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唐姬與荀彧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533
  唐衡是幫助孝桓皇帝除滅外戚大將軍梁冀的領頭五宦官之一,之後五人同日封侯,稱“五候”!當年盛時,其弟唐珍曾任司隸、太常、司空,兄唐玹曾為京兆虎牙都尉、京兆尹,權勢熏天。

  唐衡已經故去十餘年,一朝天子一朝臣,唐家雖早已不如當年之盛,依然是高門大戶的宦官黨骨幹。張讓入宮之初,多受這個同郡老前輩的關懷,張、唐兩家關係親密,互為婚姻。

  何進去張、唐兩家,是要完成一個事關前途的重要政治交換。

  。。。

  皇帝劉宏常說“張常侍(張讓)是我公,趙常侍(趙忠)是我母”。因為這兩人是保證他皇帝權位的最內側守護者,在宮內要通過兩人掌握、領導宦官,對朝中要借助二人直接或間接掌控尚書台和指揮軍隊。

  何貴人對張讓更是尊崇備至到無以複加的地步,不僅是公,幾乎又當爹、又當媽。

  之前,何貴人在宮中,常處於宋皇後、曹節的不斷威壓、挑釁、拿捏之下,早不保夕,擔驚受怕。幸虧有張讓等的庇護和多次轉圜,才能不冤死井中,不倒台,並常受皇帝寵愛。何進、何貴人為了固寵,將幺妹何秋月嫁給張讓之子太醫張奉,這層親屬關係是何貴人、何進與張讓相互信任的紐帶,何家發跡的重要原因。

  現在,何貴人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當皇後,讓兒子劉辯做太子,可何家沒什麽關係和積澱,何貴人本人除了姿色之外,並無多少才幹,就更加需要依靠張讓等中常侍不斷在皇帝麵前吹風。

  商業夥伴的長久在於取長補短,各取所需。

  可惜何家沒什麽可以給予的。論錢財,張家遠勝何家;論官職,何進的太守雖然與張讓的中常侍都是兩千石,在皇帝心中的情分卻遠遠不如張讓這個近侍。

  宋皇後倒台已經一年了,皇帝卻沒有立何貴人為皇後的動靜,反而廣納嬪妃,讓何貴人充滿了危機感。

  何貴人為不愧是商賈之家出來的女兒,表示誠意,悄悄提出,讓兒子劉辯娶張讓親近族人之女。就好比用企業未來的美好前景,向銀行要求現在貸款;又好比某企業為做大做強,拉投資人、合夥人入股。

  恰好,張讓現在有錢、有地位,擔心未來:若皇帝動搖,開了黨禁,張家等宦官怕是將麵臨瘋狂反撲。

  兩邊一拍即合,於是有了何進的潁川太守。

  這時出了意外。

  趙忠得知了兩家打算,強烈要求把趙家的女子送一個進來。張讓當然不肯,兩邊僵持不下,誰也不讓誰。何貴人從中轉圜,張讓、趙忠都怕事情鬧大,曹節得知後塞曹家女子入宮,最終各退讓一步,共同認可了趙忠的建議:兩家都不選女子入宮!而是在其他宦官的適齡宗女中先行悄悄挑選,以做備用,反正劉辯才4歲,能不能順利長大還難說,現在不急。

  如果劉備在場,一定會驚呼“博弈論”“囚徒困境”,兩邊互相不信任,都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也沒有造成最壞的結果。

  事情就擱置下來。

  。。。

  皇帝不急,太監急。太監不急,皇妃急。

  宋皇後“死”後,何貴人與董太後分理後宮,皇帝新放飛自我,新選了一大批十幾歲的良家女子入宮。何貴人深知道以色侍人,色衰則愛弛的道理,麵對一群十五六歲的新人,廢寢難安。

  雖她還不到25歲,遠遠算不上色衰,經過宋皇後從受寵,到冷落,到身亡的悲劇,深知道皇帝多情多欲,易移情別戀的性格。要求何進主動出擊,抓住機會。

  在張奉陪同下,何進挑來挑去,在一群粉嫩的小baby中,挑中了唐衡從弟唐瑁的女兒。原因嘛,其一是唐瑁的女兒的確粉嫩乖巧。

  第二嘛,一旁當介紹人的太醫張奉(張讓之子),聲稱唐瑁在一眾宦官黨中也算有些才學,名聲也不錯,日後可少些事端。

  唐瑁找了個儒生,煞有介事算了一番生辰八字,結論當然是和和美美,前途無限,多子多孫。之後何進獻上文定之禮,雙方互換信物,還需要有證婚人,這莊婚事才算定下來。

  唐瑁指著那算八字的儒生說:“這位是荀淑的兒子,八龍之一的荀緄。可做女方證婚人。”男方證婚人自是張奉父子。

  何進很不高興,完全不拿正眼看荀緄:“你怎麽不知死活,引黨錮之人與我相見?”

  唐瑁急忙解釋:“荀先生學富五車,其子與我家常侍之女十幾年前早訂好了娃娃親,準備過年時就完婚,到時候還要請府君大駕光臨。”

  原來是唐衡的女婿,何進臉色稍緩和:“到時候再說。”

  荀緄一聲招呼,當下走出一個麵如冠玉的少年,下拜到:“荀彧拜見府君,拜見諸位長者。”

  何進本不想見,但既然來了,也不好當麵打臉斥退,仔細打量起來,見荀彧十六七歲年紀,恭敬有禮,長者不讓起來,他就保持拜見的姿勢,端端正正地拜伏在地:“起來罷,地上涼。”

  當即問他讀了些什麽書,在家做什麽事。

  荀彧語氣不疾不徐,娓娓道來,聲音清脆,既不緊張,也不顯得拘束。

  “是個中庸端正的性格,荀家子弟,門風嚴謹,學問也不錯。”何進見他溫潤如玉,沒有官宦子弟常見的叛逆、跳脫,估計不會主動生事端,相貌也不錯,就有些喜歡,至於學問,何進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也沒敢提問。

  唐瑁當即打蛇隨棍上:“府君幕府應缺人,不如讓他當個幕僚。”

  何進有些遲疑,問張奉:“不是被黨錮了麽?”

  張奉說:“本來黨錮隻禁錮父子、兄弟、門生故吏,論斬衰,荀彧不是嫡子嫡孫,不在禁錮之內,也不妨礙。

  可惜曹鸞上書之後,陛下大怒,五服之內都被禁錮。”

  何進故做無奈:“我初來此處,正是用人之際,親家公如今賦閑在家,不如先隨我做個掾屬。

  至於荀彧,既被禁錮,如之奈何?”

  “全憑府君做主!”唐瑁大喜,轉眼看了看荀彧,對何進說:“要不先讓彧兒跟我辦事,多個曆練。”

  。。。

  何進卻不過情麵,回來問計於劉備:“若任用了黨人,被曹節一黨追究,豈不是罪過大了?”

  劉備見何進終於用了黨人後裔,而且是王佐之才的荀彧,心裏也有些寬慰,嘴上隻是嚴厲:“可以有俸,不可以有官秩!出了什麽問題就說是唐瑁的主意,府君不知情。”

  意思是官員名冊上不能有,功曹也不記錄荀彧的檔案,工資可以拿,事必須做,比臨時工還臨時工。

  “不錯,但還有隱患,唐瑁年紀也不小了,一有差池,難免蹉跎幾年。”何進思索片刻,覥著臉說,“不如在賢弟屬下做事?”

  劉備以為何進是讓唐瑁在自己手下做事,自然答應下來。

  第二日一早,荀彧前來報到,劉備才知道何進既不願意擔責任,又不願意被張讓、唐瑁背後說閑話,更不願意唐瑁被荀彧牽扯,是要劉備替他擔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