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情況概述
作者:孤獨查理      更新:2021-01-24 17:41      字數:3632
  地球……可能是縱貫我們整個人類文明,不論是過去的、現在的、還是將來的,不論是人們探索過的、思考過的還是感受到的,不論在史前的文明、未知的智慧甚至是本書中提過的一切形態力眼中,她都會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特殊存在。在整個的人類可想象的宇宙曆史中(假如將來我們將會有這樣一門科學的話),在人類視野所可遙望的整個九百六十億光年直徑的這個大光球裏,在所謂“大爆炸”以後過去的這一百三十八億年裏,人類都再找不出一個能像她這樣唯一、這樣奇特的第二顆星球——這種唯一,並不隻針對人類而言。

  如果用如今人類開拓太陽係的經驗來看,其實哪怕對我們人類來講生存也並不是以前想的那樣,非要什麽宜居帶,要在雪線以內,要有什麽大氣和水,這都是人類那種狹隘想象力製造出來的一種成見。就哪怕按照過去地球時代人們對文明等級的那種分類,一類文明可以掌控行星,隻要有這個本事,甚至不需要有這個本事,人類就可以布滿整個太陽係——你以為的那些難關都會被一個個地突破,而且並沒有多難,一艘老式的地球飛船,上麵拉著三萬人飛去太陽係隨便一顆岩質星球(最好在雪線以外,因為這裏更容易保存更多的水),隻要這些人裏有足夠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能把聚變能合理地應用起來,把這三萬人連飛船(主要是它上麵的反應堆)扔下去,過二百年你再來看這裏就會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大都會——我們以前總說人類不論走到哪裏應關注的問題就是“生存和能源”,其實這個次序可能弄反了,應該是“能源和生存”——人類隻要有一個穩定的能源他們什麽事都可以做得出來,生存一般不成問題——從最古老的藍藻到人類本身他們其實是都可以吃的,人類有一個地球上從古至今所有生物都望塵莫及的好本事,那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大胃口,他們總會找出可吃的東西來。

  在前麵我們說太陽係那些逃難者的時候說過一嘴,有一些人甚至在飛行中培養水熊蟲一類的東西來吃,因為它最好養活而且,說句不好聽的,它的營養並不比牛肉差。其實隻要你的飛船足夠大,逃難的時間足夠長,在吃這方麵人們會發揮出他們最狂野的想象力——在海王星那一波人往外飛的時候就有一個人把自己的腳皮扣下來去培養,而且他做成了,產出來的東西就是像泡海蜇似的那種浮浮囊囊的半透明的片片,就跟皮凍似的,切開了蘸點小料比水熊蟲粉衝的那種糊糊口味好得多,不過可能就是你給別人吃以前不能告訴他們這是什麽東西罷了。

  所以你明白了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甚至人類可以靠自己就把自己養活起來,一般來講核聚變的能量是無盡無竭的,有這兩者,理論上講人類可以永遠飛行下去。就哪怕一艘飛船的速度非常慢,還不能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一,但如果它從熱核戰爭那個時代以相近的速度開始往外飛,用將近三百年的時間它也可以飛到比鄰星星係去的——當然,事實上沒有這樣發生,但是理論上可以百分之百做到這一點——宇宙探索也並沒有想象得那麽難,或者換句話說,它的難點不在能源和生存方麵,而在於人身上那些看不見的東西,在於意識和感受也就是靈魂——這些東西不穩定,能飛到海王星都是一個壯舉,因為照常理說他們應當在漫長的飛行中間就自己把自己都吃光才對。

  到如今為止我們見過許多種人,但是如上所述,其實人類被逼到這個份上以後他們可以想方設法在任意一個岩質行星上活下去,隻有活得好不好的分別,一般不存在活不活得下去的分別。很多邊緣文化……在這裏我們得解釋一下,就是像如今太陽係裏隻有兩個語種一樣,這隻是說一般人們用來交流的語種是這兩個,不是說其它語種就不存在了,而是不把它們當作一個係內交流工具,而更像是一種特殊的、個性的、古老的文化品類和文化符號。打個比方,我們隻是打個比方,有一群愛斯基摩人在熱核戰爭的時代眾人攢錢搞了一艘聚變能飛船跑了出來,那他們肯定不會再跑到月球或者火星去跟人打——輪不到他們跟人比劃,於是他們就拚命往安全的地方飛,飛到小行星帶的時候看到一顆直徑五百公裏左右的小行星,這麽大的行星就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球體了——這些人打夠了看透了,就在這個小行星上安頓下來,從飛船裏掏出他們從地球上帶來的海豹樣本開始科學培養它們並且成功了,於是就繼續他們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繼續以吃海豹說伊努皮特方言繼續自己的文化,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當然,如果你要參與係內事務,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在太陽係裏比劃一下子,你就必須得會漢語和英語中的至少一種,用伊努皮特方言還想出來讓人家聽懂你在說什麽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說,如今太陽係裏大型的文化品種隻有兩種,火星文化圈裏人們講漢語比較多,木星土星係人們講英語比較多,在天王星那一帶兩種語言交叉使用,但到了海王星以後人們又開始講漢語了。其它的小語種體係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碰到,不是因為它們不存在,而是輪不到他們顯露出來。從語種的分部來看如今太陽係的話也很耐人尋味,要是木星係土星係的那些人知道這種情況,他們可能就會覺得被“文化包圍”了——其實是不存在的,火星文化圈和海王星上麵的人純粹就是兩種人,不亞於印加人和愛斯基摩人之間的分別之大——他們隻有看上去都是黃皮膚這一個共同點罷了,就像火星人和海王星人一樣,他們隻有母語相同這一個共同點。而且,雖然理論上講海王星和天王星的人是一個體係的人,這兩家人一直有聯絡,互通有無,但是在十個天文單位這樣的尺度上讓兩幫人有多麽肝膽相照其實是很難的。

  注意,我們一般說兩顆行星距離幾個天文單位說得是它們的軌道距離,就是說兩個同心圓之間的距離,可不是說這兩顆星球的距離,天王星和海王星如果正好運行到太陽兩端的話這兩顆行星可以相距達五十個天文單位,而且我們隻是為了理解方便取了個整數而已——這本書是科幻小說,是小說可不是科學著作,沒那麽精準。

  最近這些年天王星和海王星離得非常近,就是說這哥兒倆轉到了太陽的同一邊,這個距離在不斷變小。另外,冥王星正在接近它的近日點。關於冥王星,它和海王星之間有一種軌道共振,它公轉兩圈等於海王星公轉三圈,它離太陽最近的時候會深入海王星的軌道之內,不過這個時候海王星都在軌道的另一端——也就是說,在如今這個年月,冥王星正從海王星軌道的另一端穿過他的軌道進入太陽係,它的近日點一般會持續十到二十年時間,等海王星轉到那一邊的時候冥王星早就溜了——冥王星有點像個老王,趁海王星不在進來蹭點甜頭,還沒等他回來它就早早地開始往外跑了。

  其實從這個方麵你就能理解有時候人類有多可笑,他們把冥王星定義成矮行星的主要依據就是它沒能肅清自己的軌道,要照這麽說的話海王星也沒有,因為冥王星老是在他軌道裏麵蹭,照這麽說的話海王星也應該是顆矮行星,也不知道海王星聽了這個有啥感想……然後你想知道當年提出這個定義的人們是怎麽解釋這個矛盾的嗎?他們說,軌道其實是可以交叉的,但看誰對誰的影響大,海王星要遠大於冥王星,所以它對冥王星的引力攝動要比冥王星對他的攝動大的多,所以海王星還是行星,冥王星就隻能是矮行星——因為它的軌道裏有比它大得多的其它人……就是說,如果出現這種軌道交叉的情況,那麽就要看誰的引力大來定義了——發現沒有,對冥王星的矮行星定義是定義之上又加定義,而且還是來自人類的定義,人類的話本來就不可信,你還話上加話,這不就是西瓜皮擦屁股嗎?

  好在我們這本書裏不怎麽搞定義,因為一共就那幾樣東西,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體會出發找到我們在說的到底是什麽,不然這本書就有用西瓜皮強行給讀者擦嘴的嫌疑……

  冥王星就那麽轉的,你想怎麽定義它那都是你的事,海王星也一樣,你愛怎麽說怎麽說,他那麽轉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前麵我們說過,小行星帶的絕大部分小行星都被木星的引力攝動在跟著木星轉,木星就像一堵內城牆,把許多雜七雜八的星體都穩定在內太陽係以外。那麽海王星就有點像一個戍邊者,就像守夜人,他也把許多雜七雜八的星體穩定在他的軌道以外,所以這兩個大哥就像內太陽係的兩道長城,一般星體想進來沒有那麽容易的。但是吧,就像我們說過無數次的那個道理一樣,很多體係的崩潰不是從外部開始的,威脅往往從內部來,如果內太陽係這些個行星自己出了點毛病開始發作那木星和海王星是無能為力的——給你創造一個平安的環境了,可是你自己不爭氣要內部崩潰,別人有什麽辦法……

  從這個方麵來講的話,最先崩潰的應該是地球,她管不好自己的跳蚤讓他們四處亂蹦,然後很多星球都跟著倒了大黴,隻不過每顆星球在這種倒黴裏表現出來的脾氣不太一樣,他們想的東西也不太相同,所以就造成了千差萬別的反應。地球一出事,跟著倒黴的是月球和火星,好不容易過了幾天好日子,土星的星環就被人們打爛了——你說土星招誰惹誰了對吧,可能還是他看起來有點好欺負,一般來講看上去可可愛愛的家夥就會給人這種感覺。然後就是水星,水星倒的黴相對來講還好一點,因為對她來講這個事情不完全是個壞事,當然,這是隻從她的角度來看——我們說過了,有人舒坦就有人難受,這玩意才是宇宙真理永恒不變的——隻不過是你們難受對水星來講一概無所謂罷了,她吧,她苦日子過得夠長了,舒服幾天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