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你爹,還是你爹
作者:老堂      更新:2021-01-01 10:31      字數:2318
  尷尬?

  尷尬那才不是他太子朱厚照。

  尷尬的應該是狗皇帝才對。

  一個人吃獨食啊。

  自己給他拆穿了,挨了打不說,還公報私仇,把自己弄回宮了。

  是的,他肯定是想獨吞人家。

  今天,他是特意回宮,下旨來了。

  無恥,太無恥了!

  得,這玉璽偷不得了。

  狗皇帝肯定下旨了。那麽好吃,他舍得不下?

  朱厚照以己度人,認為自己會這麽幹,他老子也是這樣的人,誰讓他們是父子。

  當然,這打上一頓還是很有用的。

  朱厚照現在已經知道了他父皇的“無恥”,但是,為了屁股著想,他不敢說了,怕挨揍。

  朱厚照的理論很簡單,他朱厚照隻是奪了狗皇帝一點兒吃的,就一頓好打……不,是打了三頓。

  結果狗皇帝公報私仇,把自己趕回皇宮了。

  現在,這是要搶人啊!

  一旦拆穿這狗皇帝的真麵目,自己怕是幾個月下不來床啊。

  怎麽辦呢?

  朱厚照聰明,眼珠子一轉,真讓他想到了辦法。

  演。

  隻見他對著弘治皇帝跪下,可憐兮兮道:“父皇,兒臣這幾日,仔細反省,如今終於想明白了,那些師傅們一直在說國之大在戎在祀,但他們全都不懂何為祀,一直在耽誤兒臣的學業。兒臣就想若有司天監許本山給兒臣當師傅,兒臣會好好讀書的,兒臣以父皇的名義起誓。”

  朱厚照這個小機靈鬼,發個誓也要拉弘治皇帝入坑,他那是真不怕他父皇被雷劈死的啊。

  一邊劉健臉色通紅,他也是太子出閣讀書的講官。

  耽誤太子的學業,這是影響國怍的大事,信不信這話一旦傳出去,大明的書生們就會去堵他家的門。

  要知道這時代,皇帝昏庸了,就是手下大臣的錯。更何況這太子親口說的,娘的,要了老命的架勢。

  戶部尚書陳金老神在在的看著地板,仿佛是在研究大明匠人的手藝似的。本官什麽都沒聽見。

  而一邊的謝遷則是一副低頭想要偷笑,又不敢的樣子。

  謝遷,明憲宗成化十一年狀元。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進少詹事兼侍講學士。

  他與劉健、李東陽同輔政,政績卓著,時人雲“李公謀(李東陽的謀略),劉公斷(劉健的當機立斷),謝公尤侃侃(謝遷的能言善辯)”,為當時世稱的“天下三賢相”之一。

  所以,太子是個什麽品性,謝遷怎麽會不知道。在他看來,太子主動請乞東宮侍學講師,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此事反常,陛下應該不會答應的吧?

  所以他這謝侃侃一邊看戲就好,他才不參與。

  弘治皇帝一聽,心中都驚了。因為弘治皇帝真的沒有想到,這兒子啥時候這麽與自己合拍了。

  弘治皇帝已經動念把許本山調出來,隻不過一時間弘治皇帝沒有想好往什麽部門調。

  今天太子一出現,弘治皇帝才發現,對啊,還有太子宮啊。

  太子身邊的官,重要嗎?輔佐一國儲君,當然重要了。

  但是,真的有多重要?

  又不用太子監國,根本影響不了時政。

  放了進去,大臣們可不會像六部那樣,激烈的反對。

  更重要的是人到了太子宮,他弘治皇帝就可以一日三餐的去吃了。

  弘治皇帝可不是小屁孩朱厚照,以為人搶到手,才是他的人。

  對弘治皇帝來說,這重要嗎?這天下的官兒,哪個不是他的臣子?

  他讓臣子做吃的,許本山會不做?

  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

  隻有朱厚照這樣的小孩子,才會有那樣幼稚的念頭。

  不過弘治皇帝沒有表露出什麽,反而露出愈發嚴肅的表情,問道:“你是太子,是儲君,可知君無戲言?”

  朱厚照是作死小能手,別人見君父,是唯恐說錯了話,他偏不,他反著來,隻聽他信誓旦旦道:“兒臣所說句句當真,父皇不信,兒臣便摸著自己的良心,和父皇的良心向祖先們立誓。”

  嘶--弘治皇帝倒吸一口氣,這瓜娃子是沒打夠啊。

  司天監,就聽說他亂立誓,現在還來,還要拉上他一起,向祖先立誓。

  祖先啊,在古代是差不多與天齊了的存在。

  弘治皇帝當場就嗔怒道:“成何體統!就讓許博士同值東宮講學吧,若你不有所長進,無需誓言,朕定不輕饒。”

  弘治皇帝也是很直接。瓜娃子敢拉爹立誓,那就不要怪當爹的埋雷了。

  許本山學的是司天監的解讀天象變化、占卜星象、預測人事、製定曆法的知識。

  太子講學,講的是四書五經,考的也是四書五經。

  也就是說,弘治皇帝安了個人當兒子的老師,但這老師呢,嘛也教不了。教太子,還是那些人。

  也就是說弘治皇帝今後在皇宮中,既可以吃好吃的,又獲得了教育太子的權利。

  好處全讓他得了,弘治皇帝為什麽不幹?

  “那兒臣……告退了,三位師傅,學生厚照告退了。”

  朱厚照到底還小,以為是他贏了,露出笑嘻嘻的“奸計得逞”之態,轉身溜了溜了。

  他心想:任狗皇帝大奸似忠,也要喝小爺的洗腳水。

  看著太子如此開心,劉健忍不住道:“陛下,太子主動請添東宮屬臣,此事……實在太過反常。”

  劉健不知皇帝一家發生了什麽,但是他當機立斷就不想讓太子傷了司天監的性命。

  雖然皇帝殺司天監祭天,但是這不等於司天監的人多,相反司天監真就缺人。

  一個司天監,才十一二個人,就是一座縣衙,也比他們人多。

  不是他們不想增加司天監,實在是司天監的學問太專業了。

  一般人都不會。

  不會就做不了司天監。

  就是劉健這樣的一代名相,看司天監的星辰造化圖,也懵逼。

  而太子是什麽性子,劉健太懂了。

  太子學不會,他就要出妖蛾子,要禍禍人家。

  科舉官,禍禍就算了,過了三年,又可以考上來一批,但是司天監,幾十年的功夫,才可以培養一個。

  給了太子,太浪費了啊,陛下。

  弘治皇帝老臉有些掛不住,怎麽說也是自己的仔,歎了口氣道:“朕豈會不知,太子終歸是儲君,賢明便是天下之福,昏庸則天下百姓受苦。就讓他去當個解夢博士吧。”

  一時間,弘治皇帝也有些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