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北巡非漢武,東幸異秦皇!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7      字數:2039
  麹文泰被嚇死之後,其子麹智盛襲承高昌國王位。

  其實,侯君集還是一個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將領。

  因為在侯君集率兵至柳穀城的時候,候騎上報麹文泰克日將葬,到時候高昌國的大人物都會到都城來,城門大開,這個時候派遣騎兵突襲高昌城是上上之策。

  於是,軍中諸將都奏請侯君集輕騎突襲高昌城,可侯君這個時候卻把他自當吏部尚書以來學到的文化人思想搬了出來:

  這樣不好,因為天子派遣我侯君集過來攻打高昌國是因為其國驕慢無禮,所以才派遣我過來恭行天罰,如今在人家置辦葬禮的時候突襲人家,這並不是問罪之師應該有的表現。

  作為替天行道的正義之師,應該大大方方地正麵問罪,然後正大光明地擊倒對方。

  當然,侯君集這樣做,也有大唐正麵戰爭強無敵的自信。

  不錯,就算正大光明地打上一場,高昌國也不是大唐的對手。

  麵對大唐軍隊的強勢進攻,高昌國抵擋不住,於是,高昌王麹智盛下令開門出降。

  於是,侯君集分兵略地,遂平其國,俘虜麹智盛及其將吏,刻石紀功而還。

  高昌,原名車師,西漢宣帝時,派士卒攜家屬往車師前部屯田,且耕且守。

  漢元帝時,在其地建築軍事壁壘,“地勢高敞,人庶昌盛”,稱為高昌壁,又稱高昌壘。同時,設戊己校尉,治於高昌,主管屯田和軍事。

  東漢、魏晉沿襲其製,以高昌壁隸屬涼州敦煌郡。

  有史可循,喜好擴大大唐版圖的李二陛下非常高興,於是依照漢魏故事,在高昌國設置高昌縣,歸安西都護府管轄。

  可在案情就在貞觀十四年七月,麹智盛投降、侯君集進入高昌國王城之後,侯君集見錢眼開,私取高昌國國中寶物。

  當然,這種戰勝的大將私取平定國家的國庫寶物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古往今來,這種事情發生得不要太多。

  可惜,這是在唐初,是吏治最為嚴格的貞觀朝,根據《貞觀律》:“諸監臨主司受財枉法者,一尺(絹)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絞。”

  (PS:一匹絹大約於市價兩百文上下,十五匹三貫錢,絞刑是死刑的一種。)

  三貫錢就判死刑!

  若是侯君集保密工作做得好,拿了也就拿了,可問題是侯君集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夠好,鬧得全軍都知道了。

  於是,唐軍在高昌城爭相搶掠盜竊,侯君集害怕有人揭發自己的事情,並不敢製止。

  當然,這件事情被傳遞軍情的錦衣衛所發生並記錄,傳報給了長安城的錦衣衛官署,長安城錦衣衛官署又將此事稟報給了李二陛下以及遠在邏些的程處弼。

  貞觀十四年,十二月,侯君集大勝還朝,獻俘於觀德殿,行飲至禮,在此凱旋之際,李二陛下當然不會搞蹙眉頭的事情。

  李二陛下賜大酺三日,以麹智盛為左武衛將軍、封金城郡公,同高建武一樣在長安城提前開始他的晚年生活。

  除此之外,李二陛下還將唐軍俘虜來的高昌樂工,以付太常寺,增太常寺九部樂署為十部。

  可是,天下從來不會有沒透風的牆,就在平定高昌國的風頭過去幾天後,侯君集貪汙的事情就在長安城傳開了。

  其後,侯君集在早朝的時候被彈劾貪汙,又牽連出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私通高昌婦女,氣憤不過的李二陛下當即詔令,侯君集、薛萬均待獄大理寺。

  對於這件案子,程處弼就算錦衣衛不回稟他也能通過自己所知道的曆史知識了解到。

  侯君集沒有什麽好說的,人盡皆知的事情,事實如此。

  薛萬均的事情,還是有待商榷的,畢竟堂堂正三品的十六衛大將軍,要什麽樣的女人沒有,憑什麽會和一名高昌婦女私通。

  當然,程處弼也沒有當下跟李二陛下直說自己內心的想法,畢竟也有可能曆史、錦衣衛的情報會和真正的事實有出入。

  他隻是向李二陛下表態一定會查個水落石出,待他查清真相之後,再向李二陛下匯報案情並表明自己的態度。

  對於程處弼此刻的說法,李二陛下也是認可的。

  若是程處弼還沒有接觸到案情就隨意妄加猜測或是妄下定論,那可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宰相應該有的成熟表現,也有可能是程處弼帶有個人情緒的表現。

  而這樣的程處弼,也不會是他所欣賞的、所寵重的、特意調派回來查訪這個案子的,心懷坦蕩、辦事老練、心思縝密的程處弼。

  “你還知曉朕為什麽這個時候,將你召回來嗎?”

  跟程處弼再行叮囑一句之後,李二陛下就沒有在此話題上停留了,原本嚴肅的神色也在此刻變得緩和起來。

  難道除了特召自己回來官拜宰相和處理高昌國軍征案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程處弼神色一愣,然後搖了搖頭,向李二陛下回道。

  “小婿不知。小婿以為小婿在藏一年,現在回來並非是最佳時機。”

  “小婿推行之漢化製度,至少還要兩三年才能在西藏穩固,深入民心,現在回來,還為時尚早。”

  果然帝心似海!

  李二陛下的用意,就是他和房玄齡兩人都沒能完全得完全猜想得到。

  “不錯,政策方才施行一年,根基不深,你現在回京,確實不是最佳時機。”

  李二陛下霍然起身,高聲肯定而答,對程處弼能有這份自知非常的認同,然後目光精炯的看著程處弼,聲音更為的嘹亮且激動非常。

  “可是朕已經等不急了!賢婿,還記得‘北巡非漢武,東幸異秦皇’那句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