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意形自然
作者:白夜三心      更新:2020-03-17 10:36      字數:3243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第一百七十四章??意形自然

  哪知那塊所謂的意形璧玉佩,一入王寶山的手裏,頓時一股微涼之意,並傳遍了他的全身。

  這讓他驚奇之餘,仔細一看,發現這意形璧的質地,倒也特殊。他雖不知是何物所成;卻有著一種熟悉的感覺。

  這塊意形璧的觸感,好似與他手中的清靈戒,倒有著幾分的相似。

  “不知前輩,此物有何妙用?”

  “小鬼,此物可不簡單,它是老夫用一塊萬年的極品靈石,煉製而成的一件儲藏法器,別無妙用,隻能儲藏一些重要的信息,內藏有我悟道的一些經驗之談”

  這看似簡單地介紹,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顯得這塊意形璧,還真是暗藏玄機啊!

  姬水尹老人介紹完,還把使用之法,一並教給了王寶山。

  這讓王寶山大為地驚喜,心想這塊看似毫不起眼的玉佩,居然是件珍稀的異寶。

  不說裏麵的悟道之談,單是那儲藏信息的神奇功能,若是使用得當,日後必有大用啊!

  就這樣,他一邊的心猿意馬,一邊的跟著姬水尹老人,學習著意形璧的使用之法。

  不知不覺中,時間過得還真快,眼看著天光放亮,東日升平。

  這時的天色,也已漸漸地明朗了起來。

  但他們二人,一夜地攀談,卻沒有一絲的困意,似乎聊起天來,就忘了其他的事物。

  或許,是因為一晚上的交談,又交換了各自需求的東西,使得王寶山和姬水尹老人之間的陌生感,也逐漸減少了,他們二人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在經過姬水尹老人的陳述,王寶山也慢慢地有了一些收獲,理解了道體的真意。

  所謂道體,並是修行之人,在道法精深後,通過感悟修煉,凝聚而出的悟道之體,也有修行者,稱其為法體。

  而道體,乃是悟道的根本;是修行者積術法的大乘後,法力所化形而成的元神。

  它是修行的圓滿之境,與修行者口中,所常說的靈體,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靈體是指修行者體內的靈力,在積壓到一定程度後,經過提純淬煉,祛除雜質,精益求精,凝聚出的靈力之體。

  尋常的修行之法,法門諸多,所參照的功法,雖有著千差萬別,使得各個流派的叫法,也不盡相同。

  但萬法歸一,在本質上,它們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是為了追求那終極的超凡之體

  王寶山對於這些,可謂是深感興趣,聽得也很仔細。他明白姬水尹老人這麽做,肯定是在有心地點撥於他。

  這樣的機會,不管是對他,或是對任何一個人,肯定是極為不易的天賜良機。

  以前的他,所接觸的層次有限,所以對於很多的東西,他是茫然不知。

  而現在,既然有了這樣的大好機會,他又何樂而不為呢!

  就是出於這種想法,王寶山為了更好的領悟,特意取出了筆墨紙張,針對性記錄起了姬水尹老人的話語。

  他這些樣的好習慣,不僅沒有被姬水尹老人取笑,反而受到了的極大讚許。

  為了方便他記錄,他老人家還有意地放緩了語速,逐字逐句地慢慢分說。

  就這樣,他們二人,一個人長篇大論,侃侃而談;一個人則洗耳聆聽,仔細地記錄造冊。

  那場麵,很是維和,很是愜意盎然。像是勤奮好學的學生,正在仔細聽著老師的教誨,遇到奧妙之處,虛心地做著筆記。

  此時,清晨的山風,幽幽地拂過,裹帶著他們身旁的火堆裏,幾朵渺小的火苗,在即將熄滅之際,又重新地搖曳紛亂了起來。

  但王寶山的注意力,全在姬水尹老人的話語裏,對於其他的事物,他卻是全然不覺。

  這也隻能說明,那姬水尹老人的話語,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不凡的地方。

  他老人家,通過自己簡單易懂的語言,為王寶山展現出了一副:浩瀚無邊的道意畫卷。

  那畫卷裏,藏匿著無數的修行之人們,終其一生,都沒能領悟的悟道之法。

  這是何等的機緣,讓王寶山是如獲真章,深感榮幸。他沉浸其中,驚喜的心情,是久久都不能平靜。

  自古雲:道法如一。

  淺而言之,道者道法,首先要理解道的機要原理,與道的法門所在。

  機要原理與法門,都源自於修行領悟之中,所有的修行方法,必須以機理,及法門為指南,循循俱漸,道法才能不斷地完善。

  故而,學者隻有通過修行,與道之機理、法門,相互印證,合二為一,反複去證悟,才可得道法之精蘊,而直達上乘之境界

  姬水尹老人說到此處,忽然頓了頓,興許是他老人家,有些口幹舌燥,並自顧自地取出了酒壺,打算喝酒解渴。

  可酒到嘴邊,他老人家卻是沒有喝下去,隻是聞了聞,就放下了酒壺。

  一旁的王寶山,心領神會,趕忙拿來清水,供其解渴,好潤一潤咽喉。

  姬水尹老人喝罷,接著又說:“好好你小子不傻,越來越會討人歡心了!那老夫就多說點你可記住了”

  王寶山聽後,憨厚地笑了笑,點頭稱好,是不在話下。

  “前麵所說的道體和法體,對於現在的你而言,意義不大,你全當聽一聽接下來,老夫給你講一門修行之法”

  姬水尹老人所說的修行之法,名為意形自然法,本就記錄在那塊意形璧之中。

  他老人家在講解之前,讓王寶山不要記錄,可以根據意形璧中的功法,先行參悟一下,如果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可以當場提出來。

  王寶山一聽,並瞬間理解了對方的一番好意,如此好事,他哪能錯過。

  當即,他並按照剛學來的使用之法,把那塊意形璧,貼在了額頭處,再運起體內的風靈之力,讓自己的神識,沉浸還在了其中。

  隻見,那意形璧中,自成一片空間,其內霧蒙蒙,青煙繚繞。

  隨著王寶山的靈力牽引,裏麵的漫天青煙,開始聚散分離,演化出了一段段的文字。

  在其中醒目的地方,沉浮著一本由煙霧組成的書卷,正是那本意形自然法。

  王寶山運起靈力,翻看了幾眼,但見那開篇處,寫有這樣的一句話:

  心意所致,形外化力,舒卷自然,道法有成。

  似乎是為了說明,那姬水尹老人還在此處,作了詳細地講解。

  他說其中的意,為念想;形為勁力;心為心法。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它們是無法之法,有別於一些先輩們,所流傳留下來的固定功法。

  其意義表明,修行之人須杜絕運用生搬硬套,和墨守陳規的方式,去進行實戰鬥法。

  姬水尹老人還在意形自然法中,指出真正的實戰鬥法,應是隨方就圓,順勢而變,有感即應,靈活自然。

  法中所雲:力無形,意無根,練時有形,打時無形,無形之力,方為無所不至之力。

  對於這段話的含義,姬水尹老人也進行了相應的講解。

  他覺得在真正的實戰鬥法中,雙方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強盛的靈力,製服對方。

  但這樣一來,兩者的反應動作,就需要極大的朝前念想,提前進行預測,方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故不可能在對方的攻擊,快要到來的時候,再從容地思索,選擇一個恰當的招法還擊。

  這好比是病人,不可能按醫生現成的藥方,去生病一樣。

  實戰鬥法中,絕對不可能按照任何人的預先設想,而進行的拚鬥,所以縱然修行了千萬種功法,如果囿於僵死的招法之中,到頭來,也終會成為枉然的無用功。

  但在修行者之間,多數的修行之人,都是死抱著招法不放,總希望以死招,克敵製勝。

  甚至還有不少的修行者,將招法的多少,作為評定修為高低的準則。

  如遇一個亡命之徒,一陣地亂打,恐怕其所學的千招萬式,和精妙的絕學神功,也會在那瘋狂的攻擊下,被忘個一幹二淨,而手腳大亂,亂打一氣。

  因此,意形自然法的實戰心法,首先就講到:有形有式皆是假,意至無形始為真。

  修行之人必須充分地領悟到這一點,不然一旦實戰鬥法,就隻能成為別人攻擊下的活靶子。

  當然,按照姬水尹老人的說法,在實戰鬥法中,自然不能毫無章法地亂打一氣。

  要將苦練得來的強大勁力,配上靈敏的動作,和高超的技法,迅速地變化自己的身形動作,再和虛靈無形的心意念想,揉合成一個整體,方能在實戰中,完美地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威力。

  這種表現,在外在的形式上,是千變萬化的,可以根據自身的意想,隨意地變化法術的招數。

  但在其內部,要始終渾然一體,既可以是有形有實的術法招數;也可以是無形無影的虛招,是一種靈活的打鬥方式。

  隻有掌握了真正的靈活方法,才能領悟到意形自然的真諦,和學習到隨機應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