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鷹揚河朔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214
  農曆三月初,一陣北風吹過,與溫暖的春風相遇,化成淅淅瀝瀝的春雨下個不停,原本清淺消瘦的河、湖幾日之內變得混濁豐滿,犬牙交錯將冀州平原分割的支離破碎。

  “又下雨了,真麻煩!”

  一個帶著鬥笠的青年騎著棗紅色馬匹,目光在茫茫漳水上隨波沉浮,不由轉向更遠處灰蒙蒙的天空。

  西麵有故鄉的房屋、田地、平夜、山巒,河流。

  “雖有鬥篷,頭發鎧甲依然都濕了,回去沒有可換的衣服,遭罪啊。

  當然下雨也有好處,漳水蕩蕩,大股黃巾過不了河,樂成就是安全的!”

  青年在樹林下找了塊相對幹燥處,將馬栓住自由吃草,從懷裏掏出一卷《六韜》,反複讀背起來。由於紙張沒有普及,一卷竹簡這就幾百字,記不了多少東西,所以他每日帶兩卷,背一卷,複習一卷,早就把整本書背的滾瓜爛熟。

  郡別部司馬刑舉大搖大擺走過來:“牽招,你還看書?受傷了不好好休息!”

  牽招聳了聳肩:“不看書幹嘛,敵人才打了敗仗,不可能很快卷土重來,至少目前是安全的。”

  刑舉:“真是個大膽的人,也不怕敵人摸河來。”

  河對岸不時有流民出現,尋找著過河的途徑,其中不少是與牽招口音相似的同郡人。

  這牽招本就是流民,對他們滿是同情。

  然而縣裏有著嚴令不許放大規模流民過漳水,對少量流民,必須卸下武器,仔細甄別,以防止黃巾奸細混入。

  牽招雖然十分想放流民過河,但作為偵騎隊率的責任感,讓不敢違抗上級命令,因為起半個月前,發生一起事故:

  縣裏十幾個偵騎、鄉勇出自憐憫,放一批“流民”渡過漳水。

  哪想到異變陡生,過河“流民”打開包裹,取出刀劍,殺向放他們過河的人。漳水南岸草叢中,埋伏的數百黃巾呼啦啦的轉起站起,搶渡漳水。更遠處,數千黃巾奔跑著向漳水衝來。官軍吹響了緊急集合的號角。

  回想起那一戰,牽招心有餘悸,那是他第一次參加的上規模的戰鬥。黃巾軍近千人乘坐著簡陋的船隻、甚至木筏,用木頭做撐杆或槳,大吼著“黃天當立”“道國昌盛”,前赴後繼衝殺過漳水。

  一名黃巾渠帥,名叫張牛角的,騎著高頭大馬,親自堅守河灘陣地,待到人多之後,又親自衝陣。一時間刀槍如林,箭矢如雨,官軍步弓兵的陣線一退再退。

  眼看官軍就要崩潰,別部司馬刑舉帶著郡裏的援兵終於趕到,發動手中全部五百騎兵,從兩翼衝擊登陸之黃巾,生生將黃巾衝擊崩潰,生生將黃巾攆入漳水,那渠帥張牛角,也中了兩箭,拚死逃了。

  一場血戰下來,黃巾投入三千多人,官軍投入二千多人。黃巾千餘人死在漳誰中與北岸,官軍、鄉勇亦可損數百人。

  漳水流血漂櫓,為之血紅。牽招作為騎兵參戰,十個鄉黨夥伴騎兵,死了三個,餘下個個帶傷,他自己身上也中了兩箭、一刀,養了幾天才好些。

  牽招命大,射殺、砍殺十數人,但大部分屍首都隨漳水而飄走,小部分牽招讓給了戰死的澤胞。給最後算下來得首七級,一躍從騎兵什長升級為騎兵隊率。

  。。。

  刑舉帶著十多個人在漳水看了半響,忽然想起一個大問題:“天殺的太平道,如此豈不是誤了春耕!”

  牽招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刑舉一把搶過牽招手中之書:“知道你點子多,快想想辦法!”

  牽招把手一攤:“能有什麽辦法,府君大人天天想著調走,能夠保住漳水防線不丟就已經是你的水平高,哪會想耕田。”

  刑舉:“也難怪府君想著走,安平國、清河國郡城被攻下,國相倉皇逃走,聽說幽州廣陽郡那邊也是。

  逃過來的人都說冀州黃巾有數十萬人,幽州黃巾二十萬,是個人都害怕想逃走,府君也難免。”

  牽招有些惱怒:“你是不高興我從安平郡逃走?”

  刑舉沒心沒肺地笑著:“嘿嘿,我可沒說,是你自己說的。”

  牽招年少氣盛,哪裏容許別人看不起,一把抓住刑舉手臂,就要扭打。

  刑舉怒道:“君子動口不動手,牽隊率,不可毆打上官!”周邊數十步內都無官軍,刑舉心裏砰砰直跳,擔心被打了。見牽招不在動手,才長舒一口氣,“牽小子看來比以前懂事多了,問你正事,到底春耕怎麽辦?”

  牽招丟下出兩字:“屯田!”

  騎馬就走。

  。。。

  劉備的十餘較大船隻,配合了黎陽營的小船,全副武裝,順著清水而下,沿路經過內黃、魏縣、廣宗。

  廣宗本有木質浮橋二座,名為界橋,連通清河國與巨鹿郡、安平國,原本是官道所在,現在亦為黃巾軍守備重點,有二千黃巾駐守。

  劉備則派遣王翁將水軍,放火船於上遊,順流直下,引起混亂,自己則與吳嶽將騎兵數百,趙浮將步兵數百,突襲對方營寨。一戰而破之,奪其糧草輜重,燒界橋。

  同行的楊璿讚歎不已:“我大力推薦盧植為北路軍統帥看來一點沒錯,平亂之總體方略,來自於盧尚書和劉侯,就應以盧尚書為北路軍主帥,以劉侯為側翼。如今一戰都大破黃巾兩郡之間的聯係,繳獲船隻,燒毀船隻各數十,真是大功一件,老夫甘拜下風。”

  劉備則當仁不讓,將俘獲的輜重全部納入自己麾下,隻給楊璿留下一點。

  楊璿氣笑了:“剛剛誇你,怎就變了一個人?不是我也出了數百人麽?”

  劉備:“送你去渤海郡上任,不收點過路費,豈不是對不起我部下的傷亡!”

  如果說幾年前才穿越而來時,劉備對是否爭取大位還有疑慮,現在,他正逐步擺正穿越者的位置,無論是為平城縣令,還是靜海亭侯,雖不能改變大漢,卻能夠改變自己治下。為了讓跟隨自己的人過得更好,團體向心力更強,劉備不介意損郡縣而肥劉家,不得不挖大漢牆角,挖同僚的牆角。

  他要挖的,當然不止一點輜重而已:“楊太守,船做穩了,我們到廣川縣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