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大
作者:李天庸      更新:2021-01-15 03:08      字數:1696
  提起古代的封建王朝,就不得不提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為九五之尊,也是高於天下臣民的人上人。然而,高位並非穩坐無憂。在執掌天下的過程中,君王也有著無數的煩惱。

  其中最為擔心的,無非就是臣子奪權。所謂功高蓋主,當臣子手中掌握的權力過大時,也就成了皇帝設防的對象之一。哪怕臣子確實忠心耿耿,難免還是要遭遇皇帝的提防,甚至是最終沒有好的結局。曆朝開國皇帝打理天下的過程中,也曾無數次對有功之臣下了手。

  偏偏趙匡胤卻是一個例外,他被認為是最講義氣的開國皇帝,稱帝後沒殺一個功臣,當年打拚兄弟全部善終。當了皇帝之後,他為何還能如此清醒呢?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他稱帝後最講義氣

  自古以來,皇位之爭是曆朝曆代都避免不了的問題,兄弟之間為此反目也是不足為奇的。甚至不少臣子也參與其中,意圖扳倒有繼位可能的皇子,直接自己將天下搶了過來。相比起其他朝代的皇位之爭,趙匡胤當皇帝時卻輕鬆得多了,他是被部下直接擁立為皇帝。

  後周顯德六年(959 年),後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周恭帝即位,年僅7歲。朝中大權落在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手中。次年元且,傳來北漢聯合大遼南下攻打後周的消息,慌亂之中,後周符太後與宰相範質決定派趙國胤出征迎戰。

  趙匡胤率大軍出發三日之後,到達陳橋驛,並在此駐軍休息。當晚趙匡胤醉酒而臥,而有擁立之意的將士卻環立待旦。次日黎明,四周叫嘯呐喊,聲震原野,士兵們高呼:“諸軍無主,願策大尉為天子。”部下高德懷把一件皇袍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擁立他為皇帝。

  趙匡胤無非是趕上了好時機。當時的皇帝年僅七歲,再加上有外敵作亂,幼主難以定天下,倒不如擁立趙匡胤這個實握兵權的大將。這場兵變沒有喋血宮門,伏屍遍野,更沒有烽煙四起,兵連禍結,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跡”,趙匡胤也因此成了宋太祖。

  相比於其他開國皇帝,趙匡胤稱帝的經曆還是要輕鬆了許多。在當上皇帝之後,他對臣子也是出了名的講義氣,沒有對功臣使絆,也都善待了當年與他一起當天下的兄弟。稱帝治天下,趙匡胤難道對功臣和兄弟一點疑心都沒有嗎?

  天子憂人篡位,趙匡胤自然也不能免俗。但在將權力收回來的過程中,他采用的手段無疑是最溫和的,才有了後世“講道義”的評價。

  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收權且講義氣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幾千年裏,皇帝對於臣子的處置,基本都脫離不了這條定義。在天下尚未安定時,正是因為有了良臣的相助,皇帝才能有穩坐皇位的一天。然而,當功臣回歸朝堂時,難免引起皇帝的擔憂。倘若功臣有心叛變的話,也是讓皇帝極為難以處置的,所以皇帝基本會先出手做處置。

  這樣做的皇帝實在不在少數,和尚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後,也對昔日的良臣疑神疑鬼,甚至恨不得對方早死,其他的也都多少被他牽製了起來。最是無情帝皇家,即便會背上無情無義的罵名,也好過有皇位不穩的風險。

  同樣是一朝開國皇帝,和其他幾位皇帝相比起來,趙匡胤就顯得比較有人情味了。他同樣擔心臣子謀反,但用的卻是“杯酒釋兵權”的做法。觥籌交錯之間,就讓重臣將兵權還了回來,同時也不傷君臣義氣,此後依然善待他的大臣們。

  凡事皆事出有因,趙匡胤之所以如此仁慈,也和他的經曆有關。畢竟,他昔日的黃袍加身,就是由他的部下一手促成的。他能夠順利建立宋朝,也離不開臣子的協助。

  朱元璋昔日太過艱難,當上皇帝之後才會倍感憂思。而趙匡胤當皇帝相對容易許多,采取的方式也就盡可能溫和了。

  收回兵權之後,那些功臣依然穩坐自己的位置,甚至有時還一直在升官,並且他沒有殺掉任何一個功臣,所有和他一起打拚的兄弟都得以善終。

  這恐怕和大宋建立時的國際環境有關,當時宋朝麵臨多個割據政權,趙匡胤還需要這些猛將為其開疆拓土,畢竟治理國家事務繁重。沒有將軍的保駕護航這個位置是坐不穩的。

  小結

  自古天子多薄情,趙匡胤確實仁慈重義。但在講義氣的背後,國家利益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點。功臣尚且有用,自然是不能殺,現實因素依然是重中之重。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