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畫畫
作者:E文先生      更新:2021-01-18 06:00      字數:1608
  “你啊!”小蘭說道:“剛剛你舉了兩名,那還有第三名凶嫌嗎?”

  “有,那是根據我父親所說的話!”

  “你父親的競選對手?”

  “是的。”陳婷肯定地點頭:“那就是你們眼前的我!”

  ……

  另一邊的劉可可在分析著鄧歐所說的事——那是鄧歐第一次看到張春燕時的故事——

  當時無論從哪個角度,鄧歐都看不出張春燕是一個不正常的學生。

  那時的鄧歐看著麵前坐著的這個身穿西裝茄克的天真浪漫的少女,左思右想不得其解。

  淺淺地坐在沙發上,腰挺得直直的,雙手規規矩矩地置於膝蓋,舉止端正,很有禮貌,隻是略顯緊張。入學不久,糊裏糊塗地被心理谘詢醫生叫來了,不可能不緊張的。

  單從外表上看,張春燕不像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特別是那副沉著的樣子,很像是一個大人。從已經三十來歲的鄧歐的角度來說,應該會跟這個年齡的學生之間存在著所謂的代溝。不可思議的是,鄧歐覺得跟張春燕之間沒有這種感覺。

  能以如此端正的態度對待大人,並能正確地使用敬語的孩子,在有教養的家裏出來的孩子居多,即便是學習成績好的中學裏,也是很難見到的。

  “張春燕同學,放鬆點兒,不是要跟你談什麽嚴重的問題。”鄧歐在白大褂的兜兒裏摸索著,捏扁了一個香煙盒,她笑著在張春燕對麵的沙發上坐下,打開了文件夾。

  “可是,我覺得有點兒嚴重。我們班就我一個人被叫到這裏來了。”張春燕笑著說。完全是一種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成年人的態度。在鄧歐心中,越來越確信張春燕是一個正常的女學生。社會常識也好,感情發達程度也好,都在一般人之上。

  “啊,對不起。你好像是誤會了。你忘了?前幾天,新人學的學生,不是都做了心理測試嗎?”

  “就是那次畫一張樹的畫的測試嗎?”

  “對。我呢,作為一個心理谘詢醫生,經驗還很不足,所以就從你們畫的畫兒裏選了幾張有意思的,然後找它們的作者談談。怎麽說呢,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學習。能得到你的協助我還要感謝你呢。”

  “有意思?我的畫,就那麽有意思嗎?”

  “嗯,挺有意思的。”鄧歐邊說邊捕捉著張春燕眼神裏透露出來的信息。沒有憂鬱,也沒有其他異常。張春燕一直在微笑著。談話進行得非常順利。鄧歐把文件夾打開,看了看那張有問題的畫兒。

  這間中學每年都要以新人學的全體高中生為對象,進行一次心理測試,即在紙上用很軟的鉛筆畫一棵樹。通過這個心理測試,常常發現連本人都注意不到的心理異常。

  這個心理測試方式的創始人,國內的心理學家兼小說家E文先生的教科書裏指出:“畫一棵結了果實的樹,盡可能畫得仔細些。”鄧歐把“結了果實”這個條件去掉了,讓學生隨意地去畫一棵樹。

  張春燕畫的樹,在專業心理谘詢醫生鄧歐來看,是不能放任不管的。

  首先看她的運筆。按照正常理論,並沒有發現什麽異常。但是,線條是把鉛筆躺倒畫的,畫得很輕,筆畫很淺,讓人感到沒有力量,缺乏生氣。運筆時幾乎沒有用力,是她精神貧乏的一個暗示。不過,整個畫兒的運筆都很輕,安定感還是有的,沒有情緒不穩和不安全的感覺。

  其次,概括地看了看她的畫兒給人的整體印象以後,鄧歐覺得,作為這個年齡的女高中生畫的畫兒,太寂寥,太荒涼了。

  就畫兒的類型而言,十幾歲的孩子畫的畫兒,最常見的基本型和冠型。張春燕的畫,立體描畫以及樹枝的畫法,雖然顯得稚拙,但還說得過去。表現精神成熟度的樹幹和樹冠之比,也基本上與年齡相應。

  問題在哪裏?張春燕的樹幹是騎著白紙右側的紙邊畫的,也就是說,樹幹隻畫上了左邊著一半。按照空間圖式理論,畫的右側是表示對生命采取對抗態度的主動性領域,象征著未來、外向、父親等。無視這一切,是精神病症侯群常見的構圖,表現了他們對未來的絕望。

  另外,樹左側的樹枝都是向上伸展的,好像指向左上方的某一個點。畫的左側是表示對生命采取旁觀態度的被動性領域,左上方則象征著來自空氣、空虛、虛無、光芒、宇宙的流人、憧憬、願望、退縮等。

  ……

  作者:E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