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封官許願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343
  兗州叛曹向呂遠在天邊,

  丹陽兵副帥曹豹背叛近在眼前,青州眾人逼迫嫡子亦為時不久、影響深遠。

  如何杜絕,或減少麾下叛亂,並策反對方麾下,對各方諸侯都是一大難題。

  安東將軍麾下海東、青、徐、揚,南北萬裏,東西數千裏,再加上揚州刺史劉繇、徐州刺史陶商、邪馬台女王都有自己的勢力,更是巨大難題。

  之前有不少議論,包括孔融、蔡琰在內,認為劉備無權給臧霸、陸康封侯。

  劉備歎息:“要有個王爵封號就好了,以王封侯,理所應當。”

  可是,自從高祖殺白馬為誓,近四百年間,除了宗室近親,絕無人封王,封為“安漢公”的王莽還是篡位代言人。

  周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製度實際上已經廢除,取而代之以秦、兩漢的二十等爵製,無公伯子男,以戶數多少區分侯爵大小。

  所以孔融認為劉備以侯爵封侯爵,是大不敬,在各種場合,時不時拿這事來諷刺。蔡琰也曾撰文,引經據典批評劉備。

  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孫,自帶儒家正統光環,又有孔融讓梨、一門爭義(與長兄母親爭著承擔窩藏張儉之死罪)等百姓傳頌之逸話,還是劉備之前重要的支持者,以及青州刺史的最可能接替者…

  蔡琰是大儒蔡邕長女,劉備大姨子,同時更是文壇最傑出的青年詩人之一,最有名的流行曲歌大家,才氣令不少男人汗顏,詩歌傳唱超越階層,是男人心目中的女神,女人心目中偶像,獨立女性代表…追逐者眾多。

  這兩個打不能打,罰不便罰,罵也罵不贏,實在使劉備頭疼萬分。

  更頭疼的是,青州、徐州流民眾多,孔融、蔡琰的表態,挑動了一小群人議論紛紛,懷疑和攻訐劉備有不臣之心!

  士兵、中低級官吏有功者,可以多給些錢糧土地,六百石以上高級官吏就開始追求人生的價值:

  權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能管多少人,能做多大事,掙來的財富地位子孫能繼承多少,美貌姬妾有多少,宗族子弟能得到多少提攜…

  總之一句話,

  人比人!

  付出得多,功勞越大,就想比別人得到的更多。

  獎賞計算如何公平,獎賞什麽內容能產生更多的激勵、給予更多獲得感?

  劉備在思索中,沉沉睡去,夢中站到了世界的巔峰…

  …

  “兄長…”

  早上被荀攸叫醒

  劉備擦了擦口水,來不及打整就問出疑惑:“青徐州風評,對給安東將軍幕府給臧霸、陸康等封侯一事議論紛紛,壓力極大。”

  荀攸斬釘截鐵道:“封侯,毫無疑問不可替代。必須堅持不動搖!”

  劉備:“理由?”

  荀攸:“其一,子孫可流傳,

  其二,政治地位堪比中高級官吏,

  其三,財富受法律保護

  其四,戶數可量化,便於相互攀比

  私(潛規則)下,或許還有貪墨土地、藏匿人口、聯姻富貴、加快財富積累……

  受封者有諸多好處,不一而論。

  秦趙長平之戰,秦之所以在艱苦和焦灼中,最終能克敵製勝,與其軍功爵名田製,齊上下之心,合舉國之力,牢不可分。

  封侯是以功封爵之頂點,激勵著所有人奮勇爭先、流血犧牲,絕不可廢除!”

  劉備臉上露出詫異之色:“不是這會想出來的?”

  荀攸含蓄一笑:“我一直在青州,郗慮經常抱怨孔融,蔡夫人亦不時為其姐請罪,將士官吏亦多有反對孔融求取宅田之語,方方麵麵的情況自然想的多些。”

  劉備亦笑:“那如何應對,想必有定計?”

  荀攸:“兄長曾經給徐奕封侯,其戶與地皆在呂宋。

  四海之內皆大漢之土

  然,呂宋、扶桑、夷洲之地,本在東海渤海以東,與大漢無關,說是兄長私領,孔融也無可奈何。

  故封徐奕於海外,孔融亦無法苛責!”

  劉備:“立國封戶於海外?要沒有其他辦法就隻能如此。”

  荀攸:“所以這是下策。”

  劉備:“那還有上策中策?”

  荀攸:“上策封侯而不名,中策以賞賜替代封侯…”

  實際封侯,給予田地和封戶,而不給侯爵之名義,官方表章中不稱侯,而稱之君或其他名稱,好比內部糧票。

  劉備摸著胡須,仔細思考這樣還有幾個好處:

  其一,雖然是掩耳盜鈴,輿論阻力還是小一些。

  其二,可大規模推行,公正的公平地對有功之士加獎賞,形成良好激勵機製。

  其三,賞罰之事,皆自安東將軍幕府頒布、落實,久而久之,必大權在握。而且劉備周邊匯集皆為賢能勇建之類,銳意進取之徒,精密奇巧之匠…

  其四,既是內部糧票,要想轉正,就依賴於安東將軍越發強大,依賴於劉備個人地位、實力和功勞,要是劉備敗亡,封地封戶皆這些成為鏡花水月。

  故,劉備之功即眾人之功,眾人之功即劉備之功!支持劉備踏上公、王乃至至尊之位,將成安東將軍麾下眾人不能拒絕之選擇。

  荀攸繼續說:“安東將軍南北萬裏,東西五千裏,要將分布南北東西之謀臣猛將實現捆綁,就不能分封在各地,而是集中少數幾處,才能讓他們心有顧忌,才能得強幹弱枝之效。”

  荀攸:“淮安周邊、丹徒,毗陵,膠州、東海國…位於要地,皆適宜之地。”

  劉備思考更深,地址選擇,涉及到另一個更長遠的問題--彭城相劉艾主張迎皇帝於彭城。

  若果真實現,除了屯重兵於沛國北部,解決軍事安全問題外,還需提前做“挾天子以令不臣”之準備。

  距離彭城較近,土地肥沃的廣陵、東海,以及下邳東部,就成了極佳選擇。

  東海位於徐州南北要衝,目前東海相徐璆是袁術故舊,劉備並不完全放心,擬將之轉為下邳太守。

  下邳連遭大戰,泗水以西大多為曹豹占據,泗水以東包括下邳城的大片土地,目前由趙雲屯駐,廣陵太守張飛協防。

  東下邳麵積不如東海大,徐璆無甚明顯過錯,將之轉職,明顯有貶斥之意,容易引起內部不穩定

  如今有了封戶、封地之策,使德高望重的徐璆主持,就是重用而非貶斥,也是逼迫徐璆進一步找清位置、站好隊伍,還能借用其清廉剛正之性格保證封地之土地劃分公平公正,糧食生產、封戶管理高效展開

  封侯之外,還有中下層有功之士不能不細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