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曹操的十二分信心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455
  曹操欲東征徐州,報父仇,但去年敗績,又恐袁術趁機襲其後,頗憂慮。

  “主公勿憂。”

  戲誌才道:“幽州之於劉備如同樹根,青州如樹幹,徐州如樹枝,劉備頗有智計,豈會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袁術去年開始與劉表爭廬江,南陽、襄陽之舊恨未解,又添加新怨,豈會輕易結束?”

  黃祖與劉勳、孫策等人戰鬥數月,互有勝負。

  黃祖優勢在居高臨下便於防禦,從上遊往下遊士卒,糧食運輸也較便利。

  劣勢更明顯,皖城距離荊州核心區域襄陽、江陵各約1500裏。江夏郡人口稀少,十四個縣,在編戶口隻不到三十萬,極度動員也不過三萬壯丁,人力、物力都難以支撐長期戰爭。

  此外大別山中有大批戶籍外的荊蠻、山民,人數不少於戶籍內,屬於嚴重不穩定因素。

  袁術掌握了廬江郡大部分,即使劉備、陸康遷走人口以萬計,因南遷百姓眾多,依然有超過三十萬口,超過江夏!

  九江郡加汝南郡人口上百萬,壽春距離皖城隻700裏,就算有曹操、劉備牽製,袁術至少能準備三、五萬人攻打皖城。

  當援軍陸續到達,補給線更近的袁術,逐漸壓製了補給線有千五百裏的劉表、黃祖。

  年輕氣盛的黃射,在麵對軍事能力更強的孫策時,初時還能憑著一口氣不落下風,時間長了就左支右拙,全麵限於守勢。

  黃祖禁受不住持續損失,最終放棄了皖城,後退之前,遷移走皖南數萬百姓,放火燒皖城。

  劉勳急忙遣人救火,孫策則將兵追擊。

  放棄皖城之前,黃祖就在下遊的河道三叉處的石牌、平山等地,依山傍水建立了軍寨群,以為防守,廬江南部多山水,壯丁戰鬥力強於廬江中北部為主體的劉勳軍,守寨部隊因為水運方便,得到更好的補充,士氣並不低落。

  孫策因為黃祖父子撤退產生了輕敵心理,大搖大擺帥隊攻寨,被以逸待勞的蘇飛亂箭齊發,射傷射死士卒頗多。孫策年少,鎧甲馬匹鮮明亮麗,自然是重點照顧對象,中箭墜馬,回居巢養傷去了。

  袁術以孫策年幼魯莽、未競全功和身體需要休養為理由,依然讓劉勳做廬江太守,駐紮居巢,輔以張勳、雷薄對抗黃祖。

  ……

  曹操得知袁術於劉表、黃祖在廬江南部鬥個不停,心中就安定了三四分。

  又聽說袁術則嚴令吳景、孫賁重造艦船、操練士卒,周尚吸納山越,與劉繇、薛禮、笮融鬥個不停,就安定了六七分。

  曹操親自到鄴城懇求袁紹再撥援軍,沒想到袁紹不在鄴城,到太行山中才找到找到正在圍攻壺關的袁紹。

  袁紹:“公孫瓚劉虞各自招兵買馬,拉攏郡縣,幽州戰爭不斷。靜海也被劉虞圍困,劉備帥兵北上陷在幽州。幽州沒幾個月安定不了!”

  劉備不在,陶謙老邁,徐州沒人是對手!曹操安了十分的心,向袁紹求一萬五千援兵以伐徐州。

  袁紹表示士卒留著打上黨、太原、雁門,並州多山,多攻堅戰,士卒死傷頗多,抽不出兵力援助。

  等了三天,袁紹不顧成本、不計死傷攻下壺關,當天就派高幹帥前鋒打上黨,大軍略作休整三天後出發。

  曹操沉不住氣了。

  與袁紹認識近二十年,知道他是一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穩重之人,要不然在雒陽也不會被董卓的疑兵之計騙到棄官而逃,心想:“本初要真答應借我一萬五千人,那就必定有詐。幽州大亂、劉備陷在幽州一定是真的,本初才會趕天趕地趕朝夕!”

  曹操安下十二分的心,又許諾拿出兗州濟北相、徐州琅琊相等利益相送,袁紹這才“勉為其難”答應派朱靈等七千人為援軍。

  ……

  公孫瓚深恨劉虞,遣子公孫續,屢次入靜海,求救於劉備。

  劉備以盧植借口,投鼠忌器,隻答應送些軍糧。

  公孫瓚傷稍好,迫不及待親自來見劉備,策劃反擊劉虞的戰爭。

  “如今我所領之地,被分做兩塊,冀州北部渤海、河間,幽州東部遼西、右北平,兩處都兵力皆不占優勢。漁陽郡處於正中,是必爭之地,賢弟定要救我!”

  公孫瓚已經任命鄒丹為漁陽太守,與劉虞屬下漁陽太守針鋒相對!

  靜海所屬的漁陽郡南部,就處於渤海、右北平間最最近的陸地通道,同時劉備一直掌控著渤海海權。

  “為兄知道有些強人所難,願用三千騎兵來換!”

  公孫瓚所求,是劉備的靜海城及周邊區域,這是渤海郡與右北平郡的通道!關係到整個幽州的經營!

  公孫瓚道:“隻征用城堡、土地,為兄保證店鋪一點不動!過幾年打完仗了都還給你!還向你保證,決不支持公孫度進攻遼南!”

  亂世朝秦暮楚是常態,空頭支票又有何用?

  劉備:“你知道靜海值多少錢?一城不亞於一郡!”

  靜海城及周邊的漁陽南部、渤海北部是十餘河流匯聚之地,北方最大之水、陸樞紐!冀州、幽州戰爭不斷,進出商隊依舊絡繹不絕:

  東北之雕、參、鹿、東珠、幹果、木材…草原之獸皮、羊毛、肉幹、奶酪、馬牛驢、弓…揚州海東之稻米、錫、魚、香蕉、榴蓮、香料、茶葉…平城之煤…青徐之絲綢、布匹、衣服、鐵器、漆器、麻布…幽冀之粟、麥、板栗、桑葚、蘆葦…皆大批流通於此。

  靜海本身還有幽州最大的皮革工坊群,造紙廠,鋼鐵冶煉加工廠,釀酒廠,造船廠、大宗貨物批發市場、錢莊…

  靜海早已不是十年前那座鄉侯小堡,而是屢次擴建,城高池深,和周邊數十鄉亭裏一起構建完整防禦鏈條、豐富經濟交流的城市,是整個燕趙之地最美、最富之明珠。

  靜海城內城外戶數萬,加上常年在這討生活的流動人口,共計超過十萬人!其市稅、工枋、商鋪利潤驚人,是劉備軍費重要來源。

  靜海周邊還有數百萬小畝田地,僅劉家私田就過百萬小畝,距離農曆五月收麥已近,要是劉備公開支持公孫瓚,靜海就失去中立港地位,貿易銳減、工坊產品積壓不說,劉虞還很可能搶割麥子,超過十萬人將失去收成。

  “還請賢弟務必幫我一回!”

  公孫瓚不僅沒有退縮,眼睛越發越來越亮:“劉家堡壘、工坊、田地我都不取,治理也依舊由你派遣官員,隻要把外城和其他田地給我,再給些船…

  賢弟常在青州、徐州,靜海不做。那個。治所太可惜。你要什麽,兩個三個縣我都給你。

  或者借也可以,拿下漁陽、廣陽薊縣就還!之前你要騎兵,為兄隻給了兩千,是為兄錯了。除了剛才答應三千送你,過了這趟再借你三千可好?”

  “真要換?”

  “真換!哪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