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遼東王?王遼東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546
  公孫度經營遼東數年,襄平牆高池深,糧秣可支半年。遼東是邊郡,武庫充實,刀劍矛戟可武裝超過5萬人,強弓硬弩不可勝數。

  雖如此,公孫度卻坐立不安,擔驚受怕,心驚膽戰。

  無他,城內的武器比城內的士卒還多!

  作為邊郡,遼東郡+玄菟郡原本隻有十幾萬戶籍人口,加上從幽州、青州逃難來的流民,高峰時期也不過三、四十萬人口。

  問題是,遼東郡西有烏桓、北有鮮卑,東北有扶餘、東南有高句麗,南有劉備掌握之遼南、樂浪,公孫度五麵受敵。

  也虧公孫度有點智謀,嫁女兒給扶餘王世子,以安定背後,又許諾土地貿易,與高句麗議和。

  除掉關羽等駐守的遼南6城,遼東、玄菟還有超過10個城池,平均每城不過三、四萬人口。更北麵有漢秦之長城,長城內外有大批烽火台,又分薄百姓、士卒。

  就算公孫度用盡了手段,不惜采取落戶分房、分地的政策,依然沒有改變遼東地廣人稀的現狀。地廣人稀,就意味著人均土地、山林、水源豐資源占有量極為豐富,生活條件很容易改善,許多人寧可躲避在原野、山林、森林中,也不願意冒著生命危險當兵。公孫度兵力不足的問題十分嚴重。

  公孫恭:“父親,劉備以往都沒在遼東待多久,這次也一樣吧?”

  公孫度:“希望是。”

  話音未落,公孫度就好比吃了蒼蠅還難過,

  城外,從靜海遷來的大批百姓,分成數隊,一部分挖地耕作,放牧牛羊,一看就知道做長期打算。

  讓公孫度懼怕的還在後麵。

  不僅劉備軍士卒和靜海百姓,就連遼東本地百姓都被動員起來,在襄平城外裏許開挖溝渠。

  公孫恭:“他們做甚?引水灌城?一定要阻止他們!”

  公孫度想出城驅逐,又搖搖頭,襄平城中士卒不到2萬,大多是臨時征招的壯丁,守城則有餘,野戰還不夠劉備塞牙縫。

  但幾天後公孫度就不得不出城迎戰,因為發現劉備挖渠的目的,不僅僅是引太子河雖灌襄平城,更是將襄平用水渠團團圍住:“我的鐵礦、銅礦…”

  公孫度幾次出城突擊,都被堅決打回去,差點被劉備乘勝追擊打入城,於是不敢複出。

  襄平城即後世遼陽,東靠太子河,河東岸有龍頂山,方圓數十裏,居龍頂山上可盡覽遼東城內虛實。公孫度在山上駐有烽燧,經過一番戰鬥,亦便宜了劉備,遣人每日觀看襄平城,令公孫度好生懊惱,此次動作都被發現。

  公孫度又改為夜間,用籮筐將人吊下城來,向西、南偷襲。

  襄平城南亦有太子河之支流,兼為護城河,寬一二十米,如今卻成了限製襄平的牢籠。公孫度士卒從水中泅渡不可能不發出聲音,被關羽軍士卒發現,雙方鬥了一陣,各自散去。

  劉備親自鎮守西麵,牽招鎮守北營,營寨外有壕溝,內有土牆、木柵,士卒遠多於偷襲士兵,公孫度的偷襲軍也沒落到好。

  公孫度唯一幸運的是,信使混在黑暗中逃竄,渡過過太子河,向動北麵守玄菟郡的公孫康求救。

  第二天早上,荀攸繼續站在水渠邊指揮士卒、壯丁挖渠:“遼東土層深厚,土色多黑,可見土地肥沃。挖出的泥,用石炭(煤)就可燒為青磚。又將石灰石搗碎,加少量糯米汁,攪拌為灰漿以助砌磚…堅固無比!”

  作為遼東郡郡治,作為漢代整個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襄平采礦、冶煉也頗為發達,戰國時期燕國就以此為中心統治遼東,開采銅礦、鐵礦,煉帛農具、兵器、貨幣。到了後漢,進一步發展,遼陽東南山嶺中的鐵礦已成規模,又因為靠近山嶺便於伐木做燃料,公孫度專門在鐵礦附近造了一座小城,內有冶煉之窯、初步鍛造之工坊,如今都便宜了劉備。

  相比公孫度伐木為炭,靜海、青州劉備屬下工匠早已學會使用石炭(煤),一番懸賞,輕易找到煤礦,又從豪族百姓家收納不少煤,用之於鍛造磚頭、冶煉鐵、銅,能夠提供更高的溫度,燒磚效率既高,製出的鐵、鋼雜質較少,質量明顯更高。

  春末夏初,地裏農活不多,劉備在幽州又享有盛名,這次行動與民秋毫無犯,役使壯丁皆發予錢糧布帛或其他貨物,又設置軍市,公平買賣,於是百姓都願為劉備驅使。

  劉備又令荀攸采取記件方式為基礎酬勞,同時設置獎勵,對挖土最多,燒磚最好,砌磚最快的頭三名加以獎勵,仿佛後世勞動技能大賽,充分調動積極性。

  數萬遼東人和逃難來的流民,全都熱火朝天挖渠、築牆,效率十分驚人,隻十幾天就建成了兩道並行之溝渠,溝渠內是兩道一丈高的並行長牆,將整個襄平城北、西、南麵圍困住!

  公孫度越來越害怕:“這劉備相當於在襄平城外修築了一個外城!他是鐵了心與我耗到底!”

  公孫恭將之前父親扯散的竹簡拿出來係好:“父親,公孫瓚寫信叫我們退讓,要是當時退一步也不是太守之位。現在唯二的希望,是兄長到扶餘借兵,或者公孫瓚回心轉意!”

  公孫度一巴掌打他臉上:“你怎麽全無一點誌氣!在遼東,名為太守,實為王侯,回到燕地,事事都要聽公孫瓚吩咐。”

  公孫恭捂著臉,小聲說:“至少不會有生命危險。”

  公孫度:“你說什麽!公孫瓚一樣打仗。”

  公孫恭難得硬氣了一回,扯著嗓子吼道:“父親醒醒!和劉虞、鮮於輔那些人打,總好過麵對劉備,他可是擊敗檀石槐、分裂鮮卑、的男人!我們哪次在他手中能占便宜?”

  公孫度舉掌欲打,聞言為之喪氣,城外的百姓用腳投票,用行動做注,多歸劉備。在太子河以南,遼河以東,他公孫度隻有一個襄平孤城。

  幾日後,公孫康與扶餘王子,南下救襄平,欲渡河為水軍所擋,又攻太子河北之龍頂山營,為河北名將潘鳳所據,攻山二日,不能勝。

  見敵方軍疲,牽招、劉燾帥步騎,自兩翼殺出,潘鳳、潘宮居高臨下衝鋒。公孫、扶餘聯軍大敗。

  留荀攸、關羽、祁胭脂等續圍困襄平。令牽招為前軍都督,劉燾、潘鳳為左右,劉備自為後繼,帥軍一萬五千人,北伐玄菟郡,一路上各縣、鄉望風而降,

  而徐榮做奇兵,偽裝敗兵,搶先一步入高句驪城,徐榮本就是遼東人遷居玄菟,做到中郎將這般高官,在玄菟、遼東極有威望。徐榮將因果一說,高句驪城官吏、將士、豪族沒有不投降,少數頑抗者全被斬殺,頭顱懸掛在城門口。

  公孫康與扶餘王子見懸掛之頭顱,大懼,雖高句驪開門而不敢入城,帶走殘兵,裹挾些人口財物,投靠扶餘去了。

  幾日後,襄平城外唱起本地民歌。本地人之家書一封封射入城內,城內哭聲一片,夜裏整伍整伍從城牆上怕繩而出。

  公孫度抽出寶劍,仔細看劍影中憔悴地麵容:

  “遼東王?王遼東…

  不過鏡花水月,唯在夢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