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重病難醫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355
  “公孫司馬,鮮卑人近十倍於我等,我們快逃吧。”

  公孫瓚:“逃?把後背賣給對手逃得了嗎?我已經派人向太守大人報告,不出半個時辰,就會有大隊人馬前來支援。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拖住對方,而不是逃跑!”

  公孫瓚把韓當和另幾個部下叫來,吩咐如此如此,幾人領了命令各自去了。

  公孫瓚自己則帶著人下馬歇息,全然不顧前麵數裏外的數百鮮卑騎兵。

  鮮卑領兵的乃是諸部大人之一的慕容遠來,遠遠見著漢軍數十個白馬騎兵,心裏就是咯噔一下,說:“聽說遼西有個白馬司馬,勇猛善戰又詭計多端,莫非被我遇上了?”

  旁邊一個射雕者說:“大人何故遲疑?”

  慕容遠來謹慎地說:“這個白馬司馬曾經與左賢王、昂山大人都打過仗,這兩年還經常出塞攻擊我們,一身武藝非常了得,仿佛飛將軍李廣。”

  那射雕者年紀輕輕就做了百戶,正是自信、不服低的年齡,笑道:“幾十騎有什麽可怕的,大人安坐,我去將他擒來。”帶著數十人如旋風般衝了出去。

  慕容遠來沒來得及拉住,隻好說:“小心為上。”

  。。。

  公孫瓚見數十個鮮卑騎兵以分散隊形殺將過來,對左右說:“剛想找個辦法立威,就有人送上門來。兒郎們,上馬,錐形陣,隨我衝殺。”

  兩邊相隔百步,就開始互相拋射,衝到數十米就換成平射。

  雙方射擊速度、射擊精度接近,本來損失情況應該差不多。但漢騎的鎧甲更好,又配有馬鞍和簡易馬蹬,隻有兩三個倒黴蛋被射中頭臉倒下馬來,而鮮卑人卻有十多騎兵掉下馬來。

  緊接著,鮮卑騎一分兩半,呈弧形向兩翼包抄。

  公孫瓚則帶著所有人衝向右側。

  鮮卑騎兵沒有馬蹬,在轉向時,必須手腳並用,緊緊貼著馬。

  漢騎則由於馬蹬方便借力,在高速轉向當中,重心很穩,雙手也解放出來,射箭、長矛突擊、彎刀劈砍都不受影響。

  一個照麵,就將右邊的鮮卑騎兵幾乎全部打下馬來。那個百戶長、射雕英雄,舉起彎刀抵擋,卻被一個普通的漢騎一戟,連刀帶人挑下馬來,生死不知。

  公孫瓚幾聲呼嘯,漢騎分散開來,兩三騎一組,圍追堵截剩下的一半鮮卑騎兵。

  慕容遠來等人看得目瞪口呆。騎兵作戰速度很快,從雙方第一次拋射開始,不過一刻鍾,幾十個鮮卑精騎,幾乎被消滅殆盡。隻有幾騎,見機得早,拚命打馬回奔。

  不管前方還有數百鮮卑騎兵,公孫瓚任由部下追擊,落在後麵取出一個號角吹了幾聲,旁邊的森林裏也吹響號角回應,緊接著林中鳥雀驚起、煙塵浮起,好似有數不清的兵馬。

  慕容遠來吃了一驚,調轉馬頭,往回就跑:“撤退,撤退,長生天旨意我們撤退。”他的部落,人口並不繁盛,隻有數千人,南下本來就打著搶一把就好的心理,哪裏願意跟漢人打硬仗。

  韓當等從林中衝出,隻來得及殺掉落在最後的幾個老弱病殘,衝著前麵笑罵:“這些個鮮卑人怎麽如兔子一般膽小?這就逃了,我們還沒殺過癮呢!”

  公孫瓚嗬斥道:“少得意忘形,這事沒那麽簡單!草原上以力量、智慧定強弱,這些頭人皆狡詐健勇,此處山嶺起伏,地形狹窄,森林茂密,不適合大量鮮卑弓騎展開,所以他們逃走,是想誘惑我們追擊到北麵的平原上去啊。若在平原上,我們這點人,根本不夠人家塞牙縫!”

  雖然取得了一次小勝,公孫瓚卻高興不起來。在遼西為郡吏幾年來,他越來越感覺到邊事艱難,尤其是百多年前內遷烏桓到遼西郡,分割遼西屬國給烏桓人居住埋下了莫大的隱患,遼西烏桓雖然有不少人漢化很深,但更多的人保留了草原上的語言、習俗,並且經常翻山越嶺與草原上的鮮卑部落私下聯係、貿易,甚至婚姻。

  說是養虎為患也不為過。

  他現在最擔心的是,一旦大漢國力衰退,遼西郡北部、北部、遼西屬國,都將不複為國家所有,不複為華夏的土地。可這些年來,黨爭不斷,外戚們你放唱罷我登場,大多沉浸在爭權奪利上,無心治理國家。

  大漢就如重病之人,或許隻有猛藥才能治本。可用藥之人在哪呢?

  。。。

  雒陽

  以袁隗、袁逢三公九卿之尊,雒陽所有名醫,包括宮中禦醫皆被請來會診。

  可惜人越多,辯症越多,醫生們分成幾組,各執一詞,湯藥、針藥、膏藥換了幾種,都未起到設想的作用。

  劉備提出腸中一段生瘡(闌尾炎)需要開刀,沒有一個名醫同意。

  “老夫活了六十多歲,從沒聽說有開刀之術。”

  “肚子劃開,人怎能活下去!”

  “上古時期,也曾有過,但那不是醫術,而是巫術!”

  這就不好辦了,劉備的判斷是袁滿患急性闌尾炎,可他畢竟不是醫生,隻能算推測。而名醫們都不支持,推測就下降為無稽之談。

  更嚴重的,中原重視生,也重視死,解刨對屍體是極大的褻瀆,即使罪大惡極的重犯,也是允許家人、故舊收屍的,所以這個時代的外科,主要限製於接骨、挖瘡等,以至於遍數十多位名醫,沒人承認通過解刨研究過人體內髒。

  袁隗見名醫們各執一詞,想起多少年來隻有這麽一個兒子重病難治,淒涼無比:“上天啊,我是做錯了什麽事情啊,為何對我兒如此?隻要他康複,就是用榮華富貴,甚至用我的性命交換,我也願意。”

  眾人皆為之唏噓。

  袁逢拍拍袁隗肩膀:“隗弟,天無絕人之路,我讓人在十二門口貼榜求醫,大漢如此之大,必有名醫能夠治好滿兒。”

  。。。

  大半天時間,二十餘名醫生、道士、甚至和尚前來診治,卻沒人能提出超出原有十幾位名醫的看法。

  正當袁隗愈發沮喪時,一名相貌奇特的遊方醫生聲稱可以治療袁滿之病。

  這醫生脾氣古怪,也不自我介紹,徑直走到袁滿身旁仔細診斷。約莫一炷香時間,吩咐徒弟煮藥,自顧自取出一套刀具、一套針具,放在蠟燭上烤。

  袁隗奇道:“這位先生如何稱呼,可知我兒得了什麽病?”

  “鄙人譙縣華佗,字元化。令郎腸中有瘡,需要切除並塗藥。看他痛苦、衰弱的樣子,患病有一日了吧,救人如救火,等不得,必須馬上切除!”

  “不行!”袁隗、袁逢,諸位名醫異口同聲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