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舌戰群相,誓征高句麗!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3      字數:1981
  “前朝隋煬帝都能親征高句麗,朕又有何不可!”

  就是要封禪,魏征進諫李二陛下都能忍受,但這一次李二陛下是下定決心要親征,對魏征沒有半分地怯火,迎麵直喝道。

  “隋煬帝東征高句麗,大動幹戈,空耗民力,致使民怨四起,天下興義,而後乃失天下,陛下不宜妄動,以失國本!”

  見李二陛下主動提及隋煬帝之事,魏征暗下一喜,立馬接話,鏗鏘而言。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因小失大,而致亡國,這就是最好的教訓,最好的勸誡案例!

  魏噴子,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不是主動把臉送到李二陛下麵前,沒事找抽嘛!

  聽得魏征拿隋煬帝和李二陛下作比較,程處弼連連搖頭,暗暗為魏征歎息。

  “放肆!若無朕之武略,何來大唐天下!魏征你好大的膽子,你竟敢質疑朕之軍略不及隋煬帝!”

  果然,李二陛下立即就是龍眉怒展,一拍禦案,對著魏征就是破口大罵。

  “請陛下恕罪,微臣絕無此意!隻是兵征之事,國之大凶,陛下又身係家國天下之安危,不宜輕動!”

  被李二陛下這一噴,魏征也是一懵,連聲告罪,當下氣勢便已弱下,已然在李二陛下麵前落了下乘。

  “哼!什麽是輕動!難道你要眼睜睜地看著高句麗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朝入貢!”

  乘勝追擊的李二陛下傲然冷哼,怒然嗤鼻,又是一陣強推,更是煞有其事地指著殿內角落的那群藩屬國使者怒喝。

  “然後,他們這些個藩屬國跟著高句麗也有樣學樣,從此之後,也再不入朝!”

  李二陛下都打算親征高句麗了,那些被李二陛下這霸道野蠻的方式嚇得心肝一跳一跳的藩屬國使節們,哪敢再站著,一個個撲倒在地,向著李二陛下連連表示忠誠,年年進貢,歲歲入朝。

  “魏征,朕告訴你:國辱即君辱,君辱則臣死!”

  輕蔑地覷了眼那些孱弱的藩屬國使者們,再轉眼俯視在魏征的身上,李二陛下一字一頓,擲地有力。

  “朕受到了高句麗的侮辱,魏征,你告訴朕,你該如何行事!”

  國辱即君辱,君辱則臣死!

  李二陛下此話一出,原本四處燒著暖爐暖和若初夏的大殿,此刻忽然若狂風乍起、冰雪盈室一般,凍天寒地,群臣們各個都兩股戰戰,直打寒顫。

  “微臣愚頑駑鈍,請陛下恕罪!”

  魏征更是寒毛乍起,哆哆嗦嗦地跪倒在地,一個勁地向李二陛下請罪。

  不請罪還能幹嘛,難不成真要為君謝罪,死在這承天門不成......

  “朕再告訴你一聲,朕打算部署天兵五十萬,踏平高句麗,懲前毖後,以儆效尤!”

  但被魏征懟了那麽多年好不容易挷回一局可以好好舒爽舒爽晦氣的李二陛下,哪裏會這麽容易放過魏征,趾高氣昂地又向魏征逼問道。

  “你告訴朕,那五十萬的大軍,朕不親自指揮,誰人敢代替朕指揮,是你魏征,還是何人!”

  “請陛下恕罪,微臣不過一舞筆弄墨之寒酸文人,豈敢冒犯天顏,代天主軍!”

  魏征隻能跪伏再拜,第三次向李二陛下謝罪。

  五十萬的大軍,還是征伐高句麗這般重大的戰役,他魏征雖是謀士出身但不會治軍、更不會指揮,哪裏敢擔任一軍主帥。

  舉薦別人,這般數十萬大軍的軍國大事,先不說那員主將會不會懷有異心,要是指揮失誤戰敗辱國了,誰能擔待,誰又敢擔待!

  看著往日把陛下噴個狗血淋頭的魏征如今卻被陛下罵得體無完膚,房宰相也知道如今是無人可勸阻李二陛下征伐高句麗之行動了。

  暗暗歎息了一聲,他便從隊列中站出,既為魏征擋災轉移李二陛下的注意力,也秉承公心,以國為上的勸諫道:

  “陛下新春大吉,萬物伊始,兵主大凶,吉凶相對,臣竊以為不宜妄動刀兵!”

  雖然不能勸阻陛下不攻伐高句麗,但延遲一些時日,為大軍征伐做好準備,增大勝算,減少損傷,也是極好之事。

  “朕也沒有打算現在就開始動兵,等春節過完之後,再行征伐,也是不遲。”

  雖然沒有和平常一樣讚歎房宰相說得好,盡管李二陛下的聲音還有些冷淡,但卻沒有了帝王之怒的盛氣。

  房宰相淡笑著拱手,而後將魏征扶起,帶入了列中。

  “陛下,所言甚是!若我朝不對高句麗進行征討,以示懲戒,那其他各個藩屬國,定會認為我大唐外強中幹、虛有其表,其後定會懷有異心!微臣願為陛下牽馬前鐙,隻身效死!”

  房宰相為首的文官集團一示弱,侯君集就立刻代表著武將集團出來,向李二陛下請戰表決心。

  “侯愛卿之忠誠勇武,朕心了然。”

  侯君集是堅定的主戰派,李二陛下當然知道,但侯君集代表不了真正大唐軍隊的意誌,故隻是微微讚許了一語,便轉向李靖問道。

  “不知藥師兄,你以為如何?”

  “回稟陛下,高句麗屢次不朝,視我大唐如無物,君辱則臣死,臣出身行伍,要死則隻可戰死,故微臣認為當伐!”

  李靖向李二陛下微微一禮,緩聲作答,說話雖然緩慢輕微,但聲勢卻雄渾有力,一言一語都展露著他不動如山的巍峨。

  “然魏大人所言,陛下不可不慮,前朝隋煬帝三征高句麗,耗空國力,以至於宗廟灰滅,故微臣認為,高句麗當伐但不可輕伐,需從長計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