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帝崩疑案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1765
  中平六年,夏,四月,雒陽

  “方士都說朕無早夭之相,壽數必超40,可怎會忽然一病不起?”

  “朕富有天下,什麽奇花異草弄不到,怎會治不好?你等太醫都是飯桶!立即發榜單征辟名醫。”

  皇帝劉宏無力地躺在床上,眼睛漸漸閉上,剛才一席話,已耗費了過多精力。

  “水!水!”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醒來,已是華燈初上。

  皇帝稍恢複精力,叫甄貴人扶他起來,又招趙忠、張讓、蹇碩等擬詔。

  第一封,免馬日磾太尉。

  第二封,東海劉虞,光武之後,出任幽州,平定烏桓,北走鮮卑,北州彌定,功勳卓著。特拜劉虞為太尉,封容丘侯,詔書到日,即刻入京,不得有誤。

  第三封:皇甫嵩先有平黃巾之功,現有安定關中績,累立功勞,傷病纏身,增食邑二千戶,令其還雒修養,以示優容。詔大將軍何進代皇甫嵩出鎮長安,統帥諸軍討伐韓遂、馬騰,冀平涼州之亂。

  何進拿到詔書,整個人顫抖著,心哇涼哇涼的,半餉說不出話來,這也太那啥了吧,即使以何進不算高的智力,不算豐富的政治經驗,也能看出皇帝心意――欲以何進之頭,碰數年未定之涼州亂兵。

  皇甫嵩、張溫、董卓、周慎、傅燮。。。多少大員敗在狡猾的韓遂手上,敗在涼州的荒涼上。

  “能不能贏?”何進一點信心全無。

  袁術:“不論勝敗,大將軍隻要遠離雒陽數月、半年,奪嫡之爭,都是一個輸字!”

  何進雙手深陷發鬢,不斷摳頭皮,頭發散開掉落下來,亦未察覺:“可皇命難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隻有袁紹臉色不改:“此必小人之謀!”

  “皇帝?小人?”何進以為袁紹把皇帝比作小人,整個臉成了豬肝色。

  袁紹:“陛下英明神武,怎會有如此亂命?此必非陛下本意,必有小人禍亂聖聽!

  陛下既立何氏為皇後,以明公為大將軍,已數年矣,立嫡立長之意,天下皆知。

  而今,陛下身患重病,小人把持朝政,欲換皇儲,如此悖謬亂命,我等豈能聽之任之?豈能束手就擒?”

  騷操作!

  何進猛咽口水:“這樣,可以嗎?”

  袁術心裏一陣狂罵,袁紹太。。。太不要臉:“如何不聽?不從又當如何?”

  袁紹:“一個字,‘拖’!”

  於是,何進向皇帝表示,願意接受西征任命,隻希望能夠動用一些關東精銳,接著獅子大口,要招募徐州、兗州、東萊等地精兵數千人,待兵來的,再行西征。

  。。。

  甄儼虔誠地拜於白馬寺正殿佛像前,連續求了幾個簽,有喜有憂,禍福相生,即使是法力高深、精通佛法的頂級和尚,亦給不出準話。前麵的路,如同刀山火海,萬丈深淵,令他不知所措。

  甄家世代二千石,從叔甄舉曾高居執金吾,其父也當了縣令,本不存在爭淑房之寵的想法。後為冀州老鄉中常侍趙忠反複勸說,這才有了甄氏族女入雒陽皇宮。當時,甄家也從未想到爭奪皇嗣上去,隻不過希望皇帝能多關照下甄家。

  直到甄氏誤打誤撞,生下一子劉協,皇帝大喜過望,封為貴人。甄貴人母子為何皇後所妒,秘密下藥,為董太後所救,甄貴人留下半條命,卻成了啞巴,皇子倒是無虞,成了董太後親自保護下的“董侯”。

  甄儼原本就是袁門故吏,因此與大將軍、袁紹都有一些交集,下毒事件發生後,他甚至卑躬屈膝,表示“董侯”絕不爭奪下一任皇帝,求何家、袁家放過。

  甄儼更沒想到皇帝喜愛“董候”劉協無以複加,不喜歡劉辯,竟下定決心換嗣!

  父親、大哥很早去世,甄儼就是甄家頂梁柱之一,讓他不能不有所顧忌。巨大的利益,又能把人逼成瘋子。甄儼取出一塊金幣,翻來覆去甩了n次,始終定不了到底甄家介入爭奪,亦或是不介入爭奪,支持有著甄家血脈的“董侯”還是繼續低聲下氣支持贏麵更大的“史侯”。

  直到,皇帝拿出決心來,派遣何進西征,何進也答應了條件。甄儼心裏蹦蹦直跳:“莫非上天注定,要興旺甄家?!”

  甄儼丟掉了謹慎,與從父甄舉一同接任皇帝給的軍職,打算等何進離開雒陽之後,一起掌握軍隊,為“董候”鋪平道路。

  甄儼焦急地看著東方:“三弟和五妹說的那兩個人,真的能來麽?要是能來,憑他們能征善戰,舊部眾多,一定能控製住雒陽局勢,保證讓留在雒陽的袁紹、袁術等人無法翻天!”

  可甄儼又免不了有些疑惑:“傳聞其中一人與何進舊曾相識,與袁術相交莫逆;另一人乃袁門故吏。兩人即使來了雒陽,未必肯支持我們,真真是進退兩難。可除了他們,董候又能依靠誰?那個空有皮囊,毫無本事的車騎將軍董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