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討曹操檄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514
  “世上名將如美人,不許英雄見白頭,難道我真的老了?!”

  陶謙用略顯渾濁的眼睛,凝望著望著一水之隔密密麻麻的曹軍,轉向眾將怒道:“看看你們,那個是樂進、曹仁的對手?”

  徐州眾將皆低頭屏息。

  一水之隔

  曹操騎在絕影上,望著遠處的郯城,身後是數萬兗州兵,不由豪氣幹雲:

  “初平元年,我隻是一個沒有地盤的假校尉,將不滿十,兵隻數千,滎陽汴水之戰,損兵折將,戰敗幾死。

  初平二年,黑山軍入東郡,原太守不能禦,我奉盟主之命,出兵擊之,駐軍東武陽,有了半個東郡的根基。

  初平三年,青州黃巾入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戰死,舉州震動,我這才暫代刺史,設奇伏,晝夜會戰,保全了兗州,俘獲人口三十萬,兵丁十萬。可實際上,控製的地方也不過兩三個郡”

  初平四年,袁術、陶謙各帥數萬人逼迫,本刺史破袁術於匡亭,退陶謙於任城,兗州安穩如泰山。陶謙殺我父,本刺史繼而揮師東下,大破彭城,殺敵數萬。”

  “僅僅一個彭城國,就奪取了足夠十萬人一年的‘軍餉’。這次不僅要收回兗州東部諸郡,還要打下整個富庶的徐州!”

  戲誌才複核:“到時候擁二州之地,主公就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英雄!”

  曹仁、樂進、夏侯淵等將齊聲道:“方伯英明。”

  戲誌才接過探子傳遞的文書,不由自主地咳嗽著,臉上一陣潮紅。

  曹操揮手讓眾將散去:“戲卿注意身體,何事?”

  戲誌才:“主公,不妙,劉備參戰了。”

  “劉大耳安敢如此欺我!”曹操隻看了幾眼,就把文書撕扯得粉碎,“罵我就罷了,居然罵我先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必手刃劉備!”

  隻一兩天時間,曹軍眾將都看到了印刷體的“傳單”:

  青州牧劉備、徐州牧陶謙、吳郡太守陳瑀、廣陵太守趙昱、樂浪太守盧植、帶方太守劉洪……上書皇帝陛下,並告大漢官吏百姓書

  偽兗州刺史曹操,祖父中常侍曹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貪婪,橫征暴斂,殘士虐民。

  曹操父曹嵩,乞丐攜養,因贓為大司農,竊國庫為私財,輿金輦璧,賄賂權門,竊登三公,傾覆重器。

  同族伯父中常侍、大長秋曹節,蒙蔽皇帝,操縱廢立,構陷良臣,殺竇武陳藩等忠誌之士數千,構黨錮之禍再三,陷數萬士人禁錮廿年,雖古之趙高不過如此。

  曹操乃閹人遺醜,本無美德,狡詐殘暴,好亂樂禍。借家族勢,飛揚跋扈,任性行凶,殘賢害善,荼毒百姓。

  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而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

  兗州刺史劉岱,宗室重臣,謙謙君子,身負兗、青二州之望,被曹操陷之於黃巾,竊其刺史之位。

  梁孝王,孝景帝胞弟,助平八王亂,有大功國家,墳陵尊顯,桑梓鬆柏。而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曹操又特設發丘校尉、摸金校尉,所過盜墓,令朝中流涕,郡縣側目,士民傷懷!

  自京師之亂,人民流離,司隸兗豫流亡徐州者數十萬,多居於彭城,曹操屠殺士民十萬,泗水為之不流。張闓一夫之罪,而十萬百姓何辜?曹軍所過之處,屢施屠戮,搶劫奸淫,雞犬不留,白骨露於野,百裏無雞鳴。

  書到之日徐青豫幽四州並進。茲令州郡縣鄉亭裏,人無分老幼,地不分東西,各整義兵,人人習戰,上匡社稷,下保桑梓,共立武功!

  得操首者,封二千戶侯,賞錢二千萬。其餘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如律令!”

  。。。

  朱靈作為袁紹派遣的援軍,對沸沸揚揚的“討曹操檄”比兗州人更為敏感,夜深人靜之時,回想其中字句,很難不產生自我懷疑:“袁公讓我幫助的,是如此出生不正,品行不端,貪婪狡詐的人,到底投效他到底值不值?”

  同樣疑惑的還有青州兵們,敵人不再是陶謙,而是青州牧劉備,那可是青州黃巾的噩夢,如何能與劉備作對?如何能青州人打青州人?

  懷疑一旦產生,就很難不繼續發展,在作戰中便很難像之前一樣奮不顧身。

  曹營的士卒成分複雜,有最早追隨的豫州、揚州兵,戰鬥力不算最強,卻最為忠誠;數量最多的是去年投效的青州兵,人數多,戰力不錯,但紀律和忠誠度堪憂;數量其次的是在兗州招募的士卒,其中人數最少的泰山兵戰力最強;組織力最強的,反倒是客場作戰的一萬冀州兵。

  客兵多於主兵,直接的後果就是客將勝過主將的狀態,給曹軍埋下了嚴重隱患。--曹操最親近的將領是曹、夏侯氏宗族和其他沛國將領,本地人樂進、呂虔雖然極有能力,卻隻能屈服於沛國將領之下。冀州兵屬於盟主袁紹,曹軍都對他們禮讓三分。青州兵還未完全歸心,曹操必須加以籠絡。

  翻來覆去之後,竟然出現了兗州兵位於整個曹軍中最低位置!

  青州兵、冀州兵出工不出力進一步導致矛盾擴大,曹操軍目前士氣高昂,連戰連勝,矛盾並未嚴重暴露,然而一旦戰事不利呢?

  。。。

  看著城門口張貼檄文,陳瑀臉色慘白,想說什麽,卻又說不出來,身體搖搖欲墜,一旁的陳珪連忙扶住:“事已至此,可別氣壞了身體。”

  “保重”

  陳瑀擺擺手,上車走了,說是到吳郡赴任,劉備在淮浦一日,就不回來。惹不起,躲得起。

  望著漸漸遠去的車隊,陳珪臉上露出複雜難明的神色,奇怪的是有一絲興奮。

  陳登:“一個檄文罷了,伯父竟被嚇得逃竄。我們陳家有田有兵,劉備還能真把我們搓扁揉圓!”

  陳珪:“你雖然極有才具,畢竟年少,無法理解也是正常。

  真沒想到劉備竟然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與戰爭無直接關聯的事情上,陳氏遇到劉備,隻能自認遇到克星,陳瑀遇到劉備,隻能算陳瑀倒了八輩子黴。”

  陳登問道:“劉備不是以善戰聞名於世麽?不是應該上去就和曹操幹得如火如荼、如膠似漆麽?怎恁多手段?”

  莫非遇到一個假的護東夷將軍?

  陳珪:“孫子曰: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說的就是劉備這樣的人啊!

  觀其過往,劉備年少時就獻出應對旱災、增加國庫收入、北伐鮮卑之良策,在青州所作所為,無一不出人意表,卻又極有成效。要是靈帝、何進能信之任之,天下未必會敗壞如此。

  其在徐州所為,能相信嗎是隨意為之?”

  陳珪、陳登父子哪會知道,劉備有統一戰線這個法寶,對待戰爭的思維與普通將領有極大差別,戰爭為政治服務,政治亦服務於戰爭。

  如果不能把中間派拉過來,穩定住,又如何能弱化強大的敵手?戰爭,可不僅僅在兩軍對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