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檀石槐畫了一個圈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338
  “這是什麽話?小心被別人聽見了打你小報告。”劉備原與徐榮並不熟悉,擔心是夏育派來的探子,說話就透著謹慎。

  徐榮滿不在乎:“已經夠慘了,還能怎樣。熹平四年你給了500俘虜,做哥哥的嘴上雖然不說,但心裏感激讚歎。哪知道回去之後,夏校尉隻給我分了50級,大頭都給涼州人!如今更是愈演愈烈,最好的馬匹、兵器,最多的錢糧,都給涼州人,其次才是我們這些幽州人。要知道以前都是一碗水端平的。”

  500俘虜,涉及到劉備一件無比難受的事情。

  在前年初春,幽州刺史陶謙聯合夏育剿滅入塞的鮮卑昂山部,董旻、胡軫、徐榮強行索要俘虜。劉備當初給的是身強力壯的俘虜。夏育要麵子、圖賞金,全部砍頭,以向朝中上報斬獲首級數。在對方並無太大反抗意誌情況下殺俘,簡直反人類。

  那可是五百鮮卑人,作戰雖然不是精銳,牧馬養羊個個都是好手,可以用來挖礦伐樹、修路築城,在人口稀少的幽州是很大的財富。若圖省事,賣給難樓王至少能換一百匹烏桓馬,運到中原去可以賣一千萬!

  劉備肉痛了一炷香時間:“可從外麵看來,寧城的部隊越來越精銳。”

  徐榮:“夏校尉有段公支持,壓得幽州各郡守低頭多給錢糧,錢糧多了部隊自然精銳,於是雄心廣大,誌欲掃滅鮮卑。隻是段公年齡漸長,若各郡詆毀則不能持久,所以夏校尉急於用兵,欲以勝利堵住各郡守悠悠之口!”段公既段熲,段紀明,涼州三明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是安定西羌,剿滅東羌的首功之臣,曾為太尉,亦是夏育曾經的頂頭上級。

  兩人吃吃喝喝,至於微醺,總算打開了話匣子,從遼東、玄菟的塞上風情,聊到河南雒陽的都城繁華,從陰山南北的攻守地理,到淮陽丘陵的東夷叛亂。

  劉備:“兄既不讚成夏校尉的激進軍略,為何還要為之效勞,將軍難免陣上亡,就不怕萬一麽?”

  徐榮歎息一聲,望著天上殘月:“於軍中為司馬者,既刀刃也,無法控製刀刃砍向何方。若遇堅石、鐵棍,明知必折,亦必不退讓,也隻有折斷以報國家!”

  劉備:“徐兄是真正的軍人!”

  一個白衣文士幽靈般出現:“好啊,總算被我抓住!劉備、徐榮,你二人在此說什麽悄悄話?姓徐的我可是聽到你誣蔑夏校尉!”

  徐榮瞠目結舌:“沒。。。沒有,我隻是找幽州同鄉喝喝酒,敘敘舊。”

  這文士正是劉備的老熟人、老仇家,西鄉劉氏劉慶:“他是匈奴中郎將屬下,你是烏桓校尉屬下,中間相隔上千裏,有什麽可以敘舊的?嗯!

  你好不曉事,校尉大人待你不薄,你卻勾結外人,誹謗大人,我這就去找大人說去。”

  徐榮啪一聲把酒碗掉在地上碎了,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都怪我魯莽,如何是好?”

  劉備說:“何必憂愁,臧中郎將屬下正缺徐兄這樣能征善戰的宿將,不如與我同去?至少能保證原有官階。”

  徐榮也不猶豫,第二日一早就掛印於梁,帶著十幾個親近軍吏、士卒跟著劉備西行。

  。。。

  李浩、士仁一路走來,上穀郡、代郡還能看到大片的樹木植被,進入並州平城之後,樹木逐漸稀少,天氣卻越發幹冷。

  平城即後世大同,漢高祖數十萬人曾被匈奴冒頓的騎兵圍於平城東北的白登山,之後用陳平計,重金賄賂閼氏,才得以解圍。

  平城以北的塞尉,見到劉備等人時大吃一驚:“你們怎麽走這邊,為何不走桑幹河以南?”

  劉備:“都是陰山之南,長城之內,固若金湯,有什麽問題麽?”

  “又來了,通知士卒準備戰鬥。”塞尉指著遠處突起的狼煙,“劉大人,徐大人,兩位不如帶人暫且入城塞一避。”

  沒等劉備繼續發問,徐榮說:“快,快入塞,否則就來不及了。”

  200多人剛剛入城塞,就見北方煙塵大起,不一會,成群結隊的鮮卑人奔馳而來,竟然有數千人。

  見鮮卑騎兵如入無人之境,劉備站在城頭上頗為憂慮,剛才想到白登之圍,還笑高祖數十萬人被圍困於白登山,如今就輪到自己了:“北有陰山、長城,難道都沒有作用?就讓大隊胡騎隨意馳騁?”

  徐榮正要解釋。

  忽旁邊一個高大的戍卒插嘴:“聽說幽州從右北平郡到代郡、上郡都隻有狹窄山穀可通過。雁門郡則不同,陰山在此突然平緩,並有一個寬數裏到十多裏的山穀用兵孔洞,雖然大漢修築了長城,但在鮮卑人一直不停的破壞下,早就起了十幾個大口子。如今長城已失去阻敵之用,隻能做烽火台。”

  劉備見這人身高八尺餘,紅臉有須,孔武有力,卻隻穿了一身皮甲:“說的不錯,你是何人?”

  “在下河東解縣關壽,字長生,為強弩隊伍長。”

  。。。

  大青山脈、彈汗山下

  靜默空曠的北方,隻有潔白的雪原,不見飛鳥,亦不見走獸,隻有同樣白色的帳篷。

  其中最大一頂帳篷裏,密密麻麻擠著大大小小上百部落首領。

  檀石槐用低沉悠揚的聲音說著:“數年來,我大鮮卑的勇士,不顧傷亡,不斷入塞,目的是什麽?”

  和連:“自然是入主中原,打到雒陽去!”

  檀石槐:“和連說的對,但也不對!

  大鮮卑與大漢之間,是從東往西是大鮮卑山、燕山、陰山、賀蘭山、天山。如此廣闊萬裏,從什麽地方打?”

  眾首領七嘴八舌,有的說攻擊遼西郡、遼東郡,有的說入右北平郡,有的說占據河套,有的說突破天山。

  檀石槐咳嗽幾聲:“草原苦寒,山脈北坡平緩、幹燥,到處是大片的草原和少量灌木叢,是我大鮮卑的牧場。南坡則溝壑深峻,有不少河流衝刷出來的河穀,便於耕作,是漢人的田野。

  漢人在險峻處建築城塞,在山嶺上修建長城,用強弩據守城塞。諸位首領不斷南下抄略,勇士們不斷流血,卻沒有找到大鮮卑的牧場。

  大家說該怎麽辦?”

  東部大人之一的慕容遠來說:“大汗說打哪裏我們就一起打哪裏!”

  和連本欲說打遼西,見狀隻好附和:“父汗馬鞭所指,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檀石槐的手指,從東麵大鮮卑山,到西麵阿爾泰山,又返回來,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這是一片流著蜜汁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