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語(1)
作者:桃籽兒      更新:2021-01-27 19:24      字數:3718
  近來樞密院的一眾官員全都忙得腳不沾地。

  徐崢寧已經動身北上, 其餘諸曹也都各自忙於轄下事務,日以繼夜不眠不休。

  齊嬰作為樞密院的長官自然是最忙的,除了要調度樞密院內諸事, 另還需與軍部接洽。

  軍部的長官自然是韓大將軍韓守鄴, 這位素來是獨斷專橫之人, 雖然三年前石城一役令他對齊嬰改觀, 但蔣勇之事仍還在他心中留了印子, 加之這回春闈選官齊嬰又黜落了不少韓家的子侄, 他便因此更加不大願意配合小齊大人辦事,每回來樞密院態度都頗為桀驁。

  樞密院的諸曹屬官一向都對齊嬰極為信服,且他們獨立辦事不受各部管轄, 本來就自視高人一等,對軍部的人也不太瞧得上。如今一見他們不太瞧得上的軍部之人竟敢對他們最瞧得上的小齊大人不甚恭順,便紛紛感到不忿起來,隱隱還動了要教訓對方的心思, 可惜卻被上官強壓了下來。

  韓守鄴雖則為人跋扈自專, 但臨大事時又猶疑怯懦。他畢竟曾經差點兒被顧家的小將軍摘了腦袋, 如今一說要北伐,雖則一開始是熱血上頭的, 然而後來細細一想, 當年的陰影便翻了上來,想起顧家人用兵的詭譎和刀鋒的冷厲,緊張之下便成了一隻紙老虎, 看起來強硬, 實則熱血已經涼了一大半。

  齊嬰當然知道這位世伯的性情, 開初謙讓、並不與他逞口舌之快, 等他心中的慌亂上來, 才開始真正同他商議起北伐諸事,而到那個時候,韓守鄴便罕有反駁他的時候了。

  白天的公務大體還算順遂,隻是近來一到入夜時候左相便會不容分說地要求次子回本家,與他詳說北伐之事安排的進程——這大概就是春闈後遺留下的病症了:左相也是被次子偶爾的獨斷給嚇怕了,深恐他在北伐這樣的大事上也做出些出格的事,便事無巨細都要一一查問,反複過目才算安心。

  齊嬰自然不能忤逆,這麽一來便又是小半月沒能回風荷苑。

  小姑娘近些日子頻來書信,一開始還不乏“騙子”之類的調侃玩笑之語,後來大約是想他想極了,信箋便也漸漸寫得纏綿,大約是還將當年他教她的那些詩書盡翻了出來,時不時就添上些諸如“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一類的句子,後來愈發不像樣,幹脆開始寫起閨怨詩了,什麽“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齊嬰越看越無奈,尤其讀到後麵幾封閨怨詩的時候還感到些許好笑——唉,她難道不知道,他其實也很不好過……

  人心大概真的是不知饜足的,在有她之前,他明明已經過了許多年孑然一身的日子,更是早已習慣了白日上職點卯、夜裏伏案批文這樣千篇一律的生活,心中無所期待,自然也不生波瀾。

  可一旦他品嚐到了與她在一起的歡愉,原來那樣的日子仿佛便是不可耐受的了,他也在日複一日的小別離中越發思念她,想見她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令他也有些難以忍受。

  不過與此同時他也感到了一些愜意——即便與她不在一處,可心裏卻知道有個人在某個地方,她什麽也不必做,隻要讓他知道她在那裏,他便會因此感到寬心,那些累積的案牘和軍部中人吵鬧的爭辯仿佛又都變得可以忍受了。

  實在有些神奇。

  齊嬰在燈下提起筆,給沈西泠回了信,除了簡單說說他的近況以及囑咐她好生照顧自己以外,亦在末尾回了一句詩給她:

  兩情若在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暮”字的最後一橫收筆,齊嬰便感到了自己的虛偽:什麽豈在朝朝暮暮?不過是虛妄的空話罷了。

  他想與她久長,也要跟她朝暮。

  他想見她。

  小齊大人本打算次日便強行抽出幾個時辰回一趟風荷苑,不料那天上午便冒出幾個意外之客,令他的打算落了空。

  來的倒不是別人,乃是今年春闈的前三甲:狀元李巍、榜眼鄭熙、探花張德慈。

  新科及第的三甲照理說的確應當拜會座師,何況他們的座師為了提攜他們三人還付出了那樣多的代價,於情於理他們都應當專程來拜會的。

  隻是時候不巧,他們剛登科封官的時候座師便罷朝養傷了,而座師複朝之後北伐之事又接踵而來,即便他們三人都並未分在樞密院任職,卻也知道這樣天大的事一出,座師必然是極其忙碌的,自然更不好登門攪擾,隻待小半月後才恭謹地結伴登門。

  齊嬰近來事多,還不曾抽出過功夫見見這三位,如今乍然見他們登門略有些意外,而且說起來,他此前也一次都沒見過三位新科進士,李巍他們也隻是在春闈開考當日才在明遠樓下遠遠地瞧見過座師的身影、不曾說上過話,眼下還真是雙方頭一回真正見上麵。

  三位新科進士都對座師極為恭敬。

  狀元李巍今年二十有六,榜眼鄭熙年紀輕些,比齊嬰小一歲,二十有三,探花張德慈則年長不少,今年已經三十五歲了。但這幾人無論長幼,皆恭恭敬敬地稱齊嬰一聲“老師”,這便讓小齊大人感到些許的不自在。

  他咳嗽了一聲,擺擺手免了三位進士的大禮,有意讓他們改稱“上官”,隻是三人都十分執著,一口一個“老師”叫得順溜,齊嬰又想起當年自己考中之後也是改口稱自己的座師王清王先生為“老師”的,便也沒再繼續糾正。

  三位進士向齊嬰敬了茶,隨後大約也是覺得這森冷巍峨的樞密院不是說話的地方,加之時近午時、該到用午膳的時候了,便又惶恐地問老師能否賞光共膳。

  三人來都來了,齊嬰總不好讓他們打道回府,便點了頭,三人大喜,說已提前在樞密院附近的一家酒樓訂好了位子,隻待老師移步了。齊嬰一聽“酒樓”二字心中卻一動,想起他的小姑娘之前也開了家酒樓,還明裏暗裏總是暗示他讓他過去敲她的竹杠。

  一想起她,齊嬰眼中便染上了些許他自己都察覺不到的笑意,令幾位新科進士一瞧都有些愣神。

  不過老師的笑意是一閃而逝的,他們剛瞧見一點,隨後便不見了,隻聽老師說:“附近的酒樓口味欠佳,不若去怡樓吧。”

  小齊大人這說的便是十足十的瞎話了:他既不曾吃過附近的酒樓,又一回都不曾去沈西泠的怡樓瞧過,哪裏知道這些地方的口味?此時這麽說,無非是因為他想念她了,想去那裏碰碰運氣,看看她是否在;即便不在,去一個與她有關聯的地方也是不錯的,總比其他地方更令他心儀。

  幾位新科進士雖都不是建康人、對建康的酒樓口味並不熟稔,可入朝這幾天卻已然聽說過怡樓的名聲,朝中的達官顯貴有許多都喜歡在那裏宴請小聚,儼然是個名流匯聚之地。

  隻是他們三個聽說那等金貴之所的位子十分緊俏,提前半月之久去訂也不一定訂得到,未免稍後過去無處可以落腳,幾人便隱晦地開始提醒老師這個情況。

  老師卻似乎並不擔憂,隻淡淡一笑,說:“無妨,走吧。”

  怡樓的確熱熱鬧鬧。

  雕簷映日,畫棟飛雲,一入大門便瞧見氣派的天井,各處的擺件也都透著講究,譬如屏風、花卉、瓷瓶之類,處處雅致。三層上下四處都是建康城中數得上的貴胄名流,各在推杯換盞把酒言歡,宛若瑤池瓊筵。

  三位新科進士本來就不是士族出身,又都是外郡之人,哪裏見過這等貴不可言的場麵?一時表麵雖力持鎮定,心中卻震撼得緊。

  齊嬰其實也是頭回來這兒,以往沈西泠雖在他耳邊念叨過幾回,他卻都不曾抽出過功夫過來。今日一來,倒瞧見不少意料之外的東西:李巍他們瞧見的是雕梁畫棟,他眼裏瞧見的卻是她的用心。

  他一向知道這小姑娘喜歡賺銀子,總以為商賈之道於她不過是個手段,她未見得是真的多麽喜歡。不過今日他一見,卻能從這個酒樓的細枝末節處看出她的用心,每一個角落都是推敲考量過的,非專注之人不能達此境。

  她做得用心且開懷。

  此外他還瞧見一些與他有關的細節,譬如樓中有小池養著蓮花,譬如懸掛的字畫有抱樸公的真跡,譬如有幾處雕欄的花紋與風荷苑相似……

  齊嬰一笑,與她心照不宣。

  而這廂小齊大人一踏進酒樓,眼尖的仆役便去喚了掌櫃,掌櫃的匆匆而來,一見這位稀客來了便很是惶恐,也知道他與自家東家的淵源,二樓那間位子最好的小隔間常年空著,便是留給這位取用的,當即便親自引人上了二樓。

  三位新科進士一見這等場麵,還以為老師是這裏的常客,心中又覺得仰羨,隻紛紛跟上。

  自一樓行至二樓,途中與不少人照麵,建康的貴胄百官自然沒有一個是不認識小齊大人的,一見到他紛紛起身拜會問候,齊嬰便一路與人點頭問好。眼尖的官員們還發現,小齊大人身後跟的正是今年的前三甲,這三人與小齊大人……

  大家雖麵上無話,可心思卻都轉得很快。

  齊嬰恍若未覺,隻一路與各位同僚打過招呼,隨後便上了二樓於隔間中坐定,與李巍他們謙讓一番之後,點了幾個據說名聲不小的菜色,待掌櫃和其餘仆役們退下了,幾人才開始說話。

  齊嬰接過李巍給他倒的茶,隨口問:“近來在朝中一切可還適應?”

  一甲進士封官,照大梁官場的慣例,一般都是點翰林,狀元為從六品翰林院修纂,榜眼和探花則為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官位雖並不很高、又無什麽實權,卻好在可以留任建康,不必像二甲和三甲一樣外任。

  在翰林院留任不過是個過渡,往後調任到哪裏,一來要看朝廷的安排,二來也要看諸位新科進士自己的門路。往年士族子弟大多都是跟從家族長輩任職,極少數才會像齊嬰這樣調到和家族全然沒什麽聯係的官署任職。

  今年一甲的三位進士因都是寒門出身,自然便沒有父兄提攜指路,往後調任到哪裏便要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齊嬰這話一問,三人卻麵麵相覷不答話,神情都有些微妙,過了好一會兒李巍才道:“……勞老師掛念,一切都好。”

  ※※※※※※※※※※※※※※※※※※※※

  你們去沒座位,你們老師去就有

  別問,問就是家裏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