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2)
作者:桃籽兒      更新:2021-01-27 19:24      字數:3431
  大約一炷香的工夫, 真正的楊掌事到了,方才假扮他的那個孔武男子跟在他身後,原是他的家奴。

  真正的楊東並不那樣高大, 隻是中等身量, 大約四十多歲的年紀, 看上去甚為儒雅, 像個讀書人。他一來便和氣地向沈西泠致歉, 落座後還誇讚她曰:“方小姐如此輕的年紀, 眼力竟如此好,實讓楊某敬佩。”

  沈西泠同他客氣了幾句,又聽他道:“實不相瞞, 楊某近些年身體有些不好,已很少出來與人談生意了,多是我這家奴代勞。他這差事辦了有些年頭了,鮮少被人看破, 不知方小姐是如何看出來的?”

  沈西泠聞言心下一笑。

  依她看, 這位楊掌事臉色紅潤氣色甚好, 一副保養得宜的模樣,實在看不出他身子有哪一處不爽利, 想來這不過是被她看破後的推托之辭罷了。他又說近年已經很少見人, 言下之意今日便是給足了她一個小輩麵子,望她自己識抬舉。

  沈西泠雖然年紀小,但見識並不少, 楊東雖在她麵前擺足了架勢、又給了她一句不軟不硬的敲打, 可卻並未讓她心中生出什麽怯意。畢竟若論上位者的威嚴, 十個楊東攢起來也比不上一個齊嬰, 她天天在他身邊, 雖然有時候也免不得有些怕他,可除他之外的人已經很少能讓她心中波動了。

  是以眼下她十分從容,先客氣了一句“有勞掌事今日親見”,後又掃了一眼他大拇指上的那枚玉扳指,笑道:“掌事的扳指好生漂亮。”

  她這話一說,意思便很明白了。

  傳聞中楊東喜玉,拇指上的扳指戴的年數很久,民間素來有人養玉玉養人的說法,戴久了的玉石色澤總是更加溫潤。之前那位假扮楊東的家奴雖也戴了一枚玉扳指充數,但那玉的水頭不算上佳,更無常年被佩戴的痕跡,是以一眼就被沈西泠看出端倪。

  楊東也聽明白了她的話,一愣,繼而恢複如常,笑道:“方小姐還懂玉?”

  沈西泠當然談不上有多懂,隻是這些年見多了各式各樣的奇珍異寶,眼力總是有一些的。

  她笑了笑,答:“談不上懂,隻是這段日子正預備著要接手一間首飾鋪子,提前做了點功課,貽笑大方了。”

  楊東點了點頭,又上下看了看食客盈門的怡樓,眼中頗有讚賞之色,道:“方小姐生意做得好,不管什麽行當都能做得風生水起,委實是有經商的天分。”

  沈西泠聽言當然要自謙,心中也的確覺得自己資質平平,不過是倚仗著齊嬰的指點和照顧,這才一直順風順水,真要說她自己的話,頂多也就是勤勉可以誇口。

  楊東卻說:“小姐不必過謙,楊東在商道之上行走多年,見多了各式各樣的人,小姐確然是有天賦的——家中可有長輩經商?”

  這話問得沈西泠一愣。

  她不知道自己究竟算不算有天分,但沈家……的確長於錢帛經營。

  她雖然與那個傳聞中的家族並無什麽實際的幹係,可因為父親的緣故,她終歸有他們的血脈。聽聞沈氏極盛之時家財巨億,論財富甚至比齊氏還要更勝一籌,她的父親更曾位居當朝計相,總攬江左錢穀出納、租賦及鹽鐵專賣之務。

  區區一姓,卻富可敵國。

  可又有什麽用呢?一夜之間大廈傾覆,連一絲塵土都沒能留下,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幻夢,而又有多少人為了這場夢丟了性命?

  思及此,沈西泠難免有些出神,等回過神來才發現楊東望著她的眼神透著些許探究之色。

  她心中乍然一凜,忽而明白過來:這位楊掌事原是在探她的底。

  恐怕他對她的家族她的長輩都並不感興趣,真正想問的是她背後是否有所倚仗。他是行會中人,不可能不知道齊嬰此前對她的袒護,但他興許拿不準她和齊嬰之間的關係,也拿不準這樣的關係有多牢靠。

  他今日之所以肯坐在這裏,並不是因為給她麵子,而是忌憚她背後的人。

  沈西泠心中既明,心裏便隱然有種不舒服的感覺。

  她並非不喜歡被齊嬰照顧,隻是……她也不想什麽事都依靠著他,不為別的,她隻是很想讓他知道她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做好所有事了。

  她希望他不再把她當成一個小孩子。

  這些曲折的心思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她自己知道便好了,此時麵對楊東的發問,她僅簡單地說了兩句場麵話揭過,隨後便牽引著話頭同楊東說起了正事。

  這正事應有兩樁:一是馮掌櫃布莊被砸一事須得有個交代,二是行會強令沈西泠提價一事最終也得有個著落,兩方總得統出一個意思來,才能和氣生財。

  隻是馮掌櫃的鋪子給人打砸了,雖則明眼人一瞧就知道這是行會的醃臢手筆,可若此時在台麵上挑明了講,那便是撕破了臉麵,第二樁事直接沒的談了。

  沈西泠並非較勁的人,也並非吃不得暗虧,馮掌櫃的公道她此時可以不必當麵鑼對麵鼓地討,事後卻可以用別的法子另作彌補,眼下重要的是提價之事。

  楊東一麵品著怡樓的香茗,一麵語重心長地同沈西泠說:“方小姐,提價之事,行會實在有行會的為難之處。”

  他放下茶盞,左手輕輕撫摸著右手拇指上的那枚玉扳指,繼續緩緩地說:“行會之為行會,總要在各家之間尋一個平衡。方小姐這廂賺得盆滿缽滿,其餘的掌櫃卻被擠兌得吃不上飯,自然要來找到行會頭上。這提價之事,並非行會一家之言,實在是建康城裏做織造生意的一致的想法。”

  他歎了一口氣,望向沈西泠的眼神顯得頗為溫和,又說:“此事在方小姐看來自然是覺得委屈的,但正所謂懷璧其罪,有時候就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楊某亦想相幫,但恐怕也無能為力。”

  他頓一頓,又掀起眼皮看了沈西泠一眼,露出退讓之色,說:“自然了,若小姐想請那位幫忙,於他而言,這些都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情,想必到時不單是行會,就是任何一個布莊的掌櫃也都不敢再多言了,一切都憑小姐調度。”

  一句句一層層,看似溫文爾雅,實則步步緊逼。

  先是以眾議之名把行會摘了個幹淨,繼而抬出所謂懷璧之罪,最後一句更是隱晦地點出了齊嬰來,言下之意隻要沈西泠不答應抬價,那就是有所憑借、仗勢欺人。

  明明是行會打砸馮掌櫃的布莊在前,如今到了這位掌事嘴裏卻成了沈西泠先仗勢欺人,如此顛倒是非指黑為白,讓一向好脾氣的宋浩堂都有些動了怒,一時按捺不住就要反駁,卻被沈西泠暗暗壓住。

  公子早就教過她,越是心中不平之時越要看起來雲淡風輕,外露的喜怒隻會增加對手的勝算,時刻保持冷靜才能找到翻盤的轉機。

  他的話不會有錯。

  沈西泠輕抿了一口茶,眼瞼微微垂下,等再抬起那雙妙目的時候,眼中已經平靜無波。

  她淡淡一笑,語氣十分平緩,道:“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這個道理我還是懂得的。我與諸位掌櫃都是同行,亦無意砸人飯碗,隻是匹夫懷璧也不能引頸就戮,凡事還應有商有量,最是皆大歡喜。”

  楊東見她小小年紀卻處變不驚,眼中也頗有些讚賞,聞言問:“不知方小姐想如何有商有量?”

  沈西泠將茶盞輕輕放到桌案上,答:“各位掌櫃要與我同價,並非隻有我提價一條路可走,隻要大家都削價,結果都是一樣的。”

  楊東眉頭一皺,問:“這是何意?”

  沈西泠神色平靜,繼續說:“其餘布莊之所以價高,無非是因為一時找不到價錢合適的田莊取得白疊子,恰巧我手上尚有不少盈餘,可賤價賣給各位掌櫃。馮掌櫃等人與我做買賣,要讓我二分利,但初回合作總要拿出些誠意,若其餘掌櫃願削價,我願再讓一分利,如此豈非兩全其美?”

  楊東一聽,眼色微微轉深。

  這小姑娘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兩全其美,再讓一分利,話說得好聽。雖則照她說的這麽做確乎能解眼下局麵的僵持,但終歸還是她得利最多。她雖讓了利,同時卻也借了其他布莊的買賣渠道,建康的布莊何止成百上千?積少成多,於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筆重利。

  她算得精。

  楊東心中正盤算,又聽沈西泠溫溫柔柔地道:“此事我有意通過行會來辦,但若掌事事忙、不方便,由我自己去同各位掌櫃接洽也不是不行——在商言商,大家都不過是生意人罷了。”

  這話聽著綿軟,實則是很硬的。

  沈西泠讓一分利的條件對於其他小布莊而言必然是很有吸引力的,但行會很可能從中作梗,要麽會瞞著這個消息不告訴他們,要麽又會故技重施動用手段阻攔他們與她合作。

  沈西泠那句“在商言商”是在暗示楊東莫要使出生意場以外的手段,而楊東對她這句話不可能不在意:畢竟沈西泠如果真要搬出她身後的那座靠山,他連申說還嘴的餘地都沒有,甚至他背後的傅老太爺也不一定奈何得了。

  楊東沉默良久,又對沈西泠露出那種儒雅的笑,像是對她的提議頗為感興趣,隨後又說:“方小姐的意思楊某已經明白了,隻是此事牽涉深廣,需要從長計議,不知方小姐可否等我一段時日再行答複?”

  此事自然還需磨合,著急不得,沈西泠聞言點了點頭,答:“有勞掌事。”

  ※※※※※※※※※※※※※※※※※※※※

  沈老板打官腔也挺像樣,不知道是跟誰學的

  (下更有對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