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一役
作者:肥皂快樂水      更新:2020-03-17 05:46      字數:2356
  吃貨唐朝最新章節

  唐朝經過了這些年的發展,實力強大,尤其是經過了李佑在西域、波斯等地區的拓土開疆,已經在君臣乃至百姓的心目中,建立起了一種強大的心理優勢。

  這種藐視一切敵人,奮發向上的精神來之不易,必須不斷地強化,才能夠真正地融入民族的性格,使之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隋煬帝東征高句麗的失敗,再加上李世民第一次東征的失敗,已經對唐朝人的心理產生了微妙的影響。不僅僅是百姓,就連朝中的重臣們,也對高句麗產生了恐懼心理。

  這種恐懼心理,表麵上說起來沒有什麽,比如房玄齡、長孫無忌包括陰弘治在內的人,讓他們拿唐朝和高句麗進行比較,他們也認為唐朝比高句麗強大。

  可是,他們的內心深處,卻對征討高句麗都不看好,這就是他們不肯承認,卻隱隱約約的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

  而這種想法已經影響到了他們的行為,隻要是一提起東征高句麗,他們第一感覺就是要表示反對。如果問他們,是不是怕高句麗,大家都不會承認,隻會承認自己有些擔憂。

  可是,擔憂本身就是怕。

  這絕不是一種好現象,這說明在唐朝的大臣和百姓心目中,仍然沒有樹立起認為唐朝無比強大,進而藐視天下的那種精神麵貌。

  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將來在征討吐蕃或者其他強大的外敵的時候,一旦遇到困難,立場就會產生動搖。

  大家既然能夠像對高句麗這樣一個敵人產生妥協,那麽對其他的敵人進行妥協,也會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慢慢的,這種妥協的思想,會融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整個民族的心態就會形成消極懈怠,甚至畏敵避戰的思維模式。

  華夏的曆史已經多次證明了這一點。

  目前唐朝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在這個塑造民族性格的關鍵時刻,唐朝可以失敗,但是不能因為懼怕失敗而對敵人進行妥協。

  唐朝人必須要有不畏艱難,不怕流血犧牲,戰勝一切敵人的堅強決心。

  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用不斷的勝利去強化這種必勝的信心。

  李世民禦駕親征,失敗了一次不要緊,以唐朝強大的國力,完全可以支持他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很多次禦駕親征,直到徹底消滅高句麗為止。

  試想一下,有滅掉高句麗這個例子擺在這裏,任何的敵人都會對唐朝望而生畏。因為他們清楚,一旦得罪了唐朝,就會麵對無窮盡的打擊,直到滅亡為止,不死不休。

  這就是大唐所需要的精神有敢犯大唐者,雖遠必誅!

  因此,李佑堅決支持李世民再次禦駕親征,一定要徹底消滅高句麗。

  隻要李世民再次禦駕親征滅掉高句麗,整個唐朝的精神麵貌,將會提升到一個相當的高度。唐朝的君臣軍民,將不會再懼怕任何的外敵。

  同時,建立在隋朝基礎上的唐朝,能夠戰勝隋煬帝無法征服的敵人,就足以證明唐朝比起隋朝更加合理,更加強盛。

  因此,這一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實,攻打高句麗用不著李世民禦駕親征,正如前文所分析的,他親自統率大軍,會束縛將士們的手腳,從戰術上來說得不償失。

  然而,李世民是真正意義上的唐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威望會影響到今後唐朝的許多代皇帝,因此他一定要開個好頭。必須由他禦駕親征,來完成對高句麗的滅國之舉。

  李佑決定暫時把自己主要精力,放在支持李世民打下高句麗的事情上來。

  兩儀殿,書房。

  午膳過後,李世民的心態已經恢複了平和,他和李佑回到書房,想繼續談論征討高句麗的事情。

  李佑望著麵帶疲憊之色的李世民,心疼地說道:“父皇,反正下午還要討論這件事情,您不如睡會兒午覺。”

  李世民望著李佑關切的目光,能夠感到他真誠的關心,他點頭說道:“好吧,我就小憩片刻。”

  “那兒臣先告退了。”李佑行禮後,退出了書房。

  李佑來到了東宮,李承乾的侍衛長李得誌到飛虎軍鍍金後,已經回到了東宮,他聽說齊王殿下到了,急忙迎了出來。

  他說道:“殿下,小人已經稟報了太子殿下,他已經起床了,正在客廳等您。”

  李承乾也有睡午覺的習慣,李得誌叫醒了他以後,就過來等候李佑了。

  “臣弟參見太子哥哥。”李佑行禮說道。

  “免禮,五弟,我就知道,你這個時候過來一定有什麽要緊的事情。”李承乾說道。

  “是,大哥。事情是這樣的”李佑說道。

  李佑介紹了上午發生的情況,他說道:“父皇去年東征高句麗不太順利,他想再次禦駕親征,大臣們一定會勸阻父皇的。”

  他說到這裏,李承乾問道:“你的意思是我也一起勸阻父皇?”

  在李承乾的心裏也是不讚成李世民在次禦駕親征的。高句麗就是個刺兒頭,提起來就令人頭疼。

  中原民族打高句麗打了幾百年了,隋煬帝以舉國之力,最終還是敗在了高句麗的手下,李世民禦駕親征也遭到了挫敗,大家都不希望李世民走上隋煬帝的老路。

  李佑搖頭說道:“大哥,這件事兒你一定要堅決支持父皇。父皇已經鐵了心要東征高句麗,咱們所要做的就是堅決支持他。不僅在朝堂上支持他,在接下來的物資保障上也要大力支持。”

  說起這個,李承乾就有些後悔。

  上次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李承乾原本想過調集大批的過冬物資去支援,但是遭到了長孫無忌和張玄素的勸阻。

  他們都認為如果那樣做,就有信不過李世民的能力的嫌疑。因為李世民信誓旦旦的要在入冬以前就拿下高句麗。李承乾如果這樣做,有可能會令李世民不高興。

  李承乾想起這件事兒,是真心的後悔了。他覺得還是李佑說得對:做事出自本心,不必要顧及那麽多。如果自己當初就是本著一心關心李世民,能夠早日籌集過冬物資送到李世民的軍中,李世民就不會遭到這場慘敗。

  李承乾聽了長孫無忌和張玄素的話,患得患失,錯失了一場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同時讓李世民和唐朝遭受了重大損失。

  想到這裏,李承乾說道:“好,這次就是傾全國之力,也一定要打下高句麗。”

  隨後,他對李佑說道:“五弟,下午到兩儀殿議事,咱們要不要提前通知其他的人,讓他們支持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