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6      字數:2020
  順著程處弼的話,庭中所有將領的臉上都情不自禁地露出欣喜之色,那是被深沉壓抑自我被壓抑許久之後的釋放,是大喜過望。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打勝仗的將軍不是好將軍。

  他們想要打仗,他們渴望建功立業,衣錦還鄉。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既然有幸能夠追隨程處弼來到東遼,他們所慶幸的,當然是能打勝仗,建立功勳。

  可是,來到漢陽之後,程處弼一直都把他們栓得死死的,緊緊的禁錮在身邊。

  對於軍人而言,服從命令是天職,顧全大局、嚴守紀律是本分。

  為了整個戰爭規劃的需要,也為了以最小的損失奪取更優的勝利,他們忍下心中對功勳的渴望,沒有擅自征伐。

  至今為止,他們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打過一次戰。

  可是,今日他們看到了功勳的曙光。

  他們舉哀用的白旗、白麻、白服都舍棄了,他們不用再為太上皇舉哀了,換而言之,大總管大人不會再用舉哀來束縛他們了。

  而從此刻百濟新羅之間的戰爭形勢,還有大總管大人對百濟新羅之間所發生的戰爭情況進行戰術分析以及通過戰術分析對他們進行的點撥、暗示甚至是明示,都在清楚的告訴他們一個期待已久的事實:

  壓抑的日子即將遠去,真正的戰爭即將來臨,建立功勳的時刻就要到了。

  “蘇定方何在!”

  在諸將們緊張、羨慕、殷切的目光下,程處弼大聲地喚出了第一個名字,調兵遣將。

  “末將在!”

  蘇定方目綻精光,筆挺起身,高聲應答。

  “你率領安東大都護府本部人馬,進駐西林、德殷、進禮、林陂、金馬、全州、金堤......一直進到古沙城!”

  這些個城池,都是百濟的城池,也是之前鬼室福信為了單方麵背叛單日的誓約,讓大唐暗中支持他所付出的‘違約金’。

  在鬼室福信向程處弼許下這些城池之時,程處弼在第一時間並沒有去收取,因為那樣就顯然在向新羅展示,百濟的背叛有自己的默許。

  現在新羅已在頹靡之際,在這個時候收取這些城池正是時候,這也是當日金龍樹來到漢陽城,向程處弼求援,而程處弼以為李淵舉哀為由,拒絕之後所許下的諾言。

  在為李淵舉哀之後,他一定會派出大軍幫助新羅、進攻百濟。

  古沙城,百濟的別都。

  百濟怎麽把古沙城這樣的別都也獻給程處弼當成是獻禮?

  不要驚異,因為在百濟人的眼裏,都城什麽的,或許根本就不值錢。

  當然,也有可能是狡兔三窟,為了國家的延續。

  古沙城是百濟的別都,但也隻是百濟的五都之一,中間的叫古沙城,東麵的叫得安城,南麵的叫久知下城,西麵的叫刀先城,北麵的叫熊津城。

  北麵的熊津城,已經在上一次的獻禮之時,被鬼室福信獻給了程處弼。

  除了別都之外,百濟的都城也有許多,先在慰禮城,後相繼遷都廣州、熊津、居拔城、泗沘城(扶餘城)。

  扶餘城也在之前的獻禮中,被獻給了大唐。

  因為扶餘城在百濟的中部,且因為貢獻,大唐的勢力版圖已經容納到了熊川河。

  唐軍若是沿著熊川河南下,便可長驅直入,直搗扶餘城。

  於是,百濟王扶餘璋,將都城再次遷回了位於南方的居拔城,避開大唐軍隊的鋒芒,並將扶餘城,獻給大唐。

  能夠將這麽多的城池土地,甚至是別都、都城獻給大唐,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並且能夠在國內強征兵夫,全國為戰,而隻為了吞並新羅!

  不得不說,扶餘璋其實也是一位有眼光、有膽略、有氣魄、有雄心的君王。

  “大總管大人,若是百濟軍民出現反抗或是不配合呢?”蘇定方有些不確切地詢問。

  畢竟此一時彼一時,之前百濟是忍氣吞聲地過來尋求的,戰局也沒有現在這般明朗,他有些擔心百濟可能會賴賬。

  “現在新羅還沒有完全攻下,百濟應該不會抱著得罪於我們的態度,進行毀約,兩麵作戰,他們是得不償失的!”

  “當然,你的意思,也不得不考慮在內,要是百濟因為對新羅征戰的順利而盲目自大,想要捋一捋我們大唐的虎須也是可能的!”

  “若是百濟不配合進行撤離,將這些城池交割出來,那麽就是他們百濟在向我們大唐宣戰,你當義不容辭地對百濟進行征伐!”

  程處弼冷峻的麵龐上翹起的笑容分外的冷俏,言語嘈嘈,冷若冰霜。

  百濟若是不識抬舉,他巴不得呢,他正好缺一個完美的借口,對百濟進行正義的討伐!

  “劉仁軌何在!”

  “末將在!”

  “這半年來,本將讓你訓練的水師呢?”

  “水師訓練日久,全備大總管大人檢閱!”

  “好!除了水師日常所訓之船隻外,我軍我道,但凡是本將麾下所有能征調的可用於渡海的船隻都征調起來,歸你收納調度!”

  程處弼再取令箭一支,遞給了劉仁軌,讚賞著宣令道,劉仁軌從未讓他失望過。

  “末將領命!”

  “諸將嚴守各處險要,各盡其職,此刻之間,若有不應軍令、違反軍紀之舉,本將重罪不容,明白嗎!”

  “我等謹遵大總管大人將令!”

  庭院中所有的將領,都肅然昂首,長聲威服。

  嚴明軍令、軍紀,這是大戰前夕為了及時調軍的必要準備,往往都預示著大戰的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