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信?!
作者:有夢想的螞蟻      更新:2021-01-08 12:48      字數:2713
  同時,楊三生帶走的登州城工匠和其家屬以及十八門紅夷大炮也讓孔、耿二人失去了攻城的武器,就算此二人現在去投奔皇太極也沒法增強滿清(1636年‘後金’改為‘清’)的力量,最多就是多些士卒而已。

  更何況,沒有占領登州城的孔、耿二人失去了從水路逃跑的可能性,這兩人想帶著部隊從大明境內去到滿清的勢力範圍,這途中可是凶險異常,這兩人能夠活著過去就算不錯了,更別奢望能帶多少部隊去了。

  當然,坑了耿仲明一把的楊三生可不會在乎這些人的死活,他隻知道,如今有了鑄炮的工匠,他需要在笨港建設一座兵工廠和一座冶鐵場。

  …………………………………………

  然而,返回笨港一周後的楊三生才發現他麵臨一個巨大的困難,那就是他所在的笨港沒有鐵礦,因為台灣鐵礦大致分布在台北,也就是基隆附近,而笨港處於台中區域,有石油、天然氣、石礦、煙煤以及地熱和溫泉等自然資源,就是沒有鐵礦。

  而且楊三生如今也沒能力去開拓台北的基隆港,因為,台北的勢力範圍不屬於楊三生,也不屬於鄭芝龍,而是屬於西班牙人。

  不過也正是由於西班牙人在基隆立足,也算是間接的幫楊三生擋住了鄭芝龍的鋒芒。

  最初,楊三生從台灣東北部繞到笨港時,也差點與西班牙人發生衝突,好在西班牙人認識他們選定的買辦楊琮,也就避免了雙方一場不必要的交戰。

  更何況,西班牙人與荷蘭人相比較的話,西班牙人才算是真正的疥癬之疾,並且西班牙人還在基隆港修建了聖*沙爾瓦多城(西班牙人於1626年(天啟六年)修建,即雞籠城),且駐軍有千餘人以及炮台,奪下並未得到開發完善的基隆港,又得罪了西班牙人,得不償失。(曆史上,1642年,西班牙國勢逐漸衰弱,荷蘭人發起進攻,派艦隊在淡水登陸,進圍西班牙堡壘,被圍多日後,西班牙人投降。)

  ………………………………

  當楊三生離開笨港的這段時間內,他麾下的船隊與鄭芝龍的船隊共交手七次,每次交戰的規模,雙方均不超過三十艘戰船。

  且七次交手當中,有三次都是位於台北附近,雖說基隆港的西班牙人勢弱,但是還是有可供貿易的資源,這幾次交戰說明鄭芝龍依然有封鎖楊三生往北發展的意圖,且七次交手當中,楊三生的船隊輸了五場勝了兩場,共損失七艘戰船和兩百餘水手,處於劣勢狀態。

  但好在楊三生在笨港入海口處修建了大量的岸防炮台,鄭芝龍無法對笨港展開強攻,如今,楊三生又在岸防炮台處增添了十八門紅夷大炮,共二十八門紅夷大炮,再一次的鞏固了笨港的海岸防禦。

  此刻,楊三生才發現,他麵臨的困難越來越多了。

  ………………………………

  首先是缺乏戰略物資,在和鄭芝龍爭奪海權霸主地位的情況下,他無法展開正常貿易,就算有,也需要用武力捍衛。

  現目前,楊三生麾下船隊還是需要依靠搶奪閩粵沿海的商船勉強維持,雖說他們不傷這些商人的性命,不搶奪這些商人的船隻,但是掠奪了大量白銀和貨物的楊三生,無法把這些物資內部消化完,就算出售給荷蘭人、西班牙人或是葡萄牙人也隻是增加白銀而已,畢竟他們也沒多少可以出售給楊三生的貨物。

  可現在,白銀對楊三生完全沒有什麽實質性的幫助,有錢沒處花,那這些錢還不如換成物資。

  雖然李曆在一個月前手持楊三生的書信來到了笨港,但李曆也無法在同一時間把大批量的貨物一次性出售,隻能分批出售,然後再分批購買笨港所需的物資,更何況,七次與鄭芝龍的交手之中,就有兩次是為了李曆,也就是贏的那兩次。

  正是因為李曆的貿易船隊(楊琮指派了二十艘船供李曆貿易,李曆麾下共有二十五艘船)從台北經過返回笨港時,必然會遭遇鄭芝龍的船隊,為了保證李曆貿易船隊的安全,楊琮不得不與鄭芝龍交手。

  這也就是說,每當李曆的貿易船隊返回一次笨港,楊三生他們就可能會與鄭芝龍就發生一次交戰。

  ………………………………

  其次是教育問題,楊三生手下幾乎全是普通百姓,如今為了幫助孫元化教學,連他母親陳雅兒都需要幫些忙,誰讓他母親曾經讀過私塾,能識文斷字,從這就足以說明,笨港的教育程度幾乎為零,且極度缺乏教育人才,隻是依靠孫元化的話,起碼需要花二十年才能讓笨港的居民擁有一定的教育基礎,更別說培養什麽專業人才了。

  麵對如此巨大的難題,感到頭疼的楊三生隻能先安排人手修建兵工廠和冶鐵場,先消耗笨港的鐵礦存貨,再從基隆港的西班牙人手中高價購買以及讓李曆去購買了。

  至於教育問題,先勉強這樣,隻能等到他擊敗鄭芝龍後,再來招募老師了。

  而關於楊三生母親的家人問題,他隻能先對母親含糊其辭,等有時間再去揚州一趟。

  ………………………………

  “從台灣到巴達維亞,根據蓋倫船的航速,逆風航行差不多需要四十多天的時間,順風也就三十天左右,就算是遭遇極端天氣,最多五十天,巴達維亞再花點時間集結部隊,返回台灣差不多需要一百天左右的時間,也就是三個月多一點,為什麽這些荷蘭人到現在還沒回來?”此時,在碼頭廣場檢閱蔣西山訓練的步兵,正走神的楊三生嘴裏喃喃低語道。

  從楊三生1631年10月下旬會見荷蘭人到現在1632年2月中旬,已經快有4個月的時間了。

  “大首領?!”列隊完畢的蔣西山看見楊三生沒有什麽反應後,不由的再次輕聲提醒道。

  聽到蔣西山的提醒後,回過神來的楊三生立刻反應過來,先對笨港的五千步卒誇獎了一番,然後就把他從登州帶來的七百餘人的遼兵單獨組成一隊。

  楊三生任命當初第一個投靠他的遼人李平為這支遼人部隊的長官,又訂下了十日後,李平率領的七百餘遼人步卒與蔣西山訓練的五千步卒進行一場對抗演習。

  楊三生準備借此機會來看看,南方步卒與北方步卒,以及參加過戰鬥和沒參加過戰鬥的步卒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

  檢閱完步兵,楊三生又去檢閱了海軍,畢竟海軍的新老兵比例達到了1:1的程度,也就是說,他麾下的海軍中有一半人都是新兵,這也就不難看出,之前他離開笨港時,麾下海軍與鄭芝龍海軍發生衝突會敗多勝少了。

  不過,這也沒辦法,如果楊三生不大量擴充海軍人數,在接下來他布置的計劃中,他就沒法取得最大的成果,因此,損失掉一些戰鬥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好在楊三生現在並不與鄭芝龍發生大規模的衝突,隻是小規模的衝突,雖然有所損失,但是也可以借此機會鍛煉部隊,提升海軍的戰鬥力。

  …………………………

  “鍾叔連夜從澎湖趕來定是有急事吧!?”

  翌日清晨,楊三生剛剛才從床上起來,就驚訝的發現鍾斌連夜從澎湖趕到笨港,想必是有急事。

  “賢侄,幾個月前,你不是讓我與何斌和郭懷一接觸嘛。”說道這裏,鍾斌臉上的疲倦也消失了不少,開心道“就在前日,我終於收到了郭懷一的回信了!”

  說罷,鍾斌就把郭懷一派人送給他的信件遞給楊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