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開青史之先例,垂萬代之後範!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7      字數:2256
  北巡非漢武,東幸異秦皇?!

  這是他吟誦出來的詩詞,他如何不記得!

  當時吟誦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附和李二陛下即將封禪泰山的夙願!

  “嶽父大人難道......”

  程處弼驚奇色變,驚異地看視著李二陛下。

  “不錯,朕決定再起封禪泰山!”

  李二陛下緊握拳頭,聲氣十足、振奮地高呼道。

  封禪泰山!

  程處弼仰視著李二陛下那因為心情無比激動挺拔精神的身姿,頷首沉心。

  現在是貞觀十五年了,按照曆史的進程,李二陛下是該發起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封禪了。

  可李二陛下那高亢激情的聲音還沒有停歇,更有大開大合之勢,滾滾暢言:

  “去年八月,當平定高昌國的消失傳回朝中時,朝中群臣就在密議封禪之事,於是朕當下就決定讓你回京,遂令出聖旨拜你為禦史大夫、同中書門下三品,派遣使者八百裏加急送入邏些。”

  “去年十月,朕的皇六弟荊州都督荊王李元景等複表請封禪,朕沒有允許,算算日子那會兒使者應該才剛到邏些不久,而你才準備回京。”

  “去年十一月,百官複表請封禪,朕還是沒有允許。”

  “現在朕已經兩讓了,而你也回到了長安城,等你處理好的這高昌國軍征案之後,你我翁婿就一同登臨泰山,朕封禪天地,而你刻石記功!”

  李二陛下神采奕奕地看著程處弼,麵龐上揚著舒心的笑意,大抒豪意,暢快淋漓。

  ......

  “治國如治病,病雖愈,猶宜將護,儻遽自放縱,病複作,則不可救矣。”

  “今天朝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居安思危,慎終如始”,嶽父大人為何不欲聞眾相諫爭也?”

  “好你個鬼小子,你小子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也學著魏征那一幫子人拐彎抹角給朕進諫,罵朕是不納真言的昏君!”

  “嶽父大人,微臣在說之前,不就說了,這是假話嘛......”

  “你小子......說說,給朕說說真話是什麽,說得好了朕就不治你罪了!”

  “嶽父大人,其實小婿吧,還是有那麽一點私心,有一個小小的不情之請!”

  “就是嶽父大人若是去泰山封禪,刻石題字的苦活、累活,可以交給小婿代勞!”

  “你小子到打得一手好算盤,什麽樣的好事都讓你給得了!”

  ......

  還是在這兩儀殿,但那是在貞觀五年十二月,李二陛下首次決心封禪卻被魏征懟了不得不罷手後,他與李二陛下的對話。

  他到現在還能想起當日李二陛下因為封禪被懟的勃然大怒,還有和他溫情交談時的音容笑貌。

  始皇封禪泰山,李斯刻石記功。

  就是這次的對話,他說道出來李二陛下封禪泰山,而他刻石記功的笑話。

  本來隻是一句隨心的玩笑話,卻沒能想到李二陛下竟然會記住,並一直記著記到現在,還不遠千裏的把自己召回來,一定要讓自己陪著他去封禪泰山!

  程處弼再也控製不住自身情感的噴發,十年軍政早已堅強如鐵的眸子此刻也濕潤了,淚光點點,哽咽著聲音,真摯地向李二陛下讚拜:

  “嶽父大人對小婿之情誼,恩深似海,小婿感激涕零,無以為報!”

  “好了,好了,你我翁婿何必如此。”

  李二陛下揚著慈愛的笑容,緩緩將程處弼扶起,注視著程處弼落淚的麵龐,溫情地點了點頭。

  ......

  “對了,從你送來的奏疏中,朕好像看到了你說你平息了吐穀渾宣王的內亂,還把慕容諾曷缽和弘化給帶回來了?”

  封禪事畢之後,李二陛下又跟程處弼談及了吐穀渾之事。

  “嶽父大人,事情是這樣的......”

  程處弼將吐穀渾的事宜詳細備至地向李二陛下稟道,同時也表述出了自己的想法。

  “嶽父大人,吐穀渾幾遭大難,依小婿所見,以慕容諾曷缽之威信,根本就統轄不住吐穀渾,今次我大唐為其平定,來日又將複起......”

  “況如今吐蕃已在我大唐之手,若往西藏,則必經青海,可青海又在吐穀渾國境之內,難道嶽父大人要讓吐穀渾扼住我朝入藏之咽喉不成?”

  “更在千裏之外的高昌,嶽父大人都能設置郡縣,為何不能在吐穀渾此地設置郡縣?”

  “再者,若是吐穀渾之地設置郡縣,則青藏連成一線,青藏甘隴抱團成錦,守可為國屏翼西陲,功可為國西域先驅!”

  他之所以把慕容諾曷缽帶回來,就是為了不再讓他歸國,就是要歸國,也不再是吐穀渾王或是可汗的身份回去。

  他要的是把吐穀渾變為大唐的領土,真正的郡縣領土,而不再是大唐之下的忠心的藩屬國領地。

  “賢婿,你的意思,朕明白,可這......這朕不是無史可循嗎?”

  李二陛下沉悶地點了點頭,噓長歎短地吐氣連連,言語之中也是透著深沉的無奈。

  他也想把吐穀渾變成大唐的國土,沒看到比吐穀渾還遠的高昌,還要遠渡兩千裏沙漠的高昌國,他李二陛下都設置成了大唐的郡縣。

  可是當時商定如何處理吐穀渾的時候,程處弼又不在朝堂在遼東,而他李二陛下當時卻被一眾文臣給勸懵了頭,他也沒有想到有利的理由去反駁。

  這吐穀渾哪裏像高昌國一樣,他可以以以史為鑒,某某故事的慣例,然後直接裁定呀!

  “嶽父大人,您知道遼東最初是在西周時期先賢箕子所經略的,您也知道高昌國最初是在西漢宣帝派士卒攜家屬往車師前部屯田而成的,可是在他們之前呢?”

  程處弼對視著李二陛下,目光堅定,堅毅的說道。

  “他們之前,沒有人曾經經略過,但是他們就是開創出來了這一有跡可循的先例!”

  “陛下,您之心誌,是欲成為秦皇漢武般百代有為之君,為何要拘謹先輩之道,為何不能自己開青史之先例,垂萬代之後範?”

  “開青史之先例,垂萬代之後範?!”

  李二陛下聞聲大震,眼神呆愣,忽而眼波粼粼,光芒萬丈。

  “好一個‘開青史之先例,垂萬代之後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