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高句麗不朝,李二陛下狂喜!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3      字數:1960
  太極宮,兩儀殿。

  “微臣程處弼拜見陛下!”

  程處弼步入殿中,向龍椅上的李二陛下,欠身一禮。

  “賢婿呀,賢婿來得正好,朕正有一樣好東西要給你看。”

  禦案前的李二陛下今天的心情特別的好,就像一個考試滿分的學生一樣,盡情地歡笑著從龍椅上起身走來,將手上的帛書遞給程處弼。

  “封禪!”

  程處弼陡然一驚,怔目呆愣地看著李二陛下。

  這不剛剛找到出兵高句麗的理由,怎麽李二陛下又準備封禪了,難道攻打高句麗要延期了......

  “這不黨項等羌族三十萬人前來我朝內附嘛,於是朝中公卿又開始暗中向朕遞折子了,這是自今年年初奏請封禪之後,公卿第二次奏請封禪了!”

  李二陛下坐到榻上,笑容滿懷,誌得意滿地向著程處弼傾述著他的功績。

  什麽是四夷皆服?

  羌族三十萬人內附,這就是四夷皆服啊!

  什麽是眾望所歸?

  朝中公卿第二次奏請封禪就是眾望所歸!

  其實,嚴格來說,已經不是第二次了,包括貞觀五年年底的那次封禪,這已經是第三次了!

  “敢問嶽父大人打算如何作答?”

  看到李二陛下這個樣子,程處弼也是心神一緊,連忙走到李二陛下身側詢問道。

  “朕年初曾諭答群臣:卿輩皆以封禪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給人足,雖不封禪,庸何傷乎!

  昔秦始皇封禪,而漢文帝不封禪,後世豈以文帝之賢不及始皇邪!

  且事天掃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巔,封數尺之土,然後可以展其誠敬乎!”

  李二陛下喜笑開顏著將年初自己搪塞群臣的一段話,告訴程處弼,然後賣著關子,轉著眼眸,狡黠地問道。

  “然這次......賢婿,你猜朕會如何作答?”

  這老貨,高興過頭了,還和本公子玩起啞謎來了,本公子是不想拆穿你......

  對於李二陛下的自我吹捧,在腦中過濾《舊唐書》的程處弼,內心充滿了鄙夷。

  關於年初封禪的事情,李二陛下這貨隻故意講了自己賢明的一半。

  還有一半是在群臣的再次勸說之下,李二陛下是心真動了,真準備封禪了,但卻被魏征這噴子噴了個狗血淋頭,再加上後來各州發水災,無奈之下隻能作罷。

  再對《舊唐書》中關於李二陛下封禪的事情一查,程處弼就放心下來了,也不打李二陛下的臉,順著李二陛下的話故意答錯:

  “既然嶽父大人,以隋文帝為賢,那必定再以賢德之理以拒之!”

  “不,不,朕打算以“舊有氣疾,恐登高增劇,公等勿複言”這句話來回複他們,賢婿覺得是不是特別好?”

  李二陛下滋了滋嘴,伸出食指搖了搖,搖頭晃腦地朝著程處弼逗樂的說道。

  “......”

  程處弼配合著李二陛下的冷笑話,翻著白眼,一臉黑線。

  這老貨又不像是長孫皇後一樣天生的氣疾,而是後天而成的,早就給孫思邈給治好了,就是現在還有影響,那也是當上皇帝之後,作威作福作出來的病。

  再說,就是因為這老貨這麽無良的一句回答,所以後來都沒有群臣敢再進言封禪了,封禪之事,一直到貞觀十一年才重新提及。

  “哈哈哈哈......”

  看到程處弼這樣子,李二陛下開心地哈哈大笑,但感覺自己一個人笑很是尷尬,又馬上停下來了,一本正經地向程處弼說道。

  “賢婿呀,其實朕不是不想封禪,隻是朕這心裏總是覺得差了些什麽......”

  “如果朕攻下了高句麗,成功收複了漢四郡故土,朕覺得那時候就可以到泰山上去封禪了!”

  感情,李二陛下這老貨也有自知自明,知道自己功績不足,不夠和秦皇漢武,並竟風流!

  不過,想要攻下高句麗,正是好事!

  “小婿此次入宮,正是打算和嶽父大人提及高句麗之事!”

  見李二陛下如此說道,程處弼立馬將袖中的帛書掏出,呈到李二陛下的麵前。

  “嶽父大人請看,這是錦衣衛內從各邊關收集來關於各藩屬國朝貢的使者的情報!”

  “這麽說來,高句麗確實沒有入朝上貢?”

  李二陛下翻閱著手中的帛書,帶著驚喜但又不是完全確定的目光,向程處弼問道。

  別說李二陛下了,哪怕已經有了曆史的先知先覺,但他當時得知這一消息同樣也不敢確信,因為這消息很喜人!

  “嶽父大人,小婿也反複查閱了上邊的消息,新羅和百濟的使者都到了,但確確實實沒有高句麗派遣使者入關的消息!”

  程處弼連忙點頭,向李二陛下肯定地解釋道。

  連同在遼東半島上新羅、百濟這兩個路程比高句麗還要遠的國家派遣的使者都已經入關了,高句麗的使者不可能比他們還晚入關!

  事實肯定隻有一個,那就是高句麗根本沒派遣使者!

  “好啊!實在是太好了!朕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程處弼的話剛剛說完,李二陛下就一下子從坐榻上蹦起來,神色極度的雀躍,仰天大聲地長呼幾聲,繼而果斷低頭,拉著程處弼的手,快言快語地吩咐道。

  “賢婿啊,趕緊部署下去,讓錦衣衛密切注視高句麗的一舉一動,若有任何異動,隨時上報給朕,不分晝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