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奉天子?挾天子?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0-03-17 00:02      字數:3325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不強行出頭,一動不如一靜,一直是李中易應對險惡政局的法寶。而且,李中易屢屢因此而最終受益,令劉金山佩服得五體投地。

  如今,李中易雖已經被任命為南征軍都總管,可是,由於劉金山的護印掌權,開封府衙依然是他的地盤。

  與之相反,李穀和王溥五次三番的向範質發難,每次都是鬧得山響,收效卻甚微。

  不僅如此,由於和範質成了死敵,李穀和王溥手頭所掌握的權柄,日益被縮小,彼此之間的怨念隨之更深。

  劉金山很多時候,都會產生一種真實的錯覺,謀權心切的李穀和王溥,恰好成了李中易擴大權勢的墊腳石。

  說句心裏話,李中易對於開封府的地盤,即使有些興趣,也十分有限。

  槍杆子裏出政權的真理,李中易一直銘記於心:天下萬權,兵權最要!

  以前,李中易曾經親身經曆過一件事,令他的印象異常深刻。某位稅務專管員,去一家品牌專賣店收定稅的時候,也許是過於獅子大張口,額外的要價過高,結果,他和店主之間,由口角發展到互相推搡,甚至是動粗的程度。

  有人報警後,身穿製服的兩位普通民警及時趕到,店主的態度立時平和了許多,十分配合。

  此事雖小,卻也足以管中窺豹:掌握著合法暴力傷害權的特殊人士,一直倍受老百姓的尊重(害怕)!

  此所謂,民心如鐵,官法如爐,不可不察!

  李中易的戰略性計劃,是想等趙老二先動手。然後,他再來收拾殘局,這樣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阻礙最小化。

  挾天子也好,奉天子也罷,李中易體察到一個關鍵。想要獲得士大夫們的階段性合作,大義名分,必不可少!

  東漢末年,曹孟德即使幹翻了袁紹,也沒敢廢了漢獻帝,直接篡位稱帝。這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在於各大門閥對東漢皇室的態度。

  曹操稱魏王前後,以荀彧為代表的,忠於漢室的力量,依然頗有力量,這就是政治現實。

  所以。氣吞萬裏如虎的魏武帝,被迫妥協了。

  回到李中易如今麵臨的局麵,與曹操所處的時代或許不同,但是處境卻大致相仿。

  當然了。李中易比起曹孟德老兄,還多了不少法寶。其中就包括他一直強製推行的,讓軍官和士兵讀書識字的晉升製度。

  毛潤之拿下江山之後,最重要的一項政治措施,其實並不是土改。而是安排數百萬退伍軍人,轉業掌握了各級基層政權。

  靠自己人的維護,才有可能坐穩江山,此乃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至理名言!

  沒錯,李中易打的最大的一個主意,其實是在他掌權之後,大力落實軍人退伍轉業製度。

  所謂的皇權不下縣的老傳統,在李中易的眼裏,半文錢不值。皇權不下縣的後果,是東漢的豪強並起,是藍朝丟掉了萬裏河山,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李中易故意就待在軍營裏,和楊烈、頗超勇等鐵杆兄弟一起,再次過上了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痛快日子。

  按照樞密院的調軍令,大軍應該在開封城南郊集結待命,羽林右衛和黨項騎兵們,也都跟著李中易移駐南郊。

  就在李中易出征之前,李家的內宅之中,也爆發了一場爭奪戰。

  李中易的平妻和美妾們,為了搶奪隨同南行的資格,明爭暗鬥,鬧得雞飛狗跳,家宅不寧。

  事情的起因,其實來自於薛老夫人的一句話!

  得到了南征的任命之後,李中易按照往常的慣例,向父母雙親,做了通報。

  李達和倒是對李中易頗有信心,得知消息,隻是叮囑他注意自身的安全,也就沒再說啥。

  倒是薛夫人始終惦記著一件事,索性把話挑明了,她說:“大郎,你身邊的妾室也不算少了,沒有身孕的,就帶幾個去吧?”

  李中易起初有些詫異,他的正事,薛夫人從來不插手,也不會摻合進來的,這是怎麽了?

  緊接著,李中易意識到,一定是有人在薛夫人的耳邊,吹了小風,勾起了薛夫人當初做妾時的各種複雜情緒。

  想當年,曹氏當家的時候,身為李家小妾的薛夫人的處境,真心是異常艱難!

  曹氏仗著曹家是夔州名門望族的勢,時不時的就要折騰一番薛夫人,讓薛夫人受盡了夾板冤枉氣。

  李達和又屬於典型的士大夫作派,家宅之事,向來少問,絕不至於寵妾滅妻,當著曹氏的麵維護薛夫人。

  當然了,李達和也絕非無情之人,他不僅想方設法的暗中替李中易謀個好前程,並且還準備好了家外的婚宅,又贈了兩百兩銀餅的婚資,也算是盡到了慈父的責任。

  正因為如此,李中易飛黃騰達之後,一直對李達和非常孝順,即使是不成氣的二弟,他也盡其所能,給予了必要的照顧。

  薛夫人的有感而發,令李中易感同身受,觸景生情。想當年,如果不是生下了他這個長子,恐怕薛夫人的處境,還要艱難十倍以上吧?

  李中易身旁,沒有生育過的小妾,計有:芍藥、金家三姊妹,以及竹兒。

  這其中,除了,竹兒是事先定好的隨行人選之外,就是芍藥和金家三姊妹了。

  至於,籐原櫻,其實更多的時候,類似於李中易“外室”的角色,並非是從角門抬入李家的妾室身份。

  李中易琢磨著薛夫人的意思,恐怕是心軟了,有些憐惜芍藥至今無子伴身?

  芍藥因為當年背主的惡名,確實一直不怎麽受寵,處境也十分尷尬。

  話說,李中易雖然收拾過芍藥,畢竟他是個念著舊情的人,也沒把芍藥怎麽著。

  尤其是,李中易登入政事堂之後,眼界也隨之開闊了許多,海納百川的宰相氣度,還是頗為具備的。

  對芍藥的些許怨念,早就隨著李中易逐漸掌握重權的步伐,而淡化無蹤。

  不過,李中易又多想了一層,薛夫人在這個節骨眼,變相替芍藥說話,這事本身多少有些蹊蹺。

  是了,自從折賽花一舉產下雙胞胎兒女之後,唐蜀衣的情緒,或多或少就有些不對太對勁了。

  如果,折賽花隻是生下了女兒,想必,唐蜀衣不至於,如此緊張吧?

  唐蜀衣的出身和地位,遠遠不及西北老軍閥的折家,別的且不說,折禦寇來京城之時,所帶的重禮,足足裝載了十幾大車。

  李中易瞬間想明白了,唐蜀衣是想拉芍藥入夥,豈能不給個大大的甜頭?

  俗話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李中易揣著明白,故意裝作懵然的樣子,笑著問薛夫人:“娘親,孩兒畢竟是帶兵出征,身邊環繞著成堆的妾室,恐怕難堵禦史言官之口啊?”

  薛夫人豎眉瞪了李中易一眼,沒好氣的數落道:“你這孩子,為娘什麽時候讓你違反朝廷的規矩了?論你的身份,帶幾個妾室侍女隨身伺候著,光明正大,誰會亂嚼舌頭根子?”

  李中易略一試探,便讓薛夫人露了底細,以薛夫人不通朝政大事的既往,李中易幾乎可以斷定,一定是唐蜀衣暗中遞的話。

  女人家的心眼,大起來可以包容一切,反之,卻比針眼還小,李中易倒覺得有些頭版頭條疼了。

  李中易沒在家的時候,如果,唐蜀衣和折賽花起了衝突,誰人可治?

  “娘親……”李中易剛欲表態,腦子裏猛的閃過一個念頭,立時恍然大悟,原來是如此啊!

  唐蜀衣自從產下李繼易之後,再無所出,而且,一直窩在家中,替李中易打理宅務。

  這一次,唐蜀衣恐怕是借著芍藥為由頭,她自己想跟著男人出遠門吧?

  李中易想通之後,不由暗暗搖頭,他自詡精明,沒成想,家中的女人們也跟著快要修煉成精了呀!

  歸根到底,還是,將來由誰來繼承李中易創下的偌大家業的要命問題!

  李中易暗暗覺得好笑,目前才是多大的出息?女人們就展開了明爭暗鬥,若是將來,他站到了人生的顛峰之時,天知道會鬧出什麽樣的妖蛾子?

  當然了,李家的女人們,並不知道,李中易早有打算,那就是仿效滿清雍正帝開始實行的“秘密建儲”製度。

  正因為“秘密建儲”製度的確立,自從雍正之後,滿清的皇權繼承,就擺脫了,煮豆燃豆,同根相煎的死循環!

  所謂“秘密建儲”製度,核心要點,就是不預先立太子,讓皇位始終在競爭者的眼前晃動。

  透過其中的現象,就本質而言,其實就是老皇帝故意暗示親兒子們:隻要你們表現好,誰都有機會,誰都有可能坐上至高無上的那把椅子。

  人都是逐利的動物,在坐上那把椅子的機會,沒有完全喪失之前,誰會主動去挑戰老皇帝的權威?

  李中易沒有讀過幾本儒家經典,也對讀書人們始終執念的所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製度,沒有任何興趣。

  在他看來,最能夠繼承他的海洋思想的親兒子,才最有資格接他的班,繼承他很可能完不成的未盡大事業。

  肉嘛,總是爛在李家這口鍋裏的,李中易還很年輕,已有三子,未來肯定還有更多的兒子,選擇的餘地,不是一般的大!(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