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王朗華歆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244
  “袁滿死了你笑什麽?”對坐一人短小精悍、眼神銳利,乃是宋奇的姻親、死黨曹操。

  宋奇:“嘿嘿,我笑他自作自受,帶傷上陣,不作死就不會死。”

  曹操知道,宋奇曾與袁滿曾經因為女人起過衝突,本來宋奇是不怕袁滿的,可沒有料到袁滿轉身搬來袁基、袁術兩位堂兄當救兵。結果早已注定,袁基一路勸架,袁術一路逼迫,宋奇被袁滿逼著脫了外衣,在宵禁的雒陽城門外學了半個時辰後狗叫,留下了終身難忘的陰影,淪為洛陽公子圈的笑料。

  “怕是不會這麽簡單吧!”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曹操以己度人,認為宋奇絕對不是輕易就算了人!

  宋奇嘿嘿直笑,昨天袁滿去青樓,本來沒想著一定要嘿咻。宋奇偷偷讓姑娘給袁滿和隨從下了低劑量的春藥,然後就在高潮中泯滅了。隻是當然這件事情他絕對不給別人說的,即使知己如曹操也不說。

  袁隗整個人仿佛老了十歲,不僅殺了兩個隨從,對劉備、華佗也很嫉恨。

  現場調查發現,這些姑娘,幾乎都穿著女人香出產的半罩杯胸衣、細如發縷的***、細長光滑的襪子。

  女人香是劉備設計,張讓、何進占股的產品,生產和銷售胸衣、內褲、絲襪、胭脂等一係列女性用品,既有誘惑的產品也有保守的,由於仿製很容易,所以走得是精品高端路線,很為宮中嬪妃,世家大族貴婦人,鄉村豪族女子,高檔娛樂場所姑娘們所喜愛。

  有幾個姑娘招供說袁滿等人是看到這些若隱若現誘人之極的裝扮,才獸性大發、決定留宿的。這段時間,她們甚至因為穿戴女人香的產品,在天氣燥熱,大部分同類零售行業普遍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生意好了許多。女人們都稱讚劉備為婦女之友,姑娘們甚至表示他來可以打折!

  至於記恨華佗,完全是惱恨他既然有如此好的醫術,卻不接受挽留,不在雒陽做太醫,以至於袁滿舊傷複發時無法救治。

  知識決定命運,有時候太有知識也決定了命運多舛!袁隗公然表示禁止號稱婦女之友的某人日後踏入袁府一步,並要求袁家子弟不許與其來往。

  用袁隗的話說,如果不是考慮到盧植的麵子,一定把劉備貶官發配邊疆!

  遷怒於人,把自己看的高貴,把其他人看作螻蟻,或許是袁氏共同的特點,想當年袁安也是不畏權貴、守正不移、為民請命、直言上書的“狂士”,數世三公之後,汝南袁氏越發興盛,可再也沒有做普通人的自覺,與中下層漸行漸遠。

  。。。

  熹平四年,冬

  太學旁一個院子,袁術整治了一桌宴席,席間有許多世家大族子弟,如太常陳球次子陳琮、從子陳珪、徒弟華歆,如袁術從兄袁弘,弘農楊氏的楊弘等。。。

  袁術舉杯而祝:“這次宴會,目的是迎接新幾位朋友,東海王朗字景興,弘農楊弘,字文廣,一位是特進、光祿大夫楊賜楊公之徒,一位是楊公從子,具是經學大家。

  這是東萊劉繇,字正禮,太尉劉寵公之侄。侍禦史劉公山的同胞弟弟。琅琊趙昱,字元達。具以孝廉征辟為郎。

  這位是華歆,字子魚,也是太常陳公的徒弟。。。

  諸君,第一杯祝大漢繁榮昌盛。第二杯祝諸位前途似錦。第三杯祝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三杯下肚,酒力不行的袁弘,已是暈乎暈乎。他父親是袁賀彭城國相,與袁術曾祖父相同,平日關係雖說不上特別親密,但也算時常交往。袁弘還有兩位兄長,受黨錮之禍打擊,被禁錮,日子久了,做官的心思也就淡了,反正袁家富有,在家裏隱居讀書為樂,也逍遙自在。

  袁弘:“這滿盤珍饈,怕是要花千錢吧。我等一次就吃掉貧戶數月所掙的錢,真是慚愧!”

  席間眾人都很尷尬,除了趙昱家裏條件稍差,其他誰家不是大地主。

  袁術指了指劉備:“玄德何不開導開導我這兄弟。”

  袁隗禁止袁家子弟與劉備結交,當然令袁術很為難,但並未為難很久。與劉備合作的幾次馬匹貿易讓他收獲很大,不僅自己富裕,還給父親、叔叔孝敬了重禮,在父親袁逢眼中也變成有用的五好青年,家族地位直線上升。

  不僅如此,生意場上的磨礪,也拓寬了朋友圈,更使得他能放下公族子弟的高傲,暫時改變了直來直去、飛揚跋扈的性格,至少表麵上做到低聲下氣、折節下士,贏了不少士人的好感。

  劉備:“哈哈,恰恰相反,我們花的都不是貧戶的錢,而是富戶的錢!這是賣馬所得,一匹馬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貧戶如何買得起?”

  袁弘不同意:“富戶買馬的錢,還不是來自於貧戶。”

  劉備:“對啊,這些吃食,不也來自於貧戶麽?我與公路兄賣馬所得之錢,從富戶來,買貧戶的吃食,雇傭貧戶勞動,給他們相對較多的工錢,不就等於劫富濟貧麽?”

  袁弘清雋善辯論、頗著名於汝南,如今卻被饒得暈乎暈乎,當場就與劉備辯論起來。沒有剩餘價值理論的袁弘,哪裏是劉備的對手,不論怎麽責難,總能被劉備隨口化解,使得席間眾人都對劉備側目而視。

  王朗:“玄德言語之中,不引用《禮記》《春秋》之說,而用詭辯與儒者辯論,怕是走到了邪路上吧!”

  言下之意,不是儒家的,就是不對。

  劉備毫不客氣地冷笑:“物必格而後致知,你既不了解商旅、貨幣之道,就已經違背了《禮記》,如何能自稱儒者?怕是讀萬卷書,卻沒有行萬裏路,眼高手低吧。”

  王朗此時年少氣盛,當即就怒了,起身跟劉備辯論,被一旁的華歆拉住。

  王朗:“子魚,拉我做什麽?”

  華歆指指陷入沉思的袁弘:“正主都沒說話,你怎的怒起來?何況你不覺得劉玄德說得有道理麽?”

  華歆的聲音雖然小聲,但亦能聽見,劉備想起後世學過的典故,論華歆和王朗的優劣,說兩人一樣德行名望重於當世,然而華歆是量力而行,知道做不到就不做,免得自取其辱;而王朗,說好聽點就是秉承孟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說不好聽,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