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斷齏畫粥
作者:飄雲千裏      更新:2020-03-01 08:11      字數:1252
  飛雲由衷地讚歎道:“楊姑娘真是博學多才,讓人敬佩不已。”紅君秀臉微微一紅,說道:“夏少俠過譽了,我可談不上什麽博學多才。隻不過是我家開的鳳舞樓,常有文人墨客進來,常聽他們說起這些,偶爾記下來而已。”飛雲說道:“以後要是有機會,倒想都去看看這三大名樓。”

  紅君笑道:“這有何難!後天我就可以帶你去嶽陽樓遊覽一番。至於其他的兩個,日後我們可以一起去看看我也早有這個想法的。”飛雲大喜道:“有姑娘一起去,那自然最好。你懂得那樣多,還可以順便講些奇聞軼事給我聽聽。”紅君看了一下飛雲,問道:“你喜歡聽嗎?我還以為你隻愛練拳習武呢?”

  飛雲說道:“你知道嗎,我自幼長在山裏,很少進城,因此見識有限。可是一旦進了城,我就去聽說書先生說書。”紅君說道:“那你知道範仲淹有個非常出名的外號叫三光名臣嗎?”飛雲一聽,問道:“這是什麽意思?”紅君便把範仲淹的有關事跡一一告知了飛雲。

  範仲淹,是蘇州吳縣人。其父範墉因病卒於任上,其時範仲淹還不滿一歲。其母謝氏帶著他護靈回到蘇州,在祖墳守靈三年。孤兒寡母,生活非常淒慘。因蘇州範氏家族卻不認範仲淹母子,棄之不管。母子貧苦無依,過上了有家不能回的孤苦伶仃的生活。後來,謝氏帶著範仲淹改嫁給長川人朱文翰,範仲淹從此改名朱悅。

  範仲淹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勵誌苦讀於醴泉寺。他住在僧房,晝夜攻讀,家裏糧食不夠吃,就每天煮一鍋粥,分成四份,早晚各吃兩份,就著鹽浸的野菜充饑。別人給他送去好的飯菜,範仲淹不吃,解釋道:“我平時吃粥已經習慣,並不覺得有多苦。如果突然享受這麽好的飯菜,以後還能吃得下粥嗎?”後來,他家窮得連一天兩頓粥也吃不上,但他仍然埋頭苦讀。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斷齏畫粥”的由來。

  成年之後,範仲淹得知家世,傷感不已。他離開朱家,回蘇州認祖歸宗,卻遭到家族譏諷。他便辭別母親,前往應天府求學。冬天讀書疲倦時,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麵對常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範仲淹卻從不叫苦。經過苦讀,範仲淹終於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數年寒窗生涯,範仲淹博通儒家經典的要義,有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他在二十九歲攜母來蘇州要求恢複範姓,族人仍不認可。後經皇帝恩準,複姓範,名仲淹,字希文。

  範仲淹隨後相繼出任集慶軍節度推官、泰州海陵西溪鹽倉監官。泰州任內,倡議修海堤,轉任興化知縣,修築通州、泰州、楚州、海州四周海堤,政績卓著。宋仁宗天聖七年,仁宗行郊祀大禮。垂簾聽政的太後劉娥,要仁宗率領滿朝文武給她叩頭慶壽。範仲淹時任秘閣校理,聽說之後上書反對,並力諫劉太後撤簾歸政。還說太後過生日,是皇帝的家事,扯上文武百官跪拜,豈不亂了後世的體統?

  舉薦他的晏殊得知之後,大驚失色,批評範仲淹過於輕率,不僅有礙他自己的仕途,還會連累舉薦之人。範仲淹據理力爭,並回信說道:“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於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為此觸怒劉太後,被貶至河中府任通判。京城大小官員送他到城外,眾人舉杯餞別:“範君此行,極為光耀!”這就是他的“第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