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闈(2)
作者:桃籽兒      更新:2021-01-27 19:24      字數:3753
  觀榜眾人這一下慌了神兒, 甚至連那些考中了的庶族都不禁開始懷疑這榜是不是放錯了——這屆春闈的主考官可是不折不扣、徹頭徹尾的世家出身,那齊敬臣莫非是瘋了,竟不聲不響搞出這樣的名堂來?

  一時之間士林大亂, 建康城中的世家豪門也都紛紛動作起來, 不管是與齊家親的、與齊家不親的, 送過禮的、沒送過禮的, 子孫成器的、子孫草包的, 都一下子像被捅了馬蜂窩一樣炸開了, 隨後便一連串地開始朝齊家撲過去,比當初巴結送禮時更加熱切,一副非要討一個說法的樣子。

  當朝左相齊璋此前也實在沒預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

  相爺放榜當日本正在官署吃茶, 結果一抬眼,卻見門外呼啦啦湧進一大幫同僚,一個個臉紅脖子粗地圍著他,著實令左相大人雲裏霧裏。待細細一問, 卻聽一位舊友又怒又歎地說:“你竟還不知道?快回去看看吧!你那次子敬臣……唉!”

  左相大人有四個兒子, 齊家這一輩上更是子弟無數, 最令他放心的就是他的次子,不僅從不會給他招惹麻煩, 而且還從不會令他失望。如今一聽人說起次子的不妥, 左相實在不明就裏覺得荒唐,隻是眼見如此之多的人都激憤而來,他也難免心中有些打鼓, 遂匆匆別過了找上門來的諸位大人, 急急驅車趕回了家中。

  一回本家, 府門之外也早已聚滿了人, 都是一副來討說法的模樣, 一見左相大人回府了,當即都一擁而上。相爺不勝其擾又不明所以,隻感到一股邪火從心底裏冒了出來,待總算千難萬難地進了府門、隔絕了那一幹嘈雜的人聲,便難掩怒氣地招來小廝,厲聲道:“去把二公子給我叫回來!”

  等齊嬰回到本家的時候,夜裏華燈初上,聚在府門前的一幹人等已經被驅散了。

  他掃了一眼空空蕩蕩的門前,隨後一言不發地進了府。

  青竹跟在公子身邊,心中七上八下惴惴不安,總覺得今日本家的氣氛格外僵凝,從大門入正堂,一路遇見的婢女和小廝都神色奇怪,隱隱皆有惶恐之色。

  他心中於是更為不安。

  隻是公子一切如常,青竹悄悄瞧了一眼,見他的神情也平淡一如往昔,氣息絲毫不亂,步履穩健地向正堂而去。

  正堂燈火通明,左相和夫人堯氏都在,大公子齊雲也在。

  往常相爺一貫是愛憐夫人的,可今日他因生了怒氣,臉色很是難看,堯氏在一旁想勸又不敢勸,倒顯得有些畏手畏腳。齊雲坐在下首,也是一副憂心忡忡的神情。

  這廂一見齊嬰回了,三人的目光都立馬聚攏過來。

  那些目光雖都是朝著公子去的,可青竹卻也耐不住發了個抖,公子卻恍若未覺,徑自向父母兄長問禮。

  相爺麵沉如水端坐在主位,並未讓次子入座,隻沉聲道:“下人都出去。”

  這話令青竹心揪得更緊,越發預感今天要出事。

  他憂慮出神的工夫其餘的仆役們都依言出去了,隻他一個還留在堂上,相爺威嚴的目光已經向他掃了過來,青竹頭皮發麻,又聽公子側首對他說:“下去吧。”

  公子有命自然無所不從,青竹聞言,雖心中百般掛慮,卻仍不敢違逆,躬身退下了。

  如此,正堂之上便隻剩下齊璋、堯氏、齊雲和齊嬰四人。

  齊璋望著堂下站立著的次子,臉色是從未有過的難看,下人紛紛退出去後他的怒氣便更加壓不住了,此時雖仍勉力克製著,但周身的威壓已經十分迫人。

  他緊緊地看著齊嬰,緩緩地問:“春闈取仕的結果,是你拿的主意?”

  齊璋已經知道了。

  今日下午等齊嬰回府的工夫,他便已經知悉了今年春闈的結果:三甲之中,前二甲幾無士族子弟,即便算上三甲,上榜的士族也不過十之二三。狀元榜眼探花再並上傳臚,一應全是寒門出身,如此出格、如此荒謬,便是那倚仗庶族官員立足朝堂的端王親自主考也不敢做得這麽過火!

  內心雖知不可能,但齊璋心下仍抱僥幸,指望著這中間是有什麽誤會,或出了什麽意外,哪料他那次子卻神態自若地答曰:“回父親,是我親自判的。”

  這一言可真是火上澆油!

  堯氏是最熟悉丈夫脾氣的,心知他本來就壓著火,結果敬臣不但不避著些,還直挺挺這麽回話,怎不讓他父親更生氣?

  隻聽一聲巨響,是齊璋震怒之下狠狠拍了一下桌子,茶杯被震得墜落在地,立刻摔得七零八落。堂上氣氛僵持,一時也無人敢去收拾,又聽齊璋語氣沉極冷極地問:“為何如此?”

  這回連齊雲也感到父親就在發怒的邊緣了,他急忙暗暗給弟弟打眼色,哪料到他那一向機敏的二弟此時竟轉不過彎來,仍是不知轉圜地回道:“前二甲俱是實學之輩,兒子不過是秉公判卷。為免為人詬病,已將頭四名的考卷張貼於貢院門前供人觀瞻評判,若有人存異議,也可於天下士林麵前分說。”

  他這話倒是不假。

  往年春闈判卷,為徇私舞弊提攜士族,從未有過將舉子考卷公之於眾的先例,今年齊嬰主考卻興此風,自然引得眾人矚目。今日一甲三人並傳臚的答卷已在貢院門前貼了一天了,看過的人不知凡幾,至今還沒人敢說不服,士族中人雖不滿自己被黜落的結果,卻也無人敢說自己的文章比牆上那四篇更好。

  齊璋聞言卻怒極,手指向次子,厲聲道:“秉公判卷?你入仕多少年了?如今竟說出這樣三歲小兒般幼稚的話!——你給我跪下!”

  相爺自打過了知天命之年便再未動過什麽怒氣了,尤其對著家中的子孫更是脾氣好了許多,即便齊寧和齊樂那樣扶不上牆他也再不行打罵,未料今日卻是破了功,竟對自己一向引以為傲的次子發起火來。

  齊嬰竟也毫不反駁,聞言一掀衣擺便從從容容地跪了下去,一點猶豫也沒有。

  而他的從容之色反而更觸怒了齊璋,他怒極反笑,走近次子兩步,急聲道:“你是瘋了不成?還是癡了傻了?你如此貶抑士族抬舉寒門,會讓朝廷百官如何想?陛下和那兩位殿下又會如何想?他們都會覺得咱們家要倒向端王一黨!”

  齊璋真是氣急了,耐不住來回原地踱步,邊走邊說:“還有世家之間的關係,你考慮過麽?今日放榜之後有多少人找上門來了?人人都在要你給個說法!你以為咱們家是什麽?齊家是第一世家、是樹大根深,可是你這麽做無異於與整個士族為敵!寡不敵眾這麽簡單的道理你會不明白?”

  齊璋氣得臉色都有些青白了,急怒攻心腳下也有些打晃,齊雲在一旁瞧見了連忙上去扶住,口中又勸道:“父親且先消消火,敬臣不是無謀之人,興許他有自己的打算……”

  堯氏也連忙給丈夫遞茶,相爺卻不接,隻仍臉色鐵青地看著長身跪在堂下的次子,點了點頭,說:“好,他非無謀之人,那便給他個機會說說,他到底是為了什麽謀劃不惜荒唐至此!”

  這話雖存了諷刺的意味,但總也算是給了齊嬰一個分辯的機會,齊雲聽言當即心下一喜,立馬又給弟弟遞眼色,指望他趕緊說點什麽先安撫住父親。

  哪料齊嬰鳳目不動不退反進,不僅不試圖安撫父親,反竟陳詞道:“建康雖仍保太平之象,但此地之外已動亂四起,大梁若再不圖一變,當年南渡之禍便將再臨——長江已過,他日又將退向何方?士族弄權有百害而無一利,若不當機立斷破舊立新,則國殤之日近矣。”

  齊嬰話至此處,正堂之中有片刻的死寂,隨後他的父親一聲輕笑,已是怒到不能再怒的先兆。

  他左右看看夫人和長子,又指向齊嬰,問身旁兩人道:“他方才說的什麽,你們可都聽見了?”

  堯氏不明朝事自然聽不出深淺,齊雲則麵色為難,已不知該如何再勸,隻囁嚅了一聲:“父親……”

  齊璋則不再看向旁人,他甩開了堯氏和長子的攙扶,一步一步走到次子眼前,聲音低下,反而更顯得駭人。

  他一字一句地反問:“好漂亮的言辭,這麽說,你行事荒唐至此,是為了家國大義?”

  齊璋笑了一聲,笑聲既有輕蔑又飽含滄桑。

  “敬臣,你為官多年,我以為你早已通透了,怎麽竟還如此不知所謂?”齊璋居高臨下地看著自己的次子,“你以為這個朝廷當中隻有你一個忠直之輩?還是隻有你有家國大義、隻有你能看清形勢?”

  “你是臣子,不是君主!”齊璋負手而立,神情和語氣都是前所未見的嚴厲,“家國存亡是天家要考慮的,臣子的天下根本不在那裏!我們要想的是家族安泰、是祖宗榮耀,是千秋萬代子嗣綿延,是盛名之下保全性命!”

  “這是庸俗麽敬臣?”齊璋咄咄逼人,“這是規則!無數的朝代、無數的家族,無數的人一遍一遍摸索出來的規則——你憑什麽去打破?即便你驚才絕豔、即便你智珠在握,也不過是滾滾曆史中的一粒沙塵,你又拿什麽去打破?”

  “齊敬臣,是否是這世人將你捧得太高了,你便忘記了自己是誰!”

  話語極沉極利,便如刀鋒直插人心,而齊嬰垂目長跪一言不發,仍是麵色平靜。

  齊璋仿佛已經說累了,他沉默良久,用手揉了揉額頭,語氣倦極一般地說:“無論用什麽方法,盡快改掉春闈的結果,三日內重新發出去,至於陛下那邊,我自會替你分說。”

  話說到這裏,相爺的火似乎已經發完了,齊雲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至此才鬆了一口氣。

  雖則他並不認同父親擅改春闈結果的做法,但眼下顯然還當先應承下來,以免將矛盾挑得更大。

  哪料今夜他二弟實在反常至極,如此簡單的道理他卻仿佛看不明白似的,竟在這個當口又說:“春闈取士乃國之大計,非一人一姓所能獨斷。此榜既放,我意已決,便無更改之理,還望父親諒解。”

  一句話清清淡淡的,卻與撮鹽入火無異!

  齊雲在旁聽得心驚膽戰,果然又見父親怒火更盛,厲聲問:“我再問你一次,這榜你改是不改?”

  齊嬰沉默以對。

  齊璋的臉色已經難看到無法形容了,他看著齊嬰點頭又搖頭,終是一連說出三個“好”字,隨即眼神一利,像是終於下定了決心,不輕不重地對長子說:“去,代為父去請家法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