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熹平六年的徐榮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138
  “兩年不見,別來無恙乎?”擔任上穀太守之後,陶謙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上了一個層次,給人躊躇滿誌的感覺。

  祁胭脂無奈的瞪了劉備一眼,接過孩子,往邊上走了兩步,讓出地方。

  “府君安好。”劉備立即恭恭敬敬的拜了兩拜,“若不是府君提攜,備隻不過一個隊率。快把給府君的禮物拿上來,都是些南方特產。”錢到不多,隻有十金。

  陶謙:“哈哈,玄德你來了,我已很高興,帶什麽禮物。喔,竟然有江淮的橙子,有心啦。”

  陶謙拉著劉備的手臂,兩人撇下眾人單獨走著:“兩年前你比我矮一個頭,如今一樣高啦,孩子都有了,已是真正的大丈夫!

  收到你的信,我就著手準備,除了上穀烏桓的五十騎外,還給你準備了五十漢騎,都是在下落縣跟你打過仗的老兵。在幽州是本土作戰,鄉裏鄉親的,遇事大家都會幫忙。到了並州就是外州,人生地不熟,多準備點家底才安心。”

  “府君的拳拳愛護之心,備沒齒難報萬一,一定多在臧中郎將和兩位袁公麵前美言。”劉備繼而把近兩年來經曆,揀選重要的說了。

  陶謙:“雖然有盧尚書和袁家照顧,但雒陽風波詭異,清流與宦官,外戚之間,矛盾無已,稍不注意就會禍及自身和家族。你願意離開雒陽,回到州郡我是讚成的。然而邊疆兵危戰凶,為何要主動來受這個罪?“

  劉備:”鮮卑日後必定是中原勁敵,若不能獲得勝利、保衛桑梓,幽州父老難安,我亦心中難安。“

  陶潛:“你和公孫伯珪一樣,都有掃滅鮮卑的之智,得此虎臣,是國家的幸運。

  你看我的耳朵、手,上穀苦寒,我一個南方人,每到冬天就生凍瘡,真想回南方去啊。上穀民生凋敝,夏育卻不停要求壯丁、兵械、糧草、金錢、馬匹,牽穆又調走了,手下缺乏能臣相佐,要不是北方戰事緊張,我真想撂挑子不幹了!”

  劉備:“盧師在守九江、廬江時,也不習慣南方的氣候。我一定找機會向袁公進進言,南方江淮、荊州蠻人聚集,江南山越眾多,處處都是用武之地,正需要府君這樣的鷹揚之守相。”

  。。。

  眾目睽睽之下,祁胭脂隻能說些沒營養的話,如感謝劉備賣給的農具、糧食,如水庫又修了多少個,烏桓人的生活過得怎麽樣,如祁濟帶領的50烏桓騎兵都是精銳,不可折損太過。隻有兩雙會說話的眼睛,水汪汪的的,淚水隨時可能流下來。

  劉備也無法當眾作出親密的肢體動作,隻能抱抱孩子,輕言細語一番。

  又在禮物中留下一封信。

  。。。

  自上穀郡之沮陽,向西北行過廣寧,緊接著是烏桓校尉駐地寧城,由於靠近鮮卑,時常有小隊鮮卑騎兵從小路入境,去寧城的路上時常能看到行進中的邊軍。一個個塢堡代替了原本的裏牆,鄉勇們精神抖擻地巡邏著,老遠就跟劉備部熱情地打著招呼。

  典韋:”寧城周邊的部隊極精銳,怕是遠在上穀郡之上。這些塢堡鄉勇也非常不俗。“

  “烏桓校尉屬下數千人都是常備軍。”劉備也暗暗讚歎夏育治軍之才,兩年時間,怕是已經完全掌控這些精銳了,兵器、鎧甲也多新置。

  夏育在偏廳接待了劉備一行,稍微寒暄,就恥笑道:“聽說你部隊裏有幾十個毛都沒長齊全的小孩,是來旅遊的,還是上戰場的?”

  劉備:“我亦十五從軍征。他們年齡小,可塑性強,學習快,也沒有老兵油子的壞習慣,隻要一兩年時間就能成長起來!”

  夏育:“何需一兩年,到秋高氣爽、糧足馬肥之時,我們就與鮮卑一決高下!”

  劉備:“羌人雖勇猛善戰,各個酋長各自為政,一盤散沙。鮮卑人勇猛不下羌人,且檀石槐勇而智,號令統一,組織嚴密,強如同前漢之匈奴,沒有10萬大軍,恐怕難以取得大勝,沒有數年時間恐怕無法使之四分五裂。”

  夏育:“檀石槐的王庭,就在寧城西北數百裏遠,方便他抄略漢地,也方便本校尉反擊王庭!這些年從未有漢將深入草原、大漠,檀石槐肯定想不到!本校尉打了二十年仗,比你歲數還大,輪的著你教我?你不過一個文士,碰巧立了些功勞,論練兵打仗你還要好好再學幾年!”

  。。。

  熹平六年、春節

  熹平年間最後一個春節,在寧城度過,夏育雖然讓部下安頓劉備部250人,卻並沒有請他們吃年飯的自覺。

  明眼人都能看出,夏育對劉備的深深不滿,更不要說夏育的部將胡軫、董旻等人。

  胡軫:“校尉大人為何對劉備如此冷淡,甚至故意吩咐不給準備飯食?”

  董旻:“你看不出來麽,恨屋及烏,校尉大人是對陶府君不滿,怨恨他不給足兵丁、糧草,前些日子還參了一本。”

  。。。

  劉備也不缺這點錢,自掏腰包,殺豬宰羊,以慰藉士卒之苦,熱熱鬧鬧過大年。

  祁濟一邊吃著羊腿,一邊抽空說話:“大人做的羊,就是比草原上的好吃。咦,為何夏校尉為何如此怠慢?都不請我們吃年飯,太小氣了吧。大人是巫師般的智者,聽不進去大人的建議怎能擒殺草原的虎狼?我烏桓與鮮卑習性相識,以難樓王對鮮卑動向的了解,出塞也屢次失敗,夏校尉就是條混江龍,在草原上也不是飛鷹的對手!”

  “夏育為何一心求戰?我也不清楚。”劉備現在清楚了,因為前來吃年飯的人遠遠超過本部250人。

  劉備屬下不少人幫駐紮寧城的士卒帶了家信、錢、土特產。寧城的士卒們,多是幽州人,聽說有肉吃,紛紛以找同鄉為名,前來蹭吃蹭喝,劉備也來者不拒,肉一人二塊,羊肉湯管飽。

  就連夏育屬下別部司馬徐榮也偷偷跑了過來訴苦:“賢弟,你是不知道啊,我們幽州人,如今在寧城是二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