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殿試前夕:行卷
作者:一朝天霜下      更新:2021-02-26 10:45      字數:2501
  “大人……大人莫要上報……學生隻是與此次的讀閱官約定,不倫策題為何,要在第一、三、四、八、十句中,用一數詞,第二、五、九句中用一疊詞。這般讀閱官就會知道是學生的答卷……”

  閆道雲搖搖頭:“有這等功夫,何如用心寫好策題?殿試在陛下、百官和侍衛的監督下本就難成,你等還約定這般複雜的門道,真是舍本逐末,舍本逐末。”

  “大人,學生怕啊……此次殿試有京中的劉洪良,有道書院、龍岡書院、琅琊王氏、中州許氏、姑蘇慕容氏……大人,人才太多了,學生隻是想著能擠進二甲就好了大人……”

  此言一出,與試的監生無不麵色如土。確實,人才太多了,鄉試不計其數,會試三年一次,數千人應試,殿試近三百人,一甲及第名額為三,落入二甲、三甲僅有做官的可能,三甲之外等同落榜。

  徐謹暗歎一聲,科考不易,想靠科舉出人頭地,難上加難。所以為什麽有那麽多人以身犯險,鑽營舞弊,都是逼出來的。

  “大人,給學生一次機會吧!學生保證不會行約定之事,給學生最後一次機會吧……”

  楊慶和痛哭流涕,頭磕得太響。徐謹上前製止住他,低聲道:“楊監生,不論能否參加殿試,身體是要緊的。”

  楊慶和趴在地上,掙紮著還要磕頭,溫從吟也開口了:

  “楊慶和,方才本官與祭酒大人說過了,隻要現在坦白,便可不上報,保你和你家人性命無虞。但……”

  他看了眼閆道雲,閆道雲聲音沉沉地接口,下了最後的定論:

  “本官免去你的與試資格,你好自為之吧。”

  “什麽?!大人!祭酒大人!司業大人!饒了學生吧!求求大人……”

  何靜之見此,招來兩個小吏讓他們把楊慶和帶下去,以免待會兒盧兆全來了,便保不住他了。

  卻沒成想,楊慶和見事已成定局,氣急敗壞之下,竟當堂指認了另外三個監生。

  閆道雲氣得握緊了拳頭,一甩袖子同樣免去了他們的與試資格。

  繩愆廳內一陣接著一陣哭鬧,所有監生都被嚇壞了,特別是將要參加殿試的。

  “除了他們,還有呢?”

  閆道雲厲目看向監生們,此時站在最前麵幾排的,早已經變成了與試的監生,其他所有人都默默地退後,將他們推了上來。

  “本官明確告訴你們,除了他們四人,還有!本官提醒你們一句,盧兆全馬上就到了!”

  閆道雲話音剛落,這時從外麵擠進來一個小吏,在溫從吟耳邊說了什麽。溫從吟皺了皺眉,又傳給閆道雲。閆道雲麵色沉重地點下頭,溫從吟對眾人說道:

  “剛傳來消息,內閣學士郎仲平和翰林院學士曹嚴華被革職抄家了。”

  “什麽?!”

  “真的嗎?”

  郎仲平和曹嚴華也算是當今的名臣,門外不禁傳來一聲聲驚呼。

  閆道雲瞥了一眼案上的臨帖。

  徐謹不知是因為這件事情,還是因為這兩個人的名字,總之門口有幾人眼神閃爍,好似有些心虛。

  閆道雲見遲遲無人應聲,垂下頭,一手撐在案上,痛心地低吟道: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

  “爾等皆是率性堂的好苗子,是國子監之光。身為文人,本應靠才學取勝,中第登科固然喜哉幸哉,名落孫山也無愧於心。但爾等放著陽關大道不走,偏信所謂終南捷徑,害人又害己。本官與爾等有師生之誼,教不學,師之惰,現在本官能保幾個便是幾個,待盧兆全率京畿營來此,本官不能撇下自己的學生,便與你們一同去向陛下請罪。”

  “大人不可……”

  “大人不可……”

  所有監生與管吏都跪下了,徐謹雖來了不過三日,聞言也有些動容。

  這時有幾個監生哭著爬出來,承認自己也行過“打通關節”之事。

  溫從吟嚴厲地問道:“除了他們,你們確定自己沒有做過?”

  徐謹也在等著,適才那十個人中並沒有竊題的。她看了看那遝臨帖,忽然想不明白了,要臨帖做什麽呢?

  繩愆廳內外安靜下來,或者說國子監內外都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都沒有注意到,此時一個高個方臉的監生,正在猶豫著要做什麽。

  察察察……

  從外有一陣沉重的腳步聲,眾人莫名感覺到一股寒氣。這時一道聲音傳來:

  “閆大人,京畿營奉皇命來捉拿殿試舞弊嫌犯了。”

  被裏裏外外圍得水泄不通的繩愆廳,眨眼之間就變出一條路來,無人敢靠近一臉狠絕的盧兆全,和他身著刀柄的京畿營侍衛。徐謹也算是見到了這位傳聞中皇帝的死士。

  盧兆全在廳內站定後,抱拳道:“閆大人,監外現在亂了套了,卑職等不了太久。”

  溫從吟歎了口氣,說道:“既如此。何監丞,徐主簿,你二人來查驗吧。”

  徐謹聽到溫從吟喚自己,忙上前去,但見何靜之從袖中取出十幾份文章,門口監生臉色大變!

  徐謹學著何靜之將那些文章與臨帖一一比對,找出了相同字跡的臨帖。

  十幾個監生嚇得癱倒在地,溫從吟閉上眼睛,示意盧兆全可以帶走他們了。而閆道雲站起身,扶正了自己的官帽,走至盧兆全身邊。

  “閆大人,那卑職就得罪了。”

  盧兆全沒有客氣,麵色如常地命侍衛帶走了閆道雲。

  “大人。”溫從吟追了過去。

  閆道雲拍拍他的肩膀道:“子墨,國子監交給你了。”

  ……

  待京畿營走了個幹淨,監內安靜下來,眾生都未平複自己驚恐的心情。

  溫從吟終於開口解釋了,而這個理由,讓徐謹非常失望。

  “彼輩違規行卷,爾等以此為鑒!”

  科舉中,所有與試人員的考卷進入禮部,都會經過糊名和謄錄。糊名就是將考生的名字、籍貫等詳情糊起來,不讓讀閱官看見。而謄錄就是更加嚴格地,將所有試卷上的文字重新謄寫一遍,以防考官按照筆跡尋人,從而給予名次。

  正因如此,前朝一些考生怕自己會被一紙答卷所埋沒,是以漸漸地就衍生出了一種科舉常態:行卷。

  考生試前托一些有名望的人將自己平日的詩文交給主考官和讀閱官,他們若覺得這個人才華尚可,便會記住他的名字,在放榜時予以較前的名次。

  在以前的朝代,行卷是很正常的事,行卷、溫卷不算違反科舉規則。但所有的事在發展中,都會失去原來的味道,在近幾朝,行卷就逐漸成為了變相的“行賄”。是以我朝律法嚴格規定,科考前,不允許考官與考生有任何接觸,行卷,就這樣變成了一種科舉舞弊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