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再做刀刃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357
  幽州,廣陽,刺史府。

  陶謙看著眼前的少年,非常滿意,語氣卻淡淡的:“還行,個頭雖然矮了點,官服穿著還算精神。現在有一件要緊事,你若做好了,一定重重獎賞。”

  劉備:“請方伯吩咐!”

  曹豹給了劉備兩份竹簡:“仔細看看。”

  “鮮卑犯邊。。。圍攻祁縣,縣令牽穆、假司馬祖茂招募壯丁,守城五日、斬敵首三百一十三級。

  臣率領士卒五千餘,壯丁民夫二千餘。。。賴皇上洪福,臣等屢設奇謀,將士用命,扼其歸路,一破鮮卑於祁縣。回師駐守,星夜襲營,二破其於祁縣南。一日一夜追擊不舍,三破敵於赤城。由是北疆穩固,如若金湯,共計斬首二千五百二十四級、俘虜二千一百六十五人,解救被虜百姓上萬。

  上穀太守張安,輕進易退,中伏敗於雞鳴驛以北30裏,棄軍逃亡,死傷者千餘。唯下落縣令牽穆,涿郡假司馬祖茂,挽狂瀾於既倒,收拾敗軍,複追擊敵後,斬首五百二十六級,俘虜一千六百一十一人。護烏桓校尉屬下,亦追擊敵後,斬俘五百。。。

  特將此戰有功將士,名錄於後。。。”

  第一份竹簡,說的是戰爭經過,相互功勞,基本上與實際戰爭過程一致。劉備心中疼了一下,多少計謀都是自己想起出的,奏章上卻一個沒有,打了兩次敗仗的祖茂,都有功勞呢。

  從前看到後,終於在長長的有功將士名冊中見到了自己“涿縣劉備,年十五,斬首二十三級!擢為州典郡書佐,賜錢二萬。”本來不止二萬錢,但由於提拔了官職,賞賜相應有所減少。

  劉備:“二萬錢相當於3、4百石糧食,是州從事一年多的工資。劉備感謝方伯厚愛。”

  陶謙:“殺敵立功,是刀頭舔血、用命品來的功勞,當賞!”

  前麵劉備倒賣軍糧、買入馬匹,送給陶謙、曹豹的禮物,就是各1金。隻給劉備發2萬錢,陶謙都覺得不好意思,可奏章早已經發出,再改也來不及啦,陶謙隻好吩咐曹豹在其他方麵給劉備方便。

  劉備接著第二份表章:“臣幽州刺史陶謙、上穀郡下落縣令牽穆上奏:

  張平仲平時善於清談,疏於防範,各個要隘武備不修、兵力不齊,以至於鮮卑從白水道入,圍攻縣城、搶略四野。

  初時畏懼敵人如虎,既不敢聚集諸縣兵力以救下落縣,又不及時通報和支援上穀的他郡人馬,放縱鮮卑擊破涿郡援兵千餘人、搶劫擄掠鄉裏,以至於數萬百姓被搶,數萬被殺害、擄掠。

  而後張平仲見臣的援軍來,不遵守臣緩慢追擊、等待大軍匯合的方略。擅自追擊敵軍,急欲立功,導致中伏大敗。張平仲毫無勇氣、氣節,丟下敗軍帶著少數人逃跑,最後戰死上千人,受傷千餘人。。。

  如此輕進易退,無用兵之能的人,如何能在邊郡為太守?臣請將其調離上穀太守!”

  第二分奏章,完完全全是彈劾張平仲的,一句好話沒有。

  陶謙:“第二份奏章,要請牽縣令一起用印!”

  劉備心中一陣無語,他明明喜歡做好人,怎麽又讓去做壞人:“第二份奏章,會不會激烈了些?不擔心仇怨結大了麽?”

  曹豹:“玄德,你不懂。州刺史就是做監察工作的,必須做老實事、老實人,不能做老好人,否則一旦事情捅出來,而方伯如果沒有糾察、匯報,必定受到牽連!”

  州刺史權力很大,責任也很大。尤其是有倒查機製,各州刺史的都換的很勤快。

  陶謙:“此外,見過牽縣令後,就立即去沮陽。”

  “好。具體做什麽?”

  陶謙:“查賬!查張平仲是否有貪汙軍餉、收受賄賂等問題,以及他丟下部隊潰逃的證據,曹宏帶上三十士卒跟你一起去。”

  “明白了。三十士卒太多,容易被張平仲懷疑,十人就夠了。另外需要幾個善於算學的文吏,我這邊也帶幾個人。”

  “你小小年紀卻很周密,這就是用你的原因啦。好了,具體你跟曹豹、曹宏商量著辦。”

  看著太陽西斜,陶謙請劉備吃晚飯以示重視。

  席間,劉備想著這是最後的機會,厚著臉皮獻上一金:“有件事情想請方伯幫忙,您知道我娶了個烏桓女子做如夫人,從上穀回來,就帶了些難民和烏桓人,涿郡也有些貧困士卒沒有足夠的土地,我曾打算在涿郡買荒地耕種和放牧,但涿郡地價太貴,我又太窮,實在買不起。

  馬上春耕了,我有點著急,就想著廣陽、漁陽二郡南部,曾經遭過海侵、洪水,地價便宜些。可又不認識人,能不能幫忙介紹下?”

  陶謙見了禮物也很高興:“你這孩子,送什麽禮物!不就打個招呼的事情麽。明日一早,就讓曹豹陪你去郡守府聯絡。

  事先聲明,可不許借著州裏的名義過分強買強賣!巡查上穀之事,若能辦成,給你放十天假,半個月也行,你想幹什麽幹什麽。”

  。。。

  在曹豹幫助下,劉備買了漁陽郡沽水和巨馬水入海口之間一大塊靠海的三角洲,位置大概在後世的天津市中區一帶。由於海侵、洪水的慘痛教訓,加上那一片是數十年前才衝擊而成,多是河流分支、沼澤、窪地,極易被淹沒,長期荒蕪,根本沒有人買。

  漁陽郡主薄,也根本沒有測量過麵積,隻是拿出若幹年前的地圖,用尺子一量,估算可能有二千大畝,就做價10萬錢,歡天喜地賣給劉備。在他眼裏,海侵、洪災隨時都可能到來,這塊地就是廢地,這個少年就是某個大族一個不學無術的二愣子,不趁機抓緊時間把地賣了,哪裏去找這麽傻的人?

  夏侯博也是憂心忡忡,海侵、洪災的記憶,太過深刻:“這塊地周邊全是流民、盜匪、私鹽販子,距離最近的集市超過10裏,冰雪融化後,長滿了蘆葦,賊匪極容易潛藏,掌控恐怕不容易!地形也正如漁陽主薄所說,極其低窪,容易鬧洪災,根本沒法種植粟麥。”

  劉備心中卻狂喜,10萬人民幣放後世,在天津或許就能買幾個平米,就一個廁所的麵積,可能連浴缸都放不下,現在買了幾千畝,能不高興麽:“不能種植粟麥,就不能種植水稻麽?即使不能種植,不能放牧、喂魚、打魚,曬鹽、煮鹽麽?就算這些都不行,不是還可以跑船麽?

  流民之中,也有文士、工匠、漁民、私鹽販子,多向他們請教,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我會讓阿母、王伯也過來幫幫忙,辦法總比問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