於赤道,我們隻會感到憐憫,不會感到憤怒,因為這種看法並不會動搖我們自己的信念。

  二戰末期,美國陸軍得知日本開發了一種非金屬地雷,而當時所有方法都無法探測到這種地雷。日本軍方沿著美軍可能入侵的路徑,將這種地雷隨機地埋在了日本的各個海灘上。據估計,光這種地雷就能造成數十萬人死亡。美國必須盡快找出摧毀這種地雷的辦法。普林斯頓小組開始設計用各種方法摧毀地雷的實驗,包括用飛機從空中投放炸彈來引爆日軍埋的地雷,但最終所有的實驗和計算都表明,這些方法沒用。所以美國最終決定直接向日本投放原子彈

  好詭異,我還是設置加群條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