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興平元年的春天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566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

  初春的江風帶著潮氣,吹動雪花亂舞,越發寒冷,即使士卒們穿著厚厚的皮衣、毛衣,依然難抵深入肌膚的濕冷之氣。

  大江之上,百舸爭流,千帆競速。前麵是百餘大沙船、車船,後麵是數不清的中小貨船、漁船。

  於禁扶著船舷,勉強穩住身形:“坐船又省力又省心,就是太搖晃。”

  徐盛指著岸上雪色中的煙火:“所以下麵輪到陸家、顧家、廬江劉家立功。”

  於禁:“哼!年前周尚被打得落荒而逃,他們幾個不過因我們而成事,投機取巧!”

  太史慈:“揚士多輕剽悍勇,君候肯定更信任我們。”

  “那是自然。”於禁,“廝殺聲弱下來了,我們也上岸活動活動筋骨。”

  。。。

  “幸不辱命,攻克春穀縣,縣長、縣尉投降,糧草輜重一因不少!”

  張英、劉良、劉乾父子,陸駿紅光滿麵,在這寒冷的初春,吐出喜慶白氣。

  “甚好!還是老規矩,百姓之財,一概不取,糧倉、武庫全部搬空!”

  劉備盤算著,部隊、百姓每過幾天要上岸休息、采購、做飯,順流而下當然不能沒閑著,將劉勳治下廬江郡的臨湖、襄安,周尚治下丹陽郡的虎林、銅陵、春穀等縣鄉,皆一一攻克,百姓能“勸”走的,全部“勸”走。

  將丹陽郡沿江平原清掃一番,把周尚這個山北水南的丹陽太守,變成山上土大王。

  周尚徹底畏縮在丹陽南部群山之中,曆陽的吳景也再次倒黴,剛重新建好的水寨又被拆掉、燒掉,船隻再次被搶走,陰影麵積無窮大。

  高興的是劉繇,得以以揚州刺史的身份,兼任丹陽太守,他一麵抵抗對麵的孫賁、吳景,一麵挑動山越,襲擊周尚,於是威信大行,兵力日益增加。

  劉繇有了足夠的實力,就能抵擋西拒吳景、孫賁,南阻周尚,為毗陵和廣陵提供更大的戰略回旋餘地,提供更多的時間、空間。

  。。。

  劉備剛回到廣陵,沒想到受到幾份來信,

  一個是陳珪送來的信,陶謙對於劉備擊破笮融、占廣陵、救陸康很不滿意,斥責劉備冒進。

  劉備隻好對陳珪指出:“陶公獲拜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溧陽我可是為他拿回來了。如今笮融正守著溧陽,他要放心不下我,總不會放心不下同郡人笮融吧。”

  又派船送陳珪南下,以是示清白。

  第二封信是袁術的,恐嚇劉備撤走軍隊,“交還”廣陵,前麵打下盱眙就是警告。否則要與劉備絕交,親提10萬大軍,親自來取!

  張飛、吳嶽也因失地、敗仗,大冬天光著膀子,跪在劉備麵前請罪。

  張飛又說:“本來能多守一個月,趙雲不派援軍,我與吳嶽隻能被退回淮陰、東陽。”

  劉備:“都起來吧,勝敗乃兵家常事,你們輸了仗,不算不“丟人””

  張飛:“打敗仗怎會不丟人?”

  劉備:“丟地而不失人,地將失而複返,丟人而不失地,必將人地兩失!趙雲按照大局而做決斷,正符合我所想。”

  指著魯肅:“給袁術回個信,寫委婉一些,就說我把淮陵、盱眙、高山、東城四個縣都割給他,又說服陸康放棄了皖城,希望他顧念舊情,顧全大局。

  下邳、彭城、東海郡他想去取就去,我又不是徐州牧。至於廣陵,是擊破曹操的戰利品,讓他別來找麻煩,否則我聯合陶公、曹豹把紀靈部吃掉,看他心疼與否!之前我能擊破曹操、兩敗吳景孫賁,現在也不懼怕他手下諸將。”

  魯肅幾乎翻了個白眼,東城等四個縣都是廣陵的,君候還真是慷他人之慨:“還有件事,還東城等縣還是晚些告訴袁術為好,否則他必大怒來攻!”

  唯一令人安慰的是,過去一兩個月裏,魯肅幹了件大事!

  ……

  劉曄與魯肅有舊,魯肅拿著劉曄的信件,勸告劉曄的哥哥劉渙,建議他們帶著家族和數千百姓,投靠廣陵。

  劉渙、劉曄是漢室宗親,年少就很知名,尤其是許劭對劉曄有很高的評價,稱之為王佐之才,劉渙名氣也不小,袁術也一直想拉攏劉渙,但劉渙受到魯肅來信後,立即就前往與魯肅見麵:

  “都怪你,自己跑了,拋棄我等受苦!”

  原來魯肅舉家遷徙之後,百姓逃亡漸漸成風,九江、下邳等地的人丁、賦稅迅速減少,留下來的人不堪重負,向江淮丘陵、各地湖泊沼澤,以及廣陵郡逃難。

  魯肅告訴劉渙:“袁公路掌握軍隊和地方,總是通過部將或者故吏來實現。既然袁公路有王霸之誌向,就應該對軍隊和和地方進行深入、日夜並有計劃的調理。提拔功勞、表現突出的人才,而不僅僅是按照資曆來提拔故吏,這樣麾下的人,才會有榮譽感,也樂於為他效力。”

  劉渙:“軍隊、地位、名氣和金錢不是萬能的,需要有感染力和高超的手腕。”很顯然,劉渙對袁術有太多疑慮。

  魯肅:“自從孫堅死後,袁術就失去了威懾。袁術提拔的,大多是平庸的故吏,或收編擁兵自重的地方實權派。袁術不知道聽誰的才能打贏戰爭,不知道用誰指揮才能打贏戰爭,這樣做自然停滯。”

  劉渙:“可袁術畢竟擁有極高的聲望,數萬軍隊,數郡土地。”

  魯肅:“你看這幾年,自從孫堅死後,袁術有三次大敗。

  其一先被劉表、黃祖趕出荊州,其二著被袁紹、曹操擊敗爭奪兗州不成,退到豫州南部和揚州北部。其三被主公、揚州刺史劉繇從江東、廣陵趕走。

  荊州、兗州、江東三地,袁術隻要取下一地,足以建立齊桓公、晉文公的功業,為開國之主!可這幾年,袁術一退再退,一敗再敗,什麽都沒做成!”

  劉渙:“莫非袁術運勢已過?可袁術又獲得了孫策,劉青州不是也被孫策從廬江趕走了麽?”

  魯肅:“袁術重用孫策是對的。但孫策功勞大,袁術卻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到孫策前麵,孫策會認為奮勇殺敵,卻不能得到報酬。可他要是過分重用孫策,勢力內部的老臣就會動搖!這就是袁術的兩難!”

  劉渙:“我明白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重用孫策,還是重用紀靈或劉勳……

  在於袁術本人不善於作戰,不能像劉青州或公孫瓚,通過一次次的勝利,展現連續、權威和可信度!

  在於袁術缺乏足夠的威望與德行,不能像黨人領袖袁本初那樣,用長期積威和信念,讓部下們通過共同信念心服口服!”

  魯肅:“成功獲得信心,失敗加劇內部的不穩定,人心思變。如今是大爭之世,良臣擇明主而侍之,百姓尋求安穩、保護而投效,你還有什麽可猶豫呢?”

  劉渙大悟,於是遷宗族、親朋好友入廣陵。又與魯肅一同,利用人脈,說服九江郡、下邳郡東城、淮陵等地的百姓逃離袁術,安置到在廣陵郡堂邑以北的東陽、天長、平安等縣,共收納流民上萬戶,得編製民兵五千,開墾農田百萬畝,開挖運河數十裏。

  廣陵因此愈強,九江因此愈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