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3)
作者:桃籽兒      更新:2021-01-27 19:24      字數:3879
  與楊東相談之後, 他那邊便久久沒有答複。

  沈西泠知道這是一場有關耐性的較量,這次她已經當了先坐下講和的人,倘若下一步又是她急於催促, 那便顯得急迫和軟弱, 而這往往會引來更不利的局麵, 行會很可能會借勢相逼, 屆時她三年來在織造行當所有的累積都會毀於一旦。

  她必須咬牙扛過去。

  她和行會展開了一場無聲的博弈:她持續在私底下同其他布莊的掌櫃接觸, 而行會則持續給投靠沈西泠的布莊施壓, 雙方都陷入焦灼。

  這事兒並非一天兩天就能耗出結果,隻是沈西泠雖早有預計,但一個月過去還是壓力頗大。

  她本不想表露出來讓齊嬰擔心, 但他實在太了解她了,即便她一直努力裝作若無其事,還是很快就被他發現異樣。

  有一回晚膳後兩人在園子裏散步,他便問她:“最近你生意上遇到了為難之處?”

  沈西泠聽言一愣, 不知他是怎麽知道的, 想了想, 問:“……公子找人問了?”

  “何須問人?”齊嬰淡笑著睨了她一眼,“你這麽沉默。”

  沈西泠抿了抿嘴。

  的確, 她心裏沒裝著事兒的時候在他身邊話總是會多一些, 最近是話少了。

  她不想讓他擔憂,此時便佯作輕鬆之態,調侃了一句:“公子是嫌棄我以前聒噪了。”

  齊嬰卻沒有被她的玩笑話糊弄過去, 神情頗為認真, 看著她問:“要不要我幫你?”

  沈西泠又是一愣, 瞧見他眼中的關懷之色。

  前段日子的疏遠好像果真是她的幻覺, 他依然是那樣關心她, 甚至會因為她的沉默而擔憂。沈西泠覺得心中溫暖,同時又有點喪氣,心想他似乎隻有在自己遇到麻煩的時候才會尤其疼她,可這樣又跟小時候有什麽分別呢……

  這樣一想,她更堅定了要讓他感到她已經長大的念頭,此時便十分堅決地搖了搖頭,說:“不要。”

  齊嬰挑了挑眉,問:“真的不要?”

  她瞅了他一眼,更加篤定地搖了搖頭。

  她生了一副瀲灩的容貌,但此時搖頭的樣子卻顯得稚氣可愛,將齊嬰眼中淡淡的憐愛之色又給勾了出來。

  他退讓了,點了點頭,說:“好,那聽你的意思吧。”

  齊嬰沒再堅持,也有另外的考慮。

  他如今雖順著小姑娘之前的意思沒再繼續暗暗護著她的生意,但他此前畢竟已然照顧了她三年,但凡是明白事理的人都知道他是她的靠山,就算真有些生意上的摩擦,大抵也不至於會豁出去觸黴頭。

  他擔憂她主要是怕她煩惱勞累,實則倒不擔心會出什麽大事,是以現在她說不要他幫忙,那他也就並未拂她的意,隻是想了想還是又忍不住說了她一句:“有事就來找我,別自己欺負自己。”

  這個“欺負”是個很微妙的詞,隱隱透露出他心裏對她的偏袒,在他眼裏誰跟她有點爭執便都是在“欺負”她,甚至她讓自己稍微勞累一些,也是在“欺負”自己。

  他總是怕她受欺負。

  沈西泠是很明白他的,大約因為她喜歡他的日子很久了,是以對他的一言一行都更熟悉,他說的每一句話她都能理解意思。她於是又有種被他偏愛了的感覺,一時心中泛起了絲絲的甜,輕輕應了一聲,又帶了點嬌氣對他說:“那公子也一樣,有事也來找我,別欺負自己。”

  這話是半真半假的。

  她當然自知管不了他的那些事情、說這話無非是逗個趣兒,可後半句是真的:她希望他也能過得輕鬆一些。

  齊嬰瞧了她一眼,見小姑娘又用她小時候就有的那種隱隱心疼的眼神瞧著他,心裏便又柔軟起來。

  她小時候便罷了,如今長大了、還出落得如此美麗,再露出這樣的神情便很難不讓看的人心生漣漪。

  即便是冷硬心腸的小齊大人也不能例外。

  他甚至是頗有點狼狽地別開了眼沒再繼續看她,但麵上的工夫卻做得很足,看起來是一副古井無波的平靜神情,還淡淡答了一句:“那是自然。”

  齊嬰雖對沈西泠這麽說了,可實則那段日子他過得並不輕鬆。

  一來是樞密院內的事兒。

  今年南北之間雖無戰事,但大梁內部卻先後有幾場動亂起義,這也歸在樞密院的職責之內,是要過齊嬰的手的。

  這些起義細查下去總還是能找到魏國人渾水摸魚的痕跡,但內亂之禍起於民生,倒並非都是他人煽風點火的罪過。

  江左雖自古富庶,但財富多集於世家豪門之手,百姓貧弱並不豐足,尤其這些年因處戰時賦稅尤重,征丁徭役亦不鮮見,更使一些郡縣出現了十室九空的慘象,縱然亂世百姓一貫善於隱忍,也難免在瀕死之時揭竿而起,內亂便由此生。

  所幸這些起義尚不成氣候,很快便消停了下去,但這些亂象卻在齊嬰心中留下了隱憂。

  樞密院可以管平叛緝拿之事,但這治國□□的民生大略則不歸齊嬰管,真要算起來,這是他大哥齊雲要操心的事兒。齊大公子近來也不得閑,在尚書台之內籌備變法之策,也是終日早出晚歸,兄弟二人一個賽一個的忙碌。

  但更忙碌的顯然還是齊嬰,因為他身上另還擔著一個春闈的差事。

  科舉取仕,看似不過區區考試那三天的事兒,實則不然,真要算起來,這可是把耗時費力的活計。且不說十二年寒窗苦讀要耗去多少青蔥歲月,單是考前的這個溫卷,便要榨幹了舉子們的心神。

  溫卷之風前代已有,如今在江左蕭梁尤其盛行。

  所謂溫卷,便是舉子在考試之前將名帖投呈當時名人顯要後,再將其著作送上,以求推薦。這個“名人顯要”的範圍很廣,譬如可以是勳爵貴族、可以是翰林大儒、可以是皇室宗親,但凡是在這科考場上說得上話的人,都是可以呈送的對象。

  隻是這些名人再是顯要,那也比不得主考官本人來得直接。若借溫卷的工夫在座師麵前提前露了臉、讓他記住了有你這麽一號人,那在這春闈考試之中便是占得了先機,可以說是已經成功了一半。

  於是齊嬰近來便不得不接了許許多多的名帖、看過了許許多多的文章,又同許許多多的舉子坐而論經,忙碌堪比南北戰時。

  忙碌倒在其次,更麻煩的是人事上的推擋。

  這溫卷說來也是有偏差的,能找上名人顯要的大多都是士族出身的舉子,寒門中人受製於錢帛,不到春闈開考不會提前到建康,自然也就沒有溫卷的機會;即便他們早早到了,那也不過是白費功夫,沒有門路怎能結交顯貴?也隻有眼巴巴瞧著的份兒罷了。

  而那些出身顯貴的士族舉子,有一多半兒無法直接在齊嬰跟前說得上話,於是他們便要輾轉托人求到座師跟前。有的去托齊嬰當年的上官,有的去托齊家的叔伯長輩,有的去找其他與齊家交好的門庭,總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令人眼花繚亂得緊。

  最不好辦的就是世家姻親之間的溫卷。

  三姓之間都是沾親帶故的,誰和誰不是親戚?繞來繞去都能說是一家人。齊嬰本來就因權位在握而備受追捧,如今承了座師之位更是親戚盈門,這一個托他照顧他的表弟、那一個托他提攜他的堂兄,實在應接不暇。

  這事兒累自然是齊嬰累,可在他之前,先發火的卻是齊雲。

  齊家這個長子說來是個中正之人,照他夫人韓若暉的話來說,中正得有些迂腐。

  他對這等溫卷之風甚是不齒,原本覺得此事跟自己關係不大、不打算插手,可待了幾天之後,見那些代人溫卷的顯貴不僅幾乎要踏破本家的門檻兒、甚至連上下朝的路上也不放過,一見到他二弟便滿臉阿諛地迎上來,還塞一些奇奇怪怪的文章到他二弟手上。

  有一回齊嬰宿在本家,齊雲到他書房小坐時見到他滿書案的舉子文章,沒忍住拿起幾張隨手翻了翻,這一瞧真是怒不可遏,不禁拎著幾篇文章就開始同弟弟數落。

  “荒唐!真是荒唐!”齊雲又好奇又好笑,“□□陽,就是若暉那個一表幾千裏的侄兒,你還記得吧?去年見的時候還連平仄都對不上,如今這文章都是滿手錦繡!便是瞎了眼的也知道是找人代寫的,他們家長輩也好意思就這麽明晃晃遞到你跟前?”

  齊嬰咳嗽了一聲,還沒來得及勸兄長息怒,便見他又拿起一篇文章,繼續數落道:“這個倒是實誠,隻是你瞧他寫得都是些什麽?注與疏都分不清!若非托生在好人家裏,便是個秀才也考不取!”

  他怒氣上了頭,越看越覺得荒謬,於是一張張數落過去,幾乎都覺不堪入目,勉強挑出幾張還可以的,卻也不過是平平之作,並無什麽亮眼之處。

  齊嬰見兄長情緒已經上來,似乎是不吐不快,知道他大約是因在尚書台內變法受挫因而心有鬱氣,眼下也不好再勸,索性聽他罵了個盡興,直到他罵累了才讓青竹給他添了杯茶,勸他消消氣。

  齊雲一連兩杯茶下肚,怒氣仍未平,掃了一眼齊嬰平平靜靜的神色,不禁眉頭又皺起來,問:“怎麽,他們給你看這樣的東西,還敢大言不慚地替這些人溫卷求情,你就真沒一點動氣?”

  齊嬰倒真不至於動氣,隻是感到些許疲憊。

  大哥是中正之人,於權術總有些生疏,他大約隻將這次他任主考之事當成是陛下的恩賞,而並未看出天家的試探之意。

  士族子弟泰半是些什麽料子,他心裏早已有數,可倘若他公事公辦將他們黜落,隨即便會勾出許許多多人事上的麻煩,更會被視作向三殿下一方靠攏。

  這是一樁很麻煩的事情。

  但這些又當怎麽與大哥說呢?他那樣中正的人,聽了也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何況他自己的變法之事也不順,何必再讓他為這些事情勞心呢?

  齊嬰想了一圈,最終還是什麽也沒說,齊雲則以為他二弟也是給氣得說不出話了,心中對他也甚為同情,想了想,摘出了一件高興的事兒同他說:“行了,左右明年才開考,此時愁也無用——我瞧你近些日子一直坐在書房裏,倒不曾出去活動活動筋骨,正巧傅卓前幾日邀我休沐時一同去擊鞠,伯衡和仲衡也一道去的,他們托我問你能否抽得出空一起?”

  齊嬰聞言本想推拒,他大哥卻沒給他這個機會,緊跟著又說:“你就一道去吧,就當散散心也好,終日瞧這些破爛文章,心裏哪能舒服得了?”

  長兄如此堅持,齊嬰看他神情,乃是一副他不答應他就要在此勸到底的架勢,一時心中頗為無奈,隻得點了點頭,應承了下來。

  ※※※※※※※※※※※※※※※※※※※※

  你們大梁人真的消停消停吧,讓我鵝子休息一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