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作者:陶蘭思      更新:2021-02-21 01:27      字數:941
  說了這麽多,那麽,巫蠱術究竟是如何來害人的呢?

  一般來說,共有接觸法、投食法、變化法和嫁禍法這四種。

  接觸法最好理解,就是讓蠱與受害人接觸,主要是指叮咬,被咬之人自然便會身中蠱毒。

  被這樣的毒蛇咬上一口,後果可想而知

  這一點從科學角度也很好解釋,許多所謂“蠱蟲”本來就是毒性極強的生物,使人中毒也不是什麽稀奇事。

  稀奇的是,很多蠱蟲並不隻是在受害人身上咬一口而已,它有時候還會鑽入受害人體內,吞食其五髒六腑、直到將其變成皮包骨頭之後才肯出來。

  五代時候王仁裕的筆記小說《玉堂閑話》中的就記載了這麽一個故事:

  “郎中顏燧者,家有一女使抱此疾,常覺心肝有物唼食,痛苦不可忍。累年後瘦瘁,皮骨相連,脛如枯木。偶聞有善醫者,於市中聚眾甚多,看療此病,顏試召之。醫生見曰:“此是蛇蠱也,立可出之。”於是先令熾炭一二十斤,然後以藥餌之。良久,醫工秉小鈐子於傍,於時覺咽喉間有物動者,死而複蘇。少頃,令開口,鈐出一蛇子長五七寸,急投於熾炭中燔之”

  簡單概括下下:顏燧之女身中蛇蠱,體內寄生者一條五七寸的蠱蛇,最後醫生先用藥將毒蛇藥昏,待其複蘇之時,再猛的將其從人的嘴巴裏麵扯出來。

  毒蛇鑽入人體不大說得通,想來應該是寄生蟲一類的生物,古人知識水平有限,將其誤認為是蠱蟲,也在情理之中。

  人體內的許多寄生蟲都形如小蛇,也許是古人將其錯以為是某種特殊的“蠱蟲”了

  除了咬人法以外,投食法也很常見。

  投食法其實就是投毒,不過投食不是直接把蠱蟲投喂給受害人。而是提取蠱蟲的毒液、**、唾液和糞便等物,摻入受害者的食物中。這個十分常見,就不多介紹了。

  咬人法和投食法總體來說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接下來要說的兩種法子,就完全不講道理、邪門得很了。

  首先是變化法,所謂變化法,即:不需要讓蠱毒與被害者進行物理上的接觸,隻需要念誦指定的咒語或舉行特定的儀式,蠱蟲自然會變化成各種奇異的怪物或鬼魅,從而害人於無形之中。

  變化法的最典型例子莫過於隋朝宮廷曆史上的“貓鬼巫蠱”。

  隋唐之時,巫蠱之術盛行,當時的很多人都相信貓死後會化成貓鬼,如果使用特定的儀式和咒語,就能控製貓鬼,從而利用其來害人或是牟利。

  為了得到貓鬼,當時很多術士都會大肆捕殺貓類,被殺掉的貓便稱之為“貓鬼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