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1)
作者:桃籽兒      更新:2021-01-27 19:24      字數:3564
  次日仍是晴好天, 建康的雨雪好似都被留在了舊年,年關一過,便是連日的暖陽。

  今日是正月十五, 無論江南江北都有上元觀燈的習俗。這燃燈的習俗說來與佛教的興盛相關, 因佛教東傳, 江左又受之影響甚深, 燃燈供佛遂成民俗, 每至上元, 佛家燈火遍布民間,是極熱鬧的節慶。而此節之後,年才算真正的過去了。

  這日很早, 齊寧和齊樂便一同跑來二哥的別第,他們進門的時候齊嬰還沒來得及用早膳。

  他二人最近淨被父親和大哥拘著讀書,早便過得不自在,今日好容易父親鬆口, 容他們來二哥的別第透透氣, 怎不叫他們深感快活?一來便先在園中逛了一圈, 大冬天的兩人都冒了汗,這才又跑進正屋的花廳找二哥蹭飯。

  齊嬰雖幾日前聽齊樂說起過今日要來風荷苑, 但沒想到他和齊寧會來得這麽早, 早到要來蹭早膳的地步。

  齊嬰掃了兩個弟弟一眼,問:“大哥今日不來?”

  “大哥白日裏要陪嫂嫂回娘家,說是入夜了再同咱們一起, ”齊寧答, “抱著徽兒一起上街看燈去。”

  齊嬰嗯了一聲, 又問:“姑父和姑母今日也來?”

  齊樂接了口, 答:“來, 來,晚些便來。”

  齊嬰點點頭,走到花廳的圓桌邊坐下準備用早膳,齊寧和齊樂也跟著湊上去。齊嬰讓青竹吩咐後廚多做兩份早膳,青竹領了命,下去預備了。

  兩位小公子來得突然,預備膳食卻不可草率。青竹一向辦事得力,但事出突然也略有些忙亂,以至於當他指揮著婢女們為三位公子端上早膳的時候,竟沒有發現獨齊嬰的膳食比旁人多上一盅。

  還是齊樂眼尖發現了此事,驚奇道:“咦?二哥那盅是什麽東西?怎麽我和三哥沒有?”

  那是一個極尋常的瓷盅,有蓋,混在許多碗碟裏齊嬰本也沒注意,經齊樂一說才看見,打開一看,是一碗冒著熱氣的蛋羹。

  蛋羹不過是尋常的玩意兒,並不稀罕,但這盅蛋羹的蓋子一掀,卻有種極香糯的味道,比尋常的蛋羹聞起來更加誘人。齊寧被這味道勾得饞蟲大動,玩笑道:“二哥未免太過小氣了,一碗蛋羹也不分給我和四弟?”

  齊嬰平日裏飲食清淡簡單,膳食統共就那麽幾種,從未用過這種蛋羹。他看了青竹一眼,眼中有詢問的意思,青竹急得額頭見汗,也不知這蛋羹是何處來的,惱恨自己竟讓來曆不明的東西上了公子的飯桌,很是自責。

  齊嬰倒沒有責備他,隻說:“去問問這蛋羹誰做的,給兩位小公子也添上。”

  青竹躬身應是,匆匆地下去查問。

  查問了一圈,後廚的廚娘和丫鬟都不知這蛋羹來曆,直到問到一個名叫子君的小丫鬟,才算是摸到眉目。

  這子君是後廚負責采買準備食料的丫頭,每日都是第一個上職。今日上職之前在後廚門口卻瞧見了沈西泠,小姑娘早早等在這裏就是為了找她。子君與沈西泠此前隻有一麵之緣,便是昨日夜裏在忘室門口的那一麵,彼此不過說了寥寥幾句話,實在想不通她找上自己是為了什麽。一問,小姑娘卻說想借一下灶台,做一碗蛋羹。

  這是小事,子君為人爽快,沒猶豫便答應下來。

  她見那小姑娘年紀不大,但在灶台間卻是個熟手,做的蛋羹色澤誘人,加了點牛乳,還在碗底鋪了一層嫩豆腐,撒上蔥花後香氣四溢,看得子君口齒生津。

  她做好後卻不將蛋羹拿走,子君覺得奇怪,問她緣由,小姑娘低著頭,有些躊躇地答:“這不是做給我自己的……這是給二公子的。”

  子君聞言有些詫異。

  她對這個小姑娘不大熟悉,隻聽人說是年前白大哥帶回來的,公子一開始不待見,看她在門口長跪不起快凍死了才讓人救回來,白大哥還為她挨了一頓鞭子。下人們私下裏傳,這個不知明姓的小丫頭是白鬆的親戚,公子多少給白鬆一些臉麵,後來才勉強撥了倚湘去照顧,但早晚是要打發走的。不過門房的六子卻說不然,還說親眼見到公子為了這小姑娘除夕夜大老遠從本家趕回風荷苑,甚至還言之鑿鑿地說親眼見過公子哄著這小姑娘喝藥,隻是沒人信他。

  子君倒沒怎麽同人嚼舌根,隻覺得這小姑娘生得漂亮,比她見過的任何一個年畫娃娃都漂亮得多,就因為她漂亮,她便挺喜歡她。

  隻是她雖對這個小丫頭頗有好感,卻也不敢隨便將她的蛋羹送上公子的桌案,著實有些為難。那小姑娘見她猶豫,抿了抿嘴,試探著說:“子君姐姐,你看這樣行不行?這蛋羹你幫我送上去,若公子沒問起來那是最好,若他問了覺得好,你便說是你加的,若公子覺得不好,便說是我做的——成不成?”

  子君仍猶豫不定,那小姑娘纖細的手指相互絞在一起,小聲說:“公子昨夜身體不適又飲了酒,這蛋羹養人,又可解酒。我真沒有壞心,隻是想報答公子救命之恩……”

  子君見她坦誠,小小一個人兒也不知此前經曆了什麽,毫無孩童的稚氣任性,言語間小心翼翼,又很是懂得禮貌,心中更喜歡她幾分。她又想,她都沒聽說公子身體不適,這小丫頭卻知道,想來同公子總有幾分親近,將她做的蛋羹送上去,想來也不會闖什麽大禍。

  子君將心一橫,點頭答應了。小姑娘很感激,恰逢後廚來人了,她便要趕緊遁了,子君忽然想起來她還沒問過這小丫頭的名字,趕緊將她叫住問她明姓,那小姑娘愣了一下,抿了抿嘴,答:“……我叫方筠。”

  子君覺得這名字挺好聽,但又覺得還不夠襯她,隻朝她笑了笑、點了點頭,然後便見小姑娘一溜煙兒地跑了。

  今日沒想到三公子和四公子突然登門,後廚一通忙亂,子君便瞅準一個空檔將那蛋羹添了進去,隨後便一直心頭惴惴擔驚受怕,暗暗後悔。結果沒過多久青竹便臉色難看地進了後廚,開始盤問這蛋羹的來曆。子君一看暗道不妙,那蛋羹果然是惹了麻煩,等青竹盤問到她這裏,她便沒有繃住將人供了出去,告訴青竹蛋羹是那個叫方筠的小姑娘做的。

  青竹原本就臉色不好,聽了“方筠”這個名字先是愣了一下,繼而臉色更加難看起來。他雖然年紀小,但一直在公子身邊伺候,人又老成,下人們大多都有些怕他,子君一看他臉色陰成這樣,更是覺得害怕,不知自己攤上了什麽官司。不過最後青竹也沒說什麽,隻是臉色鐵青地讓廚娘再多做兩盅蛋羹送上去,隨後便匆匆走了,也沒怎麽處置子君。子君隻覺得是劫後餘生十分慶幸,緩過來以後又不禁開始琢磨那叫方筠的小丫頭到底是何方神聖,竟讓青竹動了那麽大肝火。

  這邊花廳上,新做的兩盅蛋羹端上去的時候三位公子用膳已經過半,但三公子和四公子還是很捧場。二哥的蛋羹香氣四溢,勾得人饞蟲大動,他倆在一旁眼巴巴幹看了許久,終於自己的也上來了,連忙讓下人將蓋子掀開。

  盅內的蛋羹色澤漂亮,也是噴香的,隻是三公子與四公子對視一眼,總覺得和二哥那盅不大一樣,仔細看看,他二人碗中的加了梅子肉醬,二哥那盅卻沒有,可見果然不是一樣的。

  齊樂忍不住跟他二哥抱怨,道:“這怎麽還興偷梁換柱的?分明同二哥那個不是一樣。”

  齊嬰看向青竹,青竹抿了抿嘴不知道怎麽說,齊嬰挑了挑眉,問:“怎麽?”

  青竹見公子已經這樣問了,便隻好硬著頭皮答:“三公子的四公子的蛋羹是後廚廚娘做的,公子這盅是……是方家小姐做的。”

  齊嬰一愣,低頭看向那盅蛋羹。

  這是沈西泠做的。

  他近來胃痛已是常事,隻是昨天因為飲了酒格外難受些,他自己並未當成一回事,昨日又是熬到深夜才睡下,今晨起來胃痛就又嚴重了些,在兩個弟弟來之前,他剛喝了藥。他不知道沈西泠今日為什麽會給他做蛋羹,也許是青竹或者白鬆同她說了什麽。

  齊嬰拿起勺子又舀了一勺蛋羹入口,有淺淺的豆腐香和奶香,恰到好處的清淡與甘甜,入胃後溫溫吞吞地暖著,讓人感到一陣淡淡的熨帖。齊嬰眼中劃過一絲笑意,想那小姑娘明明粗心到大冬天能在室外睡著,沒想到做飯的手藝卻極好。

  起碼,很合他的胃口。

  這邊齊寧卻聽出不對勁,追著青竹的話柄,問:“方家小姐?哪個方家小姐?倒沒聽說過建康有哪家是姓方的——二哥這風荷苑難道還藏了人?”

  齊寧今年十六歲了,正是對男女之事感興趣又敏感的時候,一聽青竹的話便察覺出有貓膩。他心想,是了,二哥定然是在別第藏了人,否則平日裏何以常宿在這裏?嫡母都那樣留他了,他仍不常宿在本家。轉念一想覺得越發合理,他二哥是何等人物,這建康城中上至皇家公主下至世家貴女,哪家的女兒不想嫁給他?他二哥已行冠禮,至今身旁不說正妻,連個妾室通房也無,這哪裏尋常?如今可算說通了,原來是在風荷苑金屋藏嬌了。

  齊寧自覺得窺天機,摩拳擦掌立誌今日一定要見見這方家小姐的真麵目,隻是他二哥神情從容,還不冷不熱地掃了他一眼,立時便將他心頭那簇躍躍欲試的小火苗給澆滅了。齊寧深信,倘他此時對此事糾纏不休,他二哥定有法子將他鎖在家中的書房直到明年上元。

  一旁年紀小些的齊樂還有些懵懂,問:“藏了人?藏了什麽人?”

  齊寧偷偷看了一眼他二哥,見他二哥正慢條斯理地舀起一勺蛋羹,連一絲眼風都沒往齊樂那兒掃。齊樂還在聒噪,齊寧一巴掌拍在他後腦勺上,說:“吃你的吧,傻子。”

  ※※※※※※※※※※※※※※※※※※※※

  這個時候沈西泠沒想到,十年後就換成齊敬臣給她送蛋羹了(還跟她一樣偷偷摸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