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張角的歎息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312
  光和五、六兩年,春夏之季連續全國性幹旱,秋天卻暴雨淋漓,各地農作物減產十分嚴重,餓殍遍地,流民四起。

  太平道遂深入廣大集鎮鄉村傳道,一麵救濟窮人,更多則組織流民‘吃大戶’。

  程遠誌、鄧茂發現,冀州的流民若不能從章武、靜海渡過拒馬水、易水、泒水北上幽州,人口偏少的幽州太平道就得不到冀州太平道的支持,顯得薄弱、孤立。

  同時,幽州太平道的活動,也難以策應冀州地區張角兄弟。

  起初,程遠誌、鄧茂選定漁陽、廣陽、冀州渤海為基礎的原因,是渤海灣西部低地屢次遭到海侵、洪水年年夏秋泛濫,湖泊沼澤遍地,流民聚集,官府力量無法達到。可這幾年,形勢鬥轉,先是祁胭所部烏桓數千落,安置到渤海郡沿海低地,接著就是劉備建設靜海亭。

  張角曾經失望地歎息:“劉備、祁胭脂這對‘狗男女’生生把冀、幽二州太平道最方便的交通要道搶走,相當於抓住了我一隻手,抓住了程遠誌、鄧茂二人的卵蛋啊!”

  張角的話一點沒錯,之前,從巨鹿郡到漁陽郡海邊到有一條隱秘的大道:從巨鹿郡出發,沿著漳水,一路向東北穿越安平郡、河間郡就可到到達渤海郡北部、漳水與泒水之間的法外之地。然後,隻要渡過巨馬水、易水、泒(gu)水,或者駕一支小舟沿著渤海近海,都都可到達漁陽郡靜海。

  程誌遠歎道:“天公,可惜漳水與泒水之間被祁胭脂占據,靜海為劉備占據,沒有州郡給的通關‘傳符’一律不許通過。”

  靜海亭候的從騎沿巨馬水巡邏,船隊控製了渤海近海。

  張角:“我太平道有十好幾個道士被抓起來作了勞役,甚至直接殺掉,這些都是負責傳教的布道者,是火種!可惜還沒有燃燒就已熄滅!”其中不少道士是張角的徒子徒孫,每死一個都足以心痛。

  讓程遠誌氣的牙癢癢則是大批流民被遣返、攆走,隻能向上遊繞道幾百裏,走涿郡:“涿郡亦有檢查,數百人隻要分批次搞到傳符,雖然麻煩,也能通過,上萬的冀州流民從此無法自由遷移,直接弱化了幽州黃巾的實力。”

  張角斬金截鐵地說:“必須除掉劉備!給你50力士,作練兵基礎,謀刺殺劉備!”

  力士是太平道數年之間積累組織的精銳,每一個都有數人之氣力,此外多數服過兵役,有些甚至打過仗,乃是張角準備作為起事的骨幹,與負責傳教的各級道士一起,相當於太平道橫行數州的兩隻腳。

  程遠誌:“劉備此人,軍旅出生,屬下騎兵極其精銳,隻有力士,怕難以力敵!”

  “哈哈,師兄怎的長他人力氣,滅自己威風?”一個銀鈴般笑聲由遠及近,初時仿佛極遠,隻幾步路時間,就在耳邊。

  來人穿一聲嫩黃色衣裙,飄飄若仙,腳步輕盈,隻是帶著頭罩,看不清麵貌:“願為天師效勞,誅滅此僚!”

  程遠誌看了一眼,就心魂震驚,臉色發紅,急忙低下頭。

  張角喜道:“聽說那人最好女色,有馨曦去,必然手到擒來!”

  程遠誌低著頭說:“師妹功夫又有精進,隻是劉備此人甚有能力,出入皆有護衛相隨,怕是不易於。”

  馨曦嘻嘻笑著,臉上閃過不易察覺的冷厲:“若容易,又何必我出手!”

  。。。

  張角、程遠誌之所以圖謀刺殺,除劉備擋了路,更重要的原因是糧食價格節節高企,冀州、幽州每石都超過100錢,冀州災民極多。

  災害,對張角而言既喜又憂,喜得是大漢越亂,他的機會越大,憂的是原本打算明年將信徒聚集到冀州,以便起事。可冀州、兗州、豫州等地的災民多到難以養活的地步,張角存糧不多,不得不先將信徒送到幽州、青州、揚州等地就食,既是保存力量,也出自於一些憐憫。

  在程遠誌陪伴下,張角親自到靜海外圍探查過,為整整齊齊,長勢喜人的上十萬小畝的水稻所震驚,聽說劉家粟麥小畝產2石,稻穀3石,更是饞的流口水:

  “靜海的稻麥粟長勢,為何不受影響?你們的沽水三角洲為何就嚴重減產?”

  獲得幾個傳符,對張角並不難,他親自深入靜海的港口,觀看琳琅滿目的貨物,把玩少見而昂貴的奇珍;從外圍窺探冶煉、鍛造、造船、紡織、造紙等工坊;遠遠凝視成群的馬匹牛羊。

  這一切,讓張角逐步理解程誌遠對靜海和劉備的執著,心裏暗自揣摩:“劉備此人不凡,且所圖非小!看樣子多半識破了程遠誌。若不殺劉備,就是危險啊!”

  可惜劉備並不在靜海,刺殺隻能延後,讓人失望。

  。。。

  靜海亭並非不受影響,隻是總體問題不大,原本劣勢的低窪地勢反倒成為優勢,完善的湖池、溝渠係統減少了水旱災害的損失。

  靜海亭候家的田土,從光和三年2萬小畝,到四年超過10萬小畝。雖然劉家部曲、佃戶、糧食產量,呈現爆發式增長,部眾依然比祁胭脂的少得多。

  為了不被美人鄙視,光和五、六年劉備繼續努力,實現了開墾田地30餘萬小畝的目標,夏糧產量達到20萬餘石,如果加上秋天成熟的稻米,預計可實現年產糧80萬石的目標。

  當然,80萬石並非都是劉家這個大地主所有。

  為了調動佃戶們的積極性,也為了凝聚人心,光和六年初春,在劉備堅持要求下,耿氏、王榮、王伯、簡雍等分別牽頭落實“聯產承包”製度,以什戶為基本單元,依人數多寡承包相應的土地,簽下10年的長期承包協議,劉家6成、佃戶4成來分配糧食產量。

  按理說這個十分之六的稅率非常重,佃戶們應該怨聲載道,實際恰恰相反,歡天喜地,沒有一點不高興。

  在大漢大部分地區五口一戶,每戶一百小畝,可以算中等之家。在靜海,劉備提供大量的牛、馬、驢以供耕作、拉磨,這就極大地節省人力,因此每戶平均承包耕地在150小畝以上,加上農家肥的使用和稻米的引入,每戶的收入實際更多。

  此外,劉家承擔了口賦、算賦,佃戶們可以大膽的生娃,更好的供養老人。開辦了大量工坊、店鋪,組織了騎兵、運輸隊、船隊,勤快的佃戶農閑時還可額外獲得一大筆收入,不勤快的農戶也可以通過為劉家服徭役來免除更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