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三的GE.CoM
作者:李天庸      更新:2021-01-15 03:09      字數:2176
  內卷,一個晦澀的學術名詞,卻成了2020年的網絡熱詞。內卷本質上是宇宙萬物在發展中從簡單變為複雜的過程,在不同的學術圈有不同的衍生解讀。有意思的是,在互聯網語境中,“內卷”似乎成了一種社交競爭中的行為模式,增加了掙紮無力的個體感受。在萬物皆可“內卷”的時代,如何去偽存真,走出概念陷阱,是“內卷化”生存的要義。

  1

  內卷化:不生長,就“卷”

  “內卷化”是解釋宇宙生命發展規律的一個概念。著名法國哲學家德日進認為,宇宙生命以有機地向自身內卷的狀態出現。簡單來說,就是宇宙萬物,都會在發展中從十分簡單的物體變為極複雜的物體。

  哲學概念可能過於抽象和晦澀,不妨從兩個更具體的研究領域來理解內卷。

  文化人類學領域——“內卷不是一種吞並,隻不過是把‘自我’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上。”遼寧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徐迎新說,人類的進化史,就是時刻把自己推向一種可能更複雜的狀態。而在內卷化過程中,心理或意識朝著一種密集化程度更高的趨勢增長,而這,正是生命的本性。

  社會經濟學領域——內卷化的背景是一種“停滯”的發展狀態。不能從外部擴張的渠道獲取資源,沒有產生整體的增量,隻能在存量分配上做文章,整個社會對存量資源的爭奪加劇。B站科技up主“阿牛”在解釋這種現象時,引用了清朝人口大爆炸之後的經濟社會狀況:一切以節省勞動力為前提的技術革命,都被廉價的勞動力所取代,技術革新缺乏內生的驅動力。

  內卷化的本質是生存與發展問題,在不同的話語體係中,會有側重“積極”或“消極”的解讀。而在互聯網語境下,內卷的含義正在被解構。“內卷化”成為很多人可親身感受到的社會現實。

  2

  年輕人內卷:生命不斷向內“坍縮”

  在一些觀點看來,“內卷”成了競爭性社會關係中低收益內耗的罪魁禍首,也催生了一群掉進“內卷”坑裏無法自拔的人。

  知乎上關於“內卷”的話題中,有一個“越卷越掉坑”的熱門討論。早出晚歸,天天都在忙。黃金年齡一過,如果沒有上升到一個不可或缺的位置,絕大部分人會迅速進入下行通道,越努力掉得越深。

  這種人通常有個很時髦的稱呼——“社畜”。網絡作家“野草”說,一些年輕人自嘲為社畜,不是為了什麽雄心壯誌,沒有什麽欲望、抱負、夢想,每天在職場上戰戰兢兢,是為了捍衛那些僅剩的個人空間和自由。

  京東華為音箱,近期特惠!

  廣告

  京東熱賣

  詳情

  這種精神狀態的背後是鮮明的“內卷化”觸感。感覺自己在被不斷擠壓,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感受不到持久的喜悅或滿足。和周圍的人每天都處於平行線的關係,生命不斷向內“坍縮”,自己的力量慢慢被忘記,那些定義“我”是誰的特質慢慢消逝。

  “野草”說,如果我們用大眾的麵貌來替換個體的麵貌,用大眾的行為來填滿內心的荒涼,那麽我們便是“大眾人”。在內卷化生存中,存量資源爭奪加劇,“大眾人”的利益可能會在補償少數人的利益時被犧牲。少數人能力未必強、人品未必好,但就是看上去比你更努力,比你更能抓住機會並以小博大。

  職場生存邏輯中的“內卷”已經被扭曲和異化。為什麽有人可以高薪摸魚,你卻要禿頭背鍋?人們的目光不再聚焦於內卷化的問題本身,而是聚焦於存量競爭及引起存量競爭的人。

  須知,一味地譴責和玩梗毫無意義,要警惕那些荼毒年輕人的“偽真相”。B站up主“硬核的半佛仙人”說:“如果你每天都是這樣的狀態,上班摸魚下班打遊戲,深夜還要刷一刷短視頻,一年沒有看過一本書,沒有學習過一項新技能,那麽你的收入將很可能跟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當你在各種情緒的煽動下,步步陷入自身發展的內卷時,那些真正在努力進步的人已經擺脫了內卷。”

  3

  脫困金鑰匙:學習、創新、奮鬥

  譴責環境或者譴責別人,不如趕緊思考如何讓自己走出內卷。內卷從來都不是放棄思考、放棄奮鬥前景的理由。萬變不離其宗,學習、創新、奮鬥,是“卷”贏人生的三把金鑰匙。

  作家九邊在《向上生長》一書中說,一個人要解決內卷化的陷阱難題,是需要外力來幫助的,所謂貴人,就是比你高出一個段位的人,你的問題在“貴人”那裏不算什麽問題,“貴人”可以把你從底層拉上去,當你有能力形成正反饋,你就能在高層次進行良性循環了。

  從某種層麵上來說,接受教育,不斷學習和吸納新知識,就是大多人解決內卷化困境的“貴人”。而走出“內卷”的方式,唯有創新。

  為什麽我們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會越發感慨馬克思是對的?馬克思在十九世紀中葉寫下了對今天全球經濟的展望,今天政治經濟社會領域的諸多問題馬克思也都預見到了。更重要的是,馬克思提出了創造性地處理和改造環境的人類發展根本路徑。

  “人類的曆史從來都是不斷走入內卷再走出內卷的過程。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大內卷,促使原始人走出非洲,在世界各地創造了燦爛文明。第二次大內卷,掀起了三次工業革命狂潮,讓人類創造了超過以往一切時代的物質財富。下一次大內卷什麽時候來臨,會創造或改變什麽,我們尚且無從知曉,但我們的征途必然是星辰大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朱定好說。

  最後是奮鬥,隻有奮鬥才能豐富社會關係,升格自我價值,拓展相應的自由空間,並從這些元素的整合中形成獨特的社會身份。奮鬥當然不是假裝努力、漫無目的,或者去搶別人的“蛋糕”,而是擇一領域、專情專精,努力拓展一種新的人生賽道,在那裏殊死搏鬥、暢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