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二袁和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20      字數:2394
  臧洪叛離,曹操、袁譚在兗州、青州迅速失敗,皇帝東歸被奪…

  一係列噩耗,飛快發生、應接不暇,氣得袁紹吐血,也將袁紹動作遲緩、不善於機變的缺點猛然間放到極大。

  “冀州豈非處於劉備與公孫瓚南北夾擊,腹背受敵!”袁紹冷靜之後,迅速展現了極強的政治手腕,親自給袁術寫了一封深情並茂家信:

  首先,回憶兩人幼時在父親膝下一起玩耍,青年時一起爭取叔父袁隗的支持踏上官宦之道,又一起投入大將軍何進麾下。何進被殺,兩人同仇敵愾,冒天下之大不諱清洗宦官,共起義軍於關東討伐董卓……

  袁紹指出“弟與我之爭,不過兄弟之間較長短,論高低而已”與幼時爭取長輩的重視、青年爭奪郡縣風評豪傑青睞、中年爭取官職地盤並無不同。

  兄弟兩不論誰獲勝,終究是袁家獲勝,袁家之天下。一筆寫不出兩個“袁”字,終不至於把對方趕盡殺絕,隻不過“伏低做小,牽馬稱臣而已”,“成者麵南稱孤道寡,敗者亦不失侯爵之位。”

  而劉備與你我之爭不同,實乃生死之爭!袁家若敗與劉備,你我必不能苟且偷生!

  何哉?

  昔,劉邦為豐邑鄉人驅趕,惶惶如喪家之犬。項梁給援軍五千使其複振。項羽與劉邦約為兄弟,共扶楚王,伐暴秦。

  項羽救趙,拋生求死,破釜沉舟,終滅秦軍三十萬主力於巨鹿。

  秦之亡,實賴項羽,故天下諸侯尊為共主,稱霸王。

  項羽入關中,設宴鴻門,有人勸殺劉邦,項羽顧念結義之恩、同僚之情,有婦人不忍之心,以劉邦為漢中王……

  後項羽終為劉邦敗於垓下,分屍無數,祭祀不存。

  劉邦何曾顧念兄弟之情?何曾顧念鴻門刀下留人之恩?

  思及前漢後漢以來,劉氏皇帝多殺功臣,可見刻薄寡恩,素無信義,由來已久,自高祖始!

  弟顧念兒女之親,劉備未必記得昔日之情。

  今,盧植劉備、公孫瓚擁三州之地,數十萬之兵,可攻豫州、淮南而不攻,非唯慮賢弟擁兵二十萬,亦因愚兄屯兵在北,可攻其後。若冀、並破敗,而弟不救,劉備定回師南下以攻豫、揚……

  你我兄弟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願雌伏於下,尊君為族長、大將軍,並割兗州以贈,虎牢之東、大河之南唯君處置,隻望共擊青、徐,共破劉備……

  “來人,將此信送去豫州與我弟”袁紹想了想說,“派一隊騎兵,務必送到,將馬留給公路!”

  ……

  出身四世三公袁家嫡係的袁術,從骨子裏散發出高傲的味道,在一開始就定下迎接皇帝,挾持皇帝,替代皇帝,三個階段、三大目標。

  聽聞劉備做了太尉、安東大將軍、齊侯,盧植做了司徒,蔡邕做了太傅上公,把持朝政,奉天之以令不臣,而自己隻是後將軍,袁術向皇帝求大將軍之位

  蔡邕、盧植、劉備商議後,不許,隻給袁術增加封戶,給袁耀提升職務。

  “荒繆,可恥,滑稽…”

  袁術大怒之極,恰巧收到袁紹之信,就越發心態爆炸:

  “袁氏四世三公,故吏滿天下,仁德澤四方。董卓亂雒陽,而我與孫堅討之,破其大將,追亡逐北,遂光複神都。

  蓋論董卓西遷敗亡、李傕郭汜破落……功大莫過於我,亦得天下仰望,百姓所歸,當是時,謂天下之定不過反掌之間!

  後策劃皇帝東歸諸事,供應雒陽糧草,亦少不了我之功勞,而盧植、劉備、蔡邕有何功乎?

  盧植,不過一邊僻窮儒!

  劉備,初不過微末小吏!

  蔡邕,數次流放幾死!

  盧植、劉備、蔡邕,投靠依附袁氏,不是我叔父昔日屢次提攜,哪得現下官至萬石?

  今反乃挾天子以令我乎!”

  遂引兵數萬向彭城、下邳。

  ……

  “你說什麽,袁和平?”

  劉備腦中閃過謀動作電影大導,猛地一甩頭,莫非我穿越回後世呢?

  荀攸:“對,二袁和平,兼曹操、呂布、劉表之眾,一致對我!

  袁紹又重金賄賂鮮卑首領,作亂於長城內外。

  故而北、西、東,三麵皆敵!”

  二袁對安東軍的忌憚,在奉天子之後,達到新的高峰,轉換為實際的具體行動

  ——袁譚屯平原,袁紹、文醜屯清河,袁術屯沛國,呂布屯定陶、紀靈屯昌邑,號稱四十萬大軍,壓迫而來

  兗州刺史臧洪,東平相酈炎,關羽等人急忙快馬傳信:敵多我寡,兗州危矣!

  這次二袁合流非同小可,劉備急忙請幾位重臣商議

  盧植即修書公孫瓚,邀他南下攻冀州,又親自趕往青州,與邴原組織迎敵,組織士卒支援兗州。

  蔡邕、伏完、董承、劉容等亦放下芥蒂,說動皇帝下詔書於袁紹,責備他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但擅相討伐。將袁紹的軍事行動列為不義,圖謀在道義上站到高點。

  袁紹大怒,一麵上書自陳,一麵令袁譚、文醜等抓緊進攻,一麵使袁熙自魏郡攻東郡

  朝廷下詔給袁術,蔡邕又勸楊彪寫一份私信,公私一起勸袁術顧念親戚之情,勿要為袁紹蠱惑。

  可這邊袁術見袁紹動作,決心早下,除了親自屯兵泗水之南,不斷增兵,威脅彭城、下邳。又使呂布、紀靈分路攻任城、東平

  兗州、彭城危機,劉備隻能離開琅琊,前往彭城禦敵,靠前指揮徐、兗戰事。

  ……

  皇帝與伏壽的婚禮,預推遲到秋末或名春

  既離了劉備約束,蔡邕、楊彪又忙的焦頭爛額,皇帝劉協畢竟年少,就展現出跳脫一麵,不管前方打生打死,他自玩的開心無比。

  劉協之前久在宮禁之中,充滿著對未知領域好奇,秉持努力不分地域,折騰不分高低,跳出規矩才是幸福生活台階,這些日子不僅不修身養性,反而像脫了韁的野馬,十天有五天外出冶遊。

  或泛舟於江湖之上,或縱馬於田野之間,或登東山而小泰山,或宿琅琊台而觀日出,或入官坊而歎其巧,或微服私訪於市肆民居之間……

  外出遊玩還可推說體察民情,在修身克己方麵就顯了無忌憚,不僅對董妃、對其他宮女變本加厲,日日夜夜,肆意妄為,還流連花紅柳綠之地、教坊歌妓之中……

  有一次竟然對負責教導音樂的蔡琰動手動腳,若不是大長秋畢嵐帥人趕到,恐怕蔡琰已遭了荼毒。

  劉協被畢嵐指著鼻子罵了一刻鍾,心裏無比悔恨,生怕平日極為嚴格的蔡邕,化為狂風暴雨般的責罰

  奇怪的是,等了幾日,也不見蔡邕興師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