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他不是一個人
作者:M江月白M      更新:2021-01-11 08:23      字數:2911
  “稍安勿躁,聽我繼續說。”阿帆賣起關子來,“那軍閥財大氣粗,靈芝鹿茸準備了一籮筐,可是祿存微微一笑,開了個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單子——艾草三把,高度白酒一壺,紅花五錢。他在事主家裏擺上供桌,然後在供桌的東南角擺上艾草。三天之後將艾草取出用火點燃,待燃盡之後取出沒被點燃的那根艾草,這就是“藥引”雛形了。然後剪下一段艾草用高度白酒和紅花浸泡,這“打藥”就完成了,然後把藥引放在事主的鞋裏。讓她回到崴腳的地方轉上幾圈就沒事了。

  其實我們現在分析起來,艾草在供桌角落擺了三天,外層的已經幹了,當然可以點燃,而內層的因為植物本身的水分沒有揮發出去,所以當然點不著。”

  龍陵君咋舌:“要是點火的時候全烤幹了,最後一根沒剩怎麽辦?”

  阿帆白了他一眼,“這不是就是抬杠了嗎?畢竟采藥人的工作十分神秘,在我們工作的時候決不能有外人在場,所以其實動點手腳也不那麽困難。再說那藥引,其實高度白酒和紅花本身就是化瘀消腫的土方子,艾草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艾灸的原材料,被烘烤之後也有一定的作用。”

  龍陵君還是不怎麽信服,“按說就是最普通的方子,怎麽在你們采藥人手裏就能化腐朽為神奇了?何況你說的這個,江湖郎中也能幹,怎麽到他身上就成什麽難得一見的奇人了?”

  臨江仙沒說話,卻微一點頭,表示認同。

  阿帆見給他們舉的這個例子很難讓他們特別信服他,就上來了牛脾氣,嘬了口茶水,又給他們講了個故事。

  “看來不賣賣力氣是不行了。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牽扯甚廣,不過時間太久遠,事情的始末也隻是在采藥人行內流傳。

  這事兒要從唐玄宗晚期說起,當時宦官當道,百姓民不聊生。越是末世,卻越會發生一些聳人聽聞的異事。但是提起這件至今懸而未解的怪事,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采藥人的大義。”

  說起這段故事,阿帆的表情肅然了起來,“正在李隆基歌舞升平,醉倒溫柔鄉的時候,一個自稱采藥人的老者求見。皇帝雖然飯桶,但是也有些納悶。皇帝呀,九五之尊豈是老百姓說見就見的。轉念一想,這老頭怎能一路暢通,而無人阻止?正當皇帝納罕之際,老者已經進到帷帳之內。皇帝大驚,想喊人,卻覺得喉嚨發緊,無法發出聲音。隻見來者不急不緩,氣度不凡,緩緩捋髯,隻說了兩個字:天珠。”

  聽到這裏,龍陵君的心瞬間近乎停跳,天珠?那不就是臨江仙乃至整個月佘族一路苦苦追尋的東西?

  臨江仙也直起了腰,顯然是認真了。女媧石的事兒雖然解決了,但月佘族的麻煩還沒有解決。他難免提起了注意。

  阿帆正講得起勁兒,沒注意到他們神色大變,“皇帝登時大驚失色,當時的唐王朝大勢已去,若是能得到天珠,就是峰回路轉的絕好時機。老者神秘的笑著,說他夜觀天象,紫氣東來,天珠降世指日可待。不過天珠是上古神物,並非凡夫俗子可以駕馭。必須由真龍天子親自恭迎。皇帝聽了,自然是龍顏大悅。還未來得推行封賞,老人就不見了蹤影。

  這老者器宇不凡,再加上他所到之處侍衛全部毫無察覺,又來去無蹤,皇帝很容易就相信了他。三天之後,皇帝按老者臨走之前所說,將文武百官全部召集到禦花園,又大排香案準備迎接天珠降世。

  不到卯時,文武群臣就已經全部到齊,皇帝也忙著梳洗妥當,以迎接天珠降世。可是正當此時,卻傳來八百裏加急的文書,邊塞大捷。駐軍將領凱旋回朝。玄宗政績豐厚,對外族一向恩威並施,此次大捷,可以算是值得普天同慶的好事。

  皇帝兩邊為難,既不能晾著他的封邊功臣不管,又不能錯過了天珠降世的吉時。隻好兩邊折中,簡單的傳了早膳又傳了幾個親信重臣一道為功臣們接風。

  可是誰知早膳還沒有上齊,就聽得一聲巨響,宮殿立刻地動山搖,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滾動。巨響聲中,天空絲狀、潮狀的無色亂雲橫飛,有大而黑的蘑菇、靈芝狀雲像柱子那樣直豎於城西南角。刹那間天昏地暗,塵土、火光飛集,天崩地陷,萬室平沉。”

  阿帆說得繪聲繪色,就好像他親眼看到過一樣。

  “這是玄宗時期那一次大爆炸?”這事兒確實在民間有無數的傳說,據說當年天、冥兩界聯合查辦,而天界負責這個案件的人正是道情。臨江仙回想起當年道情諱莫如深的樣子,竟是和阿帆所說對上了!

  “你們也聽說過吧?這事兒是載入史冊了!當時皇帝嚇得魂飛魄散,被太監連拉帶拽地慌忙跑出。一行人哪見過這種場麵,全部成了沒頭的蒼蠅。慌忙躲進交泰殿的皇帝和幾個親信大臣幸免遇難,而禦花園的文武百官全部在這場浩劫中死的死傷的傷。

  一時間哭喊聲淹沒了整個長安,屍體,殘肢,土木,家禽像雨點般從天而降。簡直就是人間煉獄。在這場浩劫之中,數萬間屋、兩萬多人都被炸成粉狀,瓦礫騰空而下,衣物遠飛至昌平,死者皆裸體。

  養尊處優的皇帝當然是沒看出什麽端倪,不過他身邊的親信太監可是老油子了,雖然這樣的天災聞所未聞,不過結合那個老者的突然出現,難很說和他毫無關係。不過死傷如此嚴重的一場大爆炸,也不像是人力可以造成的。畢竟那個年代也沒有核武器。”

  臨江仙心跳加速,“所以那個老人就是祿存?他和天珠到底有什麽關係?”

  “別著急,等我慢慢給你們講。當時的人都很迷信,一時間黎民百姓都認為是因為皇帝不仁才會遭此天譴。皇帝不得已發了“罪己詔”公示天下以示悔改之心。不過皇帝可不是什麽大慈大悲的人,他同時貼出通緝令,高價懸賞那老者的人頭。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大災之後最怕的就是再發生大瘟疫。真的是怕啥來啥,那場爆炸之後,長安城很快就被瘟疫所籠罩。哀鴻片野,屍橫滿地。

  正當全城郎中束手無策的時候,老者突然再次出現。他手執一隻甘露瓶,所到之處用柳枝占了甘露滴在瘟疫感染者的唇上。被救的人半柱香的功夫就退了燒,不到半日便神色泰然,不藥自愈。

  百姓都拿老人當了活菩薩,甚至有匠人雕了他的塑像來參拜。可是這樣一日下來,中了瘟疫的患者的確都已好轉,可是老者卻須發盡白。

  最終,老者精力盡竭,坐化圓寂。隻留下一句,天珠降世必有異變,此次浩劫這是他給唐王朝的一副藥引。”

  臨江仙豁然起身,“天珠降世,必有異變!他早就知道了女媧石的事!他到底是誰!”

  “別這麽大反應,我就說了,采藥人無所不知。”阿帆拍了拍他的肩膀,讓他先坐下。“原來,他早就洞悉了這場浩劫,可是天命難違,唯以天珠為藥引才能救更多的百姓。可是對於急轉直下、腐敗黑暗的玄宗朝,隻有統治者真心悔過才是真正的良藥。所以他將皇帝和手下官匪聚在最容易受到衝擊的禦花園處之以示警戒。誰知道玄宗命不該絕,因為和幾個親信大臣接見封邊功臣逃過一劫。”

  故事講完了,聽眾卻都沉默了。阿帆繼續說:“我知道你們在困惑什麽。其實,祿存不是一個人。”

  “不是一個人?不是人族?”龍陵君想當然地認為,能從唐朝活到民國的,那肯定不是人族啊。

  “不,他是人族。但他不是一個人。”說著,阿帆舉起一根手指,然後張開了手掌,每說一句話就曲起一根手指。“祿存星,又名天衝星,主仁慈之心。實際上,他可以是任何一個人。”

  “他的靈識可以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流轉?到不同人身上去?”龍陵君所修雖然非佛非道,但他也了解道家的思想,老子他們認為上屍便是如此。

  “不是,任何一個采藥人,擁有了大愛之心,能夠洞悉一切,舍生取義、睿智決絕,便會成為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