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分兒化之
作者:截教·飛天蠍      更新:2021-02-11 10:31      字數:2069
  兩儀殿內所有沉浸在思索中的宰相們都抬起了眼,將目光聚焦於玉樹林風且巋然不動般站在正廳中央的程處弼。

  不屑之人有之、審視之人有之、驚奇之人有之、欣賞之人亦有之,無論是什麽樣的神色,無論是什麽樣的目光,都沒有一個人的神色是平靜的,也沒有目光是平淡的。

  許多人在驚歎這個少年人的自信與大膽,甚至還帶著一點不怎麽顯山露水但卻年少盛氣的狂傲。

  但就算是身居高位、經風曆雨多年的他們,也沒有人不對這位一直都有驚奇之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天才少年、政界新星,嚴陣以待、加以重視。

  “哦,賢婿既有良策,且當快快道來!”

  李二陛下一開始還有些擔心程處弼是被魏征趕鴨子上架的,沒想到程處弼是真的奇妙真招,當即催促其言。

  “陛下,依微臣看當分兒化之、加以訓教!”

  無論是一眾宰相的關注還是李二陛下的催促,都沒能讓程處弼多加一分緊張,如玉似錦的挺拔身軀依舊佇立在那,夾帶著一絲淡雅的笑容,不緊不慢的說道。

  分兒化之、加以訓教?

  聽聞此聲的李二陛下與一眾宰相,都下意識地垂下眉目,對這八個字進行咀嚼、分析。

  “其一,阿史那社爾麾下這十萬人馬,都是其在西突厥內亂之際,突襲奪占人口,從中抽調青壯精銳而組建起來的人馬......”

  “盡管阿史那社爾為政以德、愛兵如子,但阿史那社爾遠來為客、反客為主,況執掌軍馬不過一年之時,人心浮躁、少有恩情,且古今之人,何人無有戀家思鄉、安土重遷之念.......”

  “若是陛下賜之以牛羊馬匹,恩準其間之人返鄉安居,依臣所見,阿史那社爾麾下之兵,必然十去一二......”

  曆史上的貞觀五年,阿史那社爾親率五萬騎兵征討薛延陀,交戰一百多天,阿史那社爾的部下久罹戰爭之苦,紛紛逃回西突厥。

  而後,薛延陀趁機縱兵追擊,阿史那社爾戰敗,敗走高昌國。

  貞觀九年,阿史那社爾因畏懼西突厥進逼,率部內附唐朝。

  從這段曆史來看,阿史那社爾並沒有從真正意義上獲得這支隊伍的擁護,也沒有完全掌控這支部隊,他在這支部隊中的根基非常的淺薄,稍有異動,便會人心向背。

  而且,遣兵還鄉,古來有之,對於那些不願意投降又不能斬殺的敵軍俘虜,許多軍隊都是賜金還鄉。

  要是這麽做,就是阿史那社爾千萬個不願意也沒有話說,他總不能為了自己個人的私欲,而不顧麾下將士們的情緒吧。

  正因為對曆史的確信和對古法的思量,程處弼才敢篤定地向李二陛下建言,恩兵還鄉。

  賜之以金帛,恩兵以弱勢!

  聽清程處弼這段話用意的宰相們,僅僅隻是微微頷首而已,不溫不火,無讚賞之言、亦無貶低之色。

  這一個方法,在程處弼到來之前,他們就已經有人提出來並且議上一議了。

  這個方法的缺點太明顯了,要是阿史那社爾太得人心的話,那還鄉的能有幾何!

  別說十去一二了,就是十去三四,阿史那社爾也還有五六萬人馬,五六萬人馬,一旦起事,在長安城也是可以起到不小的破壞力的!

  但是盡管如此,卻沒有人出來打斷程處弼的話,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程處弼還有下文。

  “其二,我朝以府兵為製,上衛下府,一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有時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

  “由此我朝十六衛衛軍通常維持在二萬五千人至四萬人之間,多則若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少則若左右領軍衛、左右武候衛、左右驍衛......”

  “十六衛既是衛戍京師的禁兵,又是統領天下“府兵”的南衙,既然十六衛精銳的編員都至多不過四萬人,那阿史那社爾之兵又豈能重之於禁軍乎!”

  程處弼言笑淡然的當著李二陛下與一眾宰相的麵,提手飛袖,款款而談,雖舉止有度、進退從容,但言語之間,尤為自信。

  第二點,是他在第一點的基礎之上提出來的針對阿史那社爾的方法。

  若是經過第一點之後,阿史那社爾的人馬還多於四萬人,那麽就通過這一方法,讓他將身邊的人馬強製性地減少到四萬人。

  那麽,多出來的人呢?

  自然分流到各個折衝府上去,就是關內道都有二百八十九個府折衝府,足可以容納多出來的軍士。

  那麽,要是人數少於二萬五千人呢,怎麽辦?

  要是通過第一點,願意追隨阿史那社爾留在中原的人數少於二萬五千人就更好了,李二陛下巴不得往阿史那社爾的軍中塞人,來填補他編員的不足。

  要是隻有萬把個人,剛脆直接任命一個十六衛將軍,丟在十六衛之間,找人日夜監管起來就更加安全了。

  而且,這一點是根據大唐的府兵製度引申而來的,阿史那社爾既然已經歸順了大唐,就必須服從大唐的軍事製度,不服從,那就是自找收拾!

  遵循兵製,加以製約!

  聽得此策,不少的宰相臉上都加以異色,端正起目光重新打量起這位名動京華的後起之秀。

  房玄齡、李靖都撫著胡須,臉頰之上露出煥然的容光。

  房玄齡以前可是李二陛下的大管家,和杜如晦一左一右,執掌秦王府的軍機,李靖更是大唐名將之首、尊入武廟中的人物,兩人都深諳軍事。

  程處弼從治軍上對症下藥,正如斷中斬臂,一舉掐入阿史那社爾軍的要害,將人數減半,限定在二萬五到四萬人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