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弟553章 兗州巨變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426
  青州黃巾在裹挾兗州黃巾後,眾數十萬,以泰山周邊山脈丘陵為據點,依靠兗州相對密布的水網,不斷侵擾兗州、豫州、徐州北部的東平、濟北、魯、東郡、彭城、山陽等郡國,完美詮釋了敵進我退、避實就虛。

  兗州作為侵襲的重中之重,讓刺史劉岱無比頭疼。

  劉岱思索出一個極為大膽的策略:勸降!

  這個本來顯得有些不靠譜的建議,遭到了陳留太守張邈、領濟北相鮑信、領山陽太守袁遺、領東郡太守曹操等一係列人的反對。

  “此計看上去危險,實際比想象中安全得多!”

  劉岱非常有自信:“本刺史乃青州東萊人,三代行善於鄉裏,或許不認識部分青州黃巾士卒,但他們都聽過牟平劉家名號。齊魯多義士,就算談不攏也沒人對本刺史動粗!”

  鮑信勸道:“今黃巾眾達數十萬,百姓皆震恐,士卒無鬥誌,短時間絕不是對手。黃巾缺乏輜重,大肆鈔略,必然難以持久,不如堅壁清野,帥眾固守。黃巾欲戰不得,攻不能克,久之必然離散。然後挑選精銳,追擊其後,必可大破!”

  劉岱:“不對,如今麥粟已收,黃巾並不缺乏糧草輜重,要固守又得一年。本刺史身為兗州父母官,豈能任由百姓為黃巾蹂躪!”

  張邈等人繼續相勸,曹操卻很快被劉岱說服,但要求隨同前往。

  。。。

  兗州軍數萬停留在50裏外由曹操、鮑信率領,劉岱遂率領數百精騎,與黃巾約定在雙方實際控製線中間見麵。

  劉岱對張饒、管承的勸降進行得頗為順利,劉岱許諾騎都尉的職務和濟北國、泰山郡各一部分作黃巾屯駐之所,張饒則答應率隊打回青州,向劉備報仇。

  雙方歃血為盟,沒想到卻出現了喊殺聲,不久東方燃起巨大焰火,黑氣衝天!

  “兗州軍卑鄙!”張饒手下大將徐和策馬而回,鎧甲上滿是血跡,指著劉岱大罵,“竟然偷襲我方民屯,燒糧草數萬石。”

  管承一巴掌把目瞪口呆的劉岱拍醒:“你們好歹毒!”

  劉岱也是身高近八尺的青州漢子,力氣不弱,一把將管承推開:“不可能,我絕沒下如此命令!”

  “把他綁了!”張饒拔出寶劍,“反擊!以牙還牙!”

  。。。

  麵對如潮水般湧來的黃巾軍,鮑信整個人都淩亂了:“即使和談不成,也不至於立即交兵?”

  “糟糕,劉刺史怕是被黃巾綁架了!希望他沒事”曹操麵有戚色,心裏卻無比高興,“不能坐以待斃,眾將聽令,隨我討賊!”

  鮑信無可奈何:“討nnd賊。”

  兗州軍與黃巾軍一陣亂戰,黃巾軍押送劉岱的一隊士卒,被一大夥騎兵襲擊,幾乎全數戰沒。

  幾天後,待曹操、鮑信找到劉岱,已經是一具屍體。

  。。。

  曹操部將東郡陳宮勸說:“如今兗州今無主,而皇命斷絕,黃巾肆虐,臣陳宮申請去說服州中和諸郡長官,以府君為刺史,兗州富庶,以之為資進而坐觀天下之變,此霸王之業也!”

  曹操假惺惺地歎息:“劉刺史剛剛去世,我怎能鳩占鵲巢,不妥不妥。”

  陳宮對兗州別家王彧等人說:“如今天下分裂而本州無主;曹東郡是命世之才也,若迎之以為州牧,兗州之民必得安寧!”

  別家王彧等人其實並不是那麽讚成曹操為州刺史,但相比之下鮑信與袁紹關係不算很親近,資曆也不夠深厚;張邈資曆深厚,但為人慈祥,不善軍事;袁遺與袁紹完全捆綁在一起,不利於位居要衝的兗州左右逢源。想來想去,目前曹操最適合。

  鮑信當然想自己做刺史,可他本是兗州人,不符合三互法,盟主袁紹的任命是曹操,袁紹還派出袁譚、朱靈等率兵支持曹操,鮑信並無反對袁紹的膽量。

  曹操領兗州刺史後,征辟東郡程昱為從事。

  程昱可不是普通人,黃巾之亂時家鄉的縣長逃走,程昱率領臨時組織起來的百姓,屢設奇謀、屢次戰鬥把黃巾趕走,奪回縣城。前任兗州刺史劉岱聽說之後,就曾經征辟他,並屢次問計,程昱所言無不中,劉岱任命程昱為騎都尉,程昱不從。

  這次曹操一征辟,程昱就大喜而出發,他老家的人都十分疑惑:“為什麽劉刺史征辟你不去,曹刺史征辟你立即就走,前後如此相背?”

  程昱大笑:“此非你所知!”

  程昱一到,就與曹操談論兗州大事,曹操十分高興,暫時任命為州從事。

  曹操與鮑信共擊黃巾於東平郡壽張東。

  戲誌才、程昱認為黃巾軍殺死劉岱之後一定會驕傲輕敵,共同獻誘敵之計,建議屯大兵於後,由曹操、鮑信率輕騎前往誘敵,此地有清水、汶水、大野澤,草木豐茂,小河湖泊眾多,十分不利於黃巾軍大量兵力展開。

  鮑信不知是計,在誘敵過程中馬被射中,跌馬被圍,力戰陣亡,屍(hui)骨(si)不(mie)存(ji)。

  黃巾軍被趕來的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樂進等伏擊,大為潰敗。曹操乘勝追擊,黃巾軍逃回濟北國、魯國、泰山郡。

  戰後,曹操求購鮑信屍首不得,於是刻木為身,取其遺物放入棺木中,哭泣祭拜,三軍為之痛哭,鮑信屬下泰山兵皆歸心。

  皇帝下詔,以京兆金尚為兗州刺史,派數百兵送其入兗州,曹操大怒,以夏侯惇為先鋒,率兵擊之,金尚南奔袁術。

  作為擔任兗州刺史的交換,曹操讓出東郡太守印綬和東郡黃河以北的所有土地。袁紹任命臧洪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以長子袁譚為青州刺史,駐濟南國、平原國。

  為了防備袁術、朱俊、金尚、河內太守張楊等,並提防袁紹,曹以夏侯惇為折衝校尉,屯白馬,私下亦以東郡太守名義發布號令,統領東郡黃河以南的濮陽、白馬、燕縣、東阿、範縣、穀城、臨邑7城,以及濟陰郡北部的鄄城等4城。

  這些城市都在濟水(濮水)、大野澤之北,黃河之南,河流湖泊隔絕周邊,十分安全,乃是曹操安生立命的根本。鄄城、東阿、範縣也都是曹操之後的核心縣城。

  加上豫州掌握在袁術手中,兗州刺史治原所在的南方山陽郡昌邑(河南金鄉西北)在山陽太守袁遺手中,既不可能給曹操,又十分容易遭受袁術攻擊,曹操遂將治所移動到鄄城。

  曹操又向袁紹聲稱把濟陰郡中南部、山陽郡都交給袁遺,袁紹、袁遺都很高興,也就不在乎曹操以夏侯惇領東郡太守的小動作,兗州竟然出現了兩個東郡太守!

  可憐臧洪入駐東武陽才知道半個郡的利益都被曹操瓜分,他並不清楚袁紹曹操之間的私下協議,急切向袁紹稟告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