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強大的荷蘭艦隊
作者:有夢想的螞蟻      更新:2021-01-08 12:48      字數:2166
  而楊三生想要交給普特斯曼的信中,隻說了一件事,那就是,郭懷一心懷不軌,請普特斯曼所率的荷蘭大軍盡快返回大員島,以震懾郭懷一等心懷不軌之人。

  …………………………………

  距離台灣南部五十海裏處,一支艦隊正在這裏停泊,而這支艦隊,正是普特斯曼從巴達維亞申請來進攻明朝的援軍。

  這支艦隊中擁有,Jacth(狩獵號),Bredam(布雷丹號),eiringen(魏林根號),defluytwijck(卡特韋克號),zeeburch(澤伯奇),kemphaen(金邊號),salm(薩爾姆號),這十一艘船中,狩獵號、布雷丹號以及魏林根號是三桅帆船(排水量在400噸左右,16門12磅炮,每艘載員200人左右),剩下的船隻全是雙桅帆船(排水量320噸左右,8門12磅炮,每艘載員120人左右),再加上大員島荷蘭人的旗艦密德堡號和四艘三桅帆船,如今,荷蘭人在台灣共有戰艦16艘,艦船所載大小火炮共232門,水手2850餘人,這還沒有算上何斌和郭懷一的那些海盜船在內。

  僅僅隻是這十六艘戰艦的火炮數量,荷蘭人就完全碾壓了楊三生和鄭芝龍兩人的艦隊,隻有楊三生和鄭芝龍的兩支艦隊聯合在一起時,艦隊中所擁有的火炮數量才能勉強與荷蘭人持平。

  更別說這些全員手持火槍的水手以及大員島上的駐防士兵了,加在一起已經超過五千人了,這樣一支龐大規模的武裝力量,足以消滅楊三生和鄭芝龍兩人中的任何一方。

  …………………………

  “總督大人,為何我們需要在此駐紮,而不是直接進入大員島?”

  作為巴達維亞派來協助普特斯曼的副官,威廉很是疑惑普特斯曼的行為。

  “因為,我需要確認一些事情。”普特斯曼回答道。

  “什麽事情?”

  “不著急,很快就會有消息了。”普特斯曼麵色凝重的說道。

  普特斯曼作為東印度公司指派的駐台灣艦隊總督,其需要負責的不僅僅是維護台灣的貿易安全和台灣殖民地的安全,更需要為公司擴展更廣闊的殖民地,以便今後為公司攫取更大的利益。

  如果亞洲擁有一支能和他們在亞洲艦隊勢均力敵的海盜勢力的話,完全不符合東印度公司的發展需求,因為,他們始終是殖民者,就算雙方合作共贏,此消彼長之下,海盜勢力的成長必定會超越他們在亞洲艦隊的實力,到時候,海盜勢力壯大後,還會與他們繼續合作嗎?

  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作為十七世紀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荷蘭人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道理,因此,普特斯曼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名正言順除掉這些海盜的借口,當然,在得到這個借口後,他們不會立刻動手除掉這些海盜,至少會保持時刻警惕的狀態,或是等到他們合作完之後,公司獨占亞洲的貿易,且鞏固完公司的殖民地。

  而普特斯曼就是想知道,笨港的那些海盜是否是真心與他們合作或是對他們殖民的大員島有想法。

  因為,明朝的水師雖然孱弱,但是其水師的數量眾多,再加上前兩次明荷戰爭,他們都輸掉了,而這一次,普特斯曼集結了絕大部分公司在亞洲的戰艦,所以此戰決不容有任何閃失,否則,這支艦隊一旦造受重創,亞洲局勢將會失控,屆時,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甚至是英國人都會跑來明朝貿易,分一杯羹。

  所以,普特斯曼需要確認他們目前的這位海盜盟友是否是真心與他們合作,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至少現目前是這樣。

  …………………………

  可是,普特斯曼率領的艦隊在無聊的等待過程中並沒有先收到大員島的來信,反而是在這裏等到了一艘他們海盜盟友的船隻。

  了解他們海盜盟友這艘船的來意,並拿到楊三生寫給他的信後,普特斯曼在通事的翻譯下,明白了海盜盟友的來信內容,他這顆不安的心,這才算是安定下來,至少,從目前的情形來看,他們的這位海盜盟友是真心想與他們合作的。

  隨後,普特斯曼就下令艦隊往大員島進發。

  ……………………………

  幾天後,楊三生也收到了鍾斌的來信,鍾斌在信中向他訴說了情況,並告知了他從巴達維亞來的荷蘭艦隊的數量。

  “十一艘!”

  楊三生皺著眉頭看著信中附加的兩幅粗略的繪畫,他能認出這是三桅帆船和雙桅帆船的畫像,雖然畫的比較扭曲,但是也能勉強認出來。

  “再加上大員島的荷蘭艦,荷蘭人總共有16艘戰艦,其中蓋倫船一艘,三桅帆船六艘,雙桅帆船八艘!”一想到此處,楊三生有些震驚道“如此規模的艦隊,荷蘭人對這次的戰爭勢在必得啊!”

  曆史上的明荷料羅灣海戰,荷蘭人也總共才出動了十一艘戰艦和50艘海盜船,如今由於楊三生的誘惑,導致荷蘭人多來了五艘戰艦,可別小看這五艘戰艦,這多出來的五艘戰艦不僅增強了荷蘭人的海戰能力,更增強其接舷戰的實力。

  這對楊三生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荷蘭人的實力越強,鄭芝龍被打垮的幾率就越大,更何況鄭芝龍還需要分出一部分船隻來防備他楊三生的襲擊,更加就不可能是荷蘭人的對手,別說是打贏了,想要打個平手都極其困難。

  “荷蘭人的強大超出了我的預料,鄭芝龍又在原有的基礎上被我消弱了不少實力,此消彼長之下,鄭芝龍必然不是荷蘭人的對手,這可怎麽辦才好啊!?”麵對如今的情況,楊三生這才意識到,能未卜先知也並不算是一件好事。

  正是因為他太過依賴這種未卜先知,才導致他認為,被削弱過後的鄭芝龍就算是打不贏荷蘭人,也至少能打一個平手吧。

  可如今荷蘭人的實力得到增強,鄭芝龍的實力又被他削弱,雙方交戰的結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