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
作者:夫子紅顏      更新:2021-01-11 03:22      字數:2257
  過了一會兒後,那羽觴竟然停到了謝棠的麵前。謝棠笑道:“如今竟然是輪到我了?”他拿起自己麵前的陶瓷酒杯。酒杯裏裝著緋紅色的葡萄酒。他淺酌了一小杯,然後笑道:“棠不善於作詩,如今就寫一篇文吧。”

  童子捧著筆墨紙硯過來,謝棠磨了磨墨,然後蘸了些墨水。在素雲箋上洋洋灑灑寫了兩大頁。赫赫然是一篇《錢塘賦》。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千載風流,人文薈萃。……其東倚長江,匯聚江南文風;西望東海,護衛海疆太平。其人文也,千家書院,數萬士子。習仁義道德文章,報效君王。覽古今曆史變化,靖清四海。……匹夫之於自然,比蜉蝣之於大海。俯仰天地,為滄海之一粟。回首往事,似南柯下一夢。……蘇杭才俊,俱會於此。見沈君之儒雅,顏回之具。觀徐君之風流,叔夜風骨。令尹治下,富庶安康。青硯君之姿容,與世難尋。青硯君之清標,錢塘第一。欲比之為杏花,恐杏花無其風骨。欲比之為鬆柏,懼鬆柏無其昳麗。珠玉在側,覺我形穢。……是真名士者自風流。今日之宴,位於錢塘。有柳七望海潮之佳詞,白樂天憶江南好句。嶽武穆俠骨,蘇小小風流。白香山文筆,蘇東坡神思。俱會於此。我等諸君之會,雖僅交流學風,吟詩唱和。亦有三分蘭亭金穀,滕王桃園之風。今茲互相奏對,具為孔懷之親。棠一介書生,於此放誕而言。讚頌古今故事,諸君風流。謹以此文,敬獻錢塘。遠望四海,追憶八方。前程遠大,來日方長。”

  謝棠寫完後,把素雲箋放到小溪上的托盤裏。淺淺一笑,把托盤往下遊一推,任由眾人傳頌。等到下遊的人都看完了。再盡頭處有一位小廝侍立著,接過最後讀過的士子遞過來的素雲箋。他小跑過去把素雲箋奉給舉行宴會的主君沈羅之。

  沈羅之接過來一看,竟是婉若遊龍的行書。甚是大氣疏朗。細細一看,競有兩都賦之風骨。眸中的光暗淡了兩分,不過他垂著眼皮,倒是沒有半個人看到他變換的目光。他語氣還是那麽波瀾不驚:“果真是好文。”

  然後沈羅之把素雲箋放到自己麵前的托盤裏,讓其順流而下。

  “如此奇文,願與諸君共賞之。”

  眾人看了後都稱極好。徐司靈笑道:“謝公子這般盛譽我阿兄?!”

  謝棠道:“院試之前,驚鴻一瞥。風度之盛,舉世無雙。”

  徐司靈笑道:“當浮一大白!”說完後喝了滿滿一杯的竹葉青。

  謝棠剛要喝下自己倒出來的葡萄酒。徐司靈卻道:“喝那像蜜水一樣的酒有甚意思?”說完後快步走過來為謝棠倒了一小杯竹葉青。笑道:“我不難為你,隻讓你喝上半杯就行。”說完雙手奉上。

  謝棠見如此,不喝是不行了。遂也爽快地接過來,一口全都喝了。

  這一世,謝棠還真的沒怎麽喝過酒。今天一口氣喝了後,感覺嗓子裏都火辣辣的。他咳嗽了兩聲,感覺好了一些。

  謝棠不知自己醉酒後的姿態。頰上生紅,雙目含水。平時清風朗月的公子現在如同春風乍起吹皺的一池春水。他此時站在那裏,好似玉山之將傾。

  竟是醉了。

  “果然還是小孩子。”徐司靈笑道。“既如此,我就把這孩子送回家。一會兒就不與諸位兄台去畫舫了!”

  沈羅之道:“如此甚好,麻煩徐兄了。”

  徐司靈笑道:“不麻煩。”他指著那邊正被人拿著的素雲箋,道:“謝家的小公子這麽喜歡我家大哥,我還不得好好照顧他?”

  徐司靈把謝棠扶上馬車後,調笑道:“還裝醉?”

  謝棠卻是淺淺笑了聲,眼睛裏很是清明,已經不複剛剛的朦朧。少年公子懶洋洋地坐在那裏:“棠年幼,不好去那等風流迷醉之地,又不願驚擾諸兄雅興。隻好出此下策。”他想了想又道:“況紅顏金粉過眼成灰,熠熠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是法身。我又何必進那等枯草場?”

  徐司靈道:“你這說法竟是有趣極了!”他撫掌大笑。“不過一會兒把你送回家後我還是要回去赴宴的。我正在繪製一幅歌舞圖,此次邀請的那位緋茗姑娘的舞姿一絕。我可不能錯過。”

  謝棠道:“那就祝願徐兄得以抱得佳人歸了。”

  在文會後,謝棠在家裏足不出戶,目不窺園地讀書讀了好幾日。因此他並不知,他作的賦,沈羅之作的詩,徐司靈的畫以及一位姓林的士子謄抄文稿是極其清雋的字如今在杭州城中已經名聲大噪。甚至都有書商開始印他們當日的文集。

  因文會在寒山寺旁舉辦,因此這文集便叫《寒山集》。沈羅之在給眾人遞了帖子問了大家的想法後同意了印刷《寒山集》出售。這件事情他和杭州有名的長生書局議定。不久後就派人把各自的潤筆送了過來。

  八麵玲瓏,是個人物。

  七月十六

  謝棠早早地起來,換了一件青色的棉布長袍,戴上一頂同色四方儒生巾。身上再無其他修飾,腰上掛著一塊羊脂白玉。

  “少爺今天怎麽打扮的這麽素淨?”令叔笑道。

  謝棠撫平以上的褶皺,道:“今天博山書院的白大儒將在蘇堤講學,我去聽聽。”

  到了蘇堤旁,有童子把謝棠引進一座小樓。

  因白大儒此次講學是私人講學,隻給一些江南名宿下了帖子。這裏麵功名最低的都是舉人。所以小樓裏並沒有太多相熟麵孔。若不是看在李東陽和謝遷的麵子,恐怕謝棠不會有來到這裏的機會。

  謝棠坐在蒲團上,等到來聽學的人來齊了,白大儒才姍姍來遲。

  白大儒本名白握瑜,是江南世家子弟,才學出眾。在成化年間考中進士,有感於朝政混亂,在翰林院裏待了十多年。後來父親去世,回鄉守喪。醉心山水,在也沒有重回仕途。

  因他才學出眾,被博山書院的山長請去做夫子。門下弟子優秀者數不勝數。如今,他評析的《論語》被江南仕林推崇。此科考試裏,不少題目都與他的主張有關。

  謝棠坐在蒲團上,很認真地聽著白握瑜的講學。能夠聆聽一位醉心學術的老人家對經典的認識,這樣的經曆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值得讓人珍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