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會(1)
作者:桃籽兒      更新:2021-01-27 19:24      字數:3405
  最近齊二公子常宿在本家。

  前段日子他要麽宿在別第, 要麽幹脆宿在官署,近來卻大為不同,不單常回本家, 而且還幾乎是夜夜宿在此處, 十分令堯氏滿意。

  隻是堯氏雖然滿意了, 二公子的友人卻因此有了些許不便。齊本家畢竟不同於別第、隻要得了二公子點頭便可以自由出入, 拜訪本家須得禮儀嚴正, 若碰上尊長在家, 還要恭謹地前往拜會,十分繁瑣,難免令齊二公子那些性情略有不羈的友人感到不便。

  譬如韓家的次子韓非池。

  這位小公子今年尚不足十九, 還未行冠禮,照理說應正是閉戶苦讀的年紀。隻是他這人性情憊懶,於功名一事上極不上心,家中又有能幹的長兄頂在前麵, 於是每日鬥鷹走狗吃茶閑逛, 乃是建康城中有名的一號閑人。

  這個閑人卻不普通, 少有神童之名,可一目十行而成誦, 過目不忘。韓家的長輩本以為自家終於要出一個堪比齊嬰、或者起碼堪比傅卓的子侄了, 沒想到這孽障雖多智,本性卻是個扶不上牆的二流子。韓家親長與這逆子鬥智鬥勇近二十年,還是沒能擰得過他, 最近幾年已經有了放棄的征兆。

  隻是這韓非池自己雖不成器, 偏偏卻同眾世家這一輩上最成器的齊敬臣最為要好, 比對自家親哥哥還要殷勤, 平日若無什麽事便愛上那風荷苑吃閑茶, 甚至已經到了要遭青竹嫌棄的地步,也是難為這位公子麵對青竹那張臭臉還能雷打不動地頻頻登門。

  這日這位公子又是不請自來,在受了青竹一盞不情不願的茶後,吊兒郎當地攤在齊嬰書房的太師椅上,抱怨道:“二哥放著好好的別第不住,何必要回本家?弄得我登門吃茶還得去拜世伯和伯母,未免忒麻煩。”

  一邊說著一邊示意青竹給他再添一杯茶。

  青竹臉長得直拖到地,真想好生奉勸這位公子一句,既然這麽麻煩不如不要登門罷、也好讓他家公子多些工夫休息。隻是這韓家小公子的麵皮在坊間素來有厚過建康城城牆拐的美譽,他這些話就算明明白白撂在桌麵上也注定是不頂用的,隻得表麵守禮而內心忿忿地退出了書房。

  齊嬰與韓非池關係親厚,兩人之間並不很拘於禮數,他登門做客齊嬰也不必特意款待,仍坐在桌案後做著自己的事,頭也未抬,口中答:“久不回家也不像樣子,風荷苑最近就先不回了。”

  韓非池聞言嗤笑了一聲,譏誚道:“不像樣子也不像了一兩年了,怎麽偏這幾日孝字上頭悔了過?二哥也不必瞞我,你不就是為了那個方家的小美人兒?”

  齊嬰聞言從案上的卷宗中抬起頭,眉頭緊皺,道:“你這又是從哪聽來的糊塗是非?”

  韓非池聳聳肩,答:“你三弟跟我說的——他嘴巴最大,一問什麽都說。”

  齊嬰疲憊地揉了揉眉心,說:“你二人莫要如此長舌,我便罷了,她一個女孩子,不能被汙了名節。”

  韓非池聞言笑了笑,神情輕蔑,說:“她一個巴郡來的孤女,名節有什麽金貴可言?”

  他話音剛落,卻見二哥神色嚴厲地掃了他一眼,心裏頓時一跳,連忙放下手中茶盞,坐正了些,道:“二哥勿怪,是我一時失言。”

  韓非池是真心道歉。那方家姑娘再如何說也是二哥的恩人之女,他語出輕率於道義禮法不合。卻不知沈西泠壓根兒與那位被一劍穿了胸的方大人八杆子打不到一處,齊嬰動怒根本不關什麽道義禮法,不過就是聽不得別人這麽說她罷了。

  韓非池見二哥臉色仍冷淡,心知他餘怒未消。

  他自小潑皮,最會打蛇隨棒上,愣是將韓家那一群不好說話的金剛尊長都哄得對他放任自流,此時自覺應當端出這一套自幼磨練起來的本事,用以讓他二哥消氣。於是小心翼翼看著齊嬰臉色,從太師椅上站起來湊到人家桌案邊,賠笑道:“二哥也知我說話欠斟酌,其實對方家小姐並無惡意——我這也是擔心二哥麽,想著這事兒若被公主聽到什麽風聲又得來鬧,恁的麻煩。”

  這話彎彎繞繞拐到了蕭子榆那裏,更讓齊嬰不豫。他無意與韓非池攀扯這些,沉默了一會兒,轉而問:“近來韓大將軍可好?”

  韓大將軍韓守鄴是韓非池的表叔,也是當今大梁朝廷最高的武官。韓家的譜係說來倒與其他世家不同,其家主並非家族中官位最高者。韓非池的父親韓守鬆隻是二品,卻是韓家這一輩的家主,韓守鄴官居一品卻在家族中居於其下,此中緣由倒有幾分複雜:一來江左之地素來重文輕武,二來近年南北多戰端,將軍百戰死,總是不大穩當。

  韓大將軍今年四十有三,去年在石城大戰中負了傷,險些被那高魏的顧居寒從馬上斬落,後來幾乎是丟盔棄甲才撿回一條命,回朝後就生了一場大病。

  韓非池聽齊嬰問起他,歎了口氣,說:“我表叔那個人你也知道,氣性大。受的傷倒不怎麽嚴重,就是落下的心病至今還沒好全,被那顧居寒殺了個窩囊,現在還天天在家罵他,什麽‘顧家小兒,鼠輩敢爾’,動靜可大了。”

  齊嬰斂下眉目,停頓一下,又問:“南陵守將蔣勇,我聽說舊年曾是大將軍帳下副官,可有此事?”

  韓非池雖在讀書上進一事上並不盡心,可卻是打聽雜事的一把好手,將他那顆神童腦袋盡用在了聖賢書以外的地方,莫說齊嬰此時問的是韓守鄴的門生故吏,就算他問韓大將軍有幾個姘頭相好他都能如數家珍。

  那名叫蔣勇的武官的確是韓守鄴的門生,算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如今仍駐守在邊地,同魏軍隔江對峙。

  他略想了想,道:“不錯,那叫蔣勇的武官我還見過幾回,逢年過節會來拜我表叔,表叔挺賞他臉。”

  齊嬰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麽,梁非池直覺敏銳,問:“怎麽,是樞密院的事兒?”

  但凡什麽事能牽扯到樞密院,必然都是大事中的大事。樞密院如今雖不能直接控製軍隊,可權力極大,凡涉軍政都可過問,兼而還可出納密命上達天聽。今日齊嬰特意問起表叔和蔣勇,難道……

  韓非池眼中閃過一絲興奮。

  他這人說來也怪,若是旁人聽聞自家親戚與樞密院扯上了幹係,自然要哭天抹淚以頭搶地,偏他看熱鬧不嫌事大,為了挑事甚至能幹出大義滅親的瘋狂事來,也不管若韓守鄴一係受了查處他們家該如何自處。

  齊嬰深知韓非池秉性,見他此刻眼露興奮也是哭笑不得,道:“沒有,與大將軍無關。”

  韓非池哦了一聲,不見喜色卻似乎是覺得無聊,一副沒勁的樣子,不甘心又追問了一句:“那就是跟蔣勇相關?”

  齊嬰未答,但韓非池卻明白了:石城一敗,陛下終究要秋後算賬。

  韓非池喜歡看熱鬧,但對政事又不感興趣,遂覺得無聊,琢磨琢磨心想還是問問那方家小姐的事兒更有趣,遂問齊嬰道:“二哥,那方家小姐今兒可在本家麽?”

  沈西泠當然在齊府,齊嬰算了算日子,今日應當是她頭回拜見王先生的日子。他莫名有點擔心,小姑娘那樣靦腆,王先生又頗為嚴厲,也不知她能不能諸事順遂。

  齊嬰有些出神,心想或許一會兒韓非池走後,他應當去看一看她。

  齊家請的這位教書先生很不一般,是嘉禾八年的狀元,向朝廷乞骸骨之前曾是翰林院的大學士,名叫王清。當年齊嬰參加春闈時,王清還曾是他的座師。

  他當年就對齊家這位二公子十分看重,當得知梁皇隻給他點了一個榜眼的時候還大大的不服,齊家人自己都沒說什麽,他倒是氣哼哼地給梁皇上了一封萬言書,在其中詳細地陳述了齊嬰的學問是如何的好,以及當年那位狀元的文章又是如何的不如齊嬰,令梁皇頭疼又無奈。

  王清今年七十有三了,但仍精神矍鑠,據說至今仍每日苦讀直到深夜。許多世家高門都欲請他去府上教書,他皆推卻了,後來是齊璋為了齊寧和齊樂的前途親自去請他他才願意一談,還明明白白地告訴相爺:老夫對你那三兒和四兒不抱什麽希望,乃是看了二公子的麵子才勉強點頭的。

  王清教導後生十分嚴厲,齊寧和齊樂隨他讀書時不僅時常挨罵,而且時常受罰,有時是抄書、有時是打手板,最令他倆齒冷的是打了手板再抄書,那滋味真可謂人間一絕。

  不過自打傳出瑤兒表妹和方家小姐要入家塾同他們一道讀書開始,齊寧和齊樂就長舒了一口氣。他倆想,他們雖然不能讓先生滿意,可再怎麽著也比瑤兒和那方家小姐強上許多,有了這倆小姑娘的映襯,想必苛刻如先生也會對他倆增添幾分滿意,再不會動輒打罵了。

  趙瑤今日也在母親的陪伴下入了齊府準備拜會王先生,為此特意早起梳妝打扮了一番。到了齊府正堂,還沒見著先生,倒是先瞧見了沈西泠:隻見這巴郡的鄉巴佬儼然改了頭換了麵,竟穿上了銀紋繡收腰的長裙,還學著建康城的貴女梳了發髻,身後一左一右跟著兩個丫頭,活脫脫一副世家小姐的派頭!

  這一瞧真把趙瑤氣得胃疼,隻覺得這窮鄉僻壤來的鄉巴佬果然容易忘本,巴上了齊家以後這麽快便想裝成一副貴女模樣,也不想想她配是不配!

  ※※※※※※※※※※※※※※※※※※※※

  推一下事業線

  以及,韓非池和王清,很難說誰才是齊敬臣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