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紅與黑的對峙!阮元抉擇之時
作者:米洛店長      更新:2021-03-19 21:19      字數:6154
  <b></b>雖然外省諸軍,與和珅絕無往來的將官也有不少,可他們彼此分割,互不統屬。一旦這些親附和珅之人上下一氣,也勢必形成對外壓力,到時候其他各路軍隊彼此難以聯係,多半不會有任何動作,隻能眼看“兵諫”成功。這樣一來,前線軍隊就不足為慮了。

  可即便如此,福長安依然不敢放鬆,又道“可是即便外麵的軍隊穩住了,那京城外圍這三大營怎麽辦?若是一旦京中有變,可是遠水不解近火啊?”

  “京師三大營?誠齋,他們現在已經動彈不得了。我一直兼理一部分健銳營和圓明園的營務,最是清楚,這幾年前線作戰,朝廷調了多少三大營的軍隊出去,現在還沒回來呢?留在京城之外的,眼下隻有六成人馬不到。更何況,這些日子蘇淩阿從刑部也告訴我,京城以外,多有賊盜行劫之事,地方府縣尋了數月,也沒個結果,三大營若是輕動,香山、海澱、圓明園哪一處受了賊盜侵襲,他們擔得起這個責任?這一點我清楚,皇上也清楚,一旦京中有變,三大營的選擇隻能是按兵不動。”和珅倒是已經想好了解決辦法。

  “你再看京城裏麵。”和珅又道“驍騎營不少主力,也被調到了前線,虎槍營人少,不足為慮。步軍統領衙門,眼下是我兼著九門提督,這都二十年了,這支部隊誰還能比我更熟悉?鑾儀衛的內大臣,現下不就是你嗎?咱六個領侍衛內大臣,額勒登保和德楞泰在外麵打仗呢,你我各兼了一個,淳穎是你姐夫,富銳一個糟老頭子,不足為慮。剩下前鋒營和護軍營,你再想想,也有我們的人啊?”

  “前鋒營和護軍營?”福長安喃喃道“這樣說來,前鋒營左翼統領是德麟,是我侄子,若是有個什麽萬一,我叫他不要輕舉妄動就是了。八個護軍營統領,令郎兼著一個,永鋆永碩各有一個,這永鋆我記得是你女婿,永碩和我關係一向不錯,看來也都能用上,還有台費蔭,他現在兼著一個正紅旗的護軍,這樣一算,也有四個人在我們手裏了。”

  “還有個正白旗的護軍綿佐,他是從山海關調來的,京中沒什麽勢力,即便不願意跟著我們,我看他也不會真刀真槍的對著我們。”和珅道“各路軍隊咱們掌握這些,若隻求自保,也夠用了。至於文官,也不需要考慮所有人,七卿裏麵,如果我們拿下吏部、戶部、兵部和都察院,皇上也就沒辦法了。你在戶部,我兼掌一半的吏部事務,大吳老師不是都察院左都禦史嗎?這樣看來,也就差兵部了……可要把這些人都聯係起來,沒有兵部可不行啊?”

  “可兵部究竟能做什麽啊?若是調動兵馬,沒有皇上的旨意,兵部可是一份調令都發不得的啊?”福長安對於兵部這個“眼”還是有些不解。

  “不是要兵部自己調動人馬。”和珅道“調兵遣將的事,若是沒有皇上的旨意,誰也調動不得。可對外傳達軍令,調運糧草器械,這些文書可都是要從兵部往外發的啊?到時候,也一定有傳達給福寧、惠齡他們的軍令,每月都有,我們在傳令以外,把要求他們群起進諫的信件一並附上,傳令的人隻能遵循兵部上命,哪裏會去看信中寫了什麽?或許還會當作皇上的密旨呢。也隻會一同拿了出去給福寧他們,這樣,我們就和他們取得了聯係,之後一旦京城有變的信傳給他們,他們就會在外聲援我等。所以說,我們能不能和前線的將領同進退,就要看兵部了。”

  “那這件事,你怎麽不自己去辦呢?”福長安問道。

  “我有感覺,皇上那邊,也已經行動了。”和珅道“這密信不能我來發,也不能由你,或者戶部來發,否則都過於醒目,皇上的人也一定會察覺,到那個時候,就前功盡棄了。但兵部不同,我至今尚未完全掌控兵部,皇上看來,也是如此,所以對兵部外發的信件,他反而不會想到這一節。可話說回來,眼下要我去兵部發信,隻慶桂那一關,我也過不得啊。”

  “所以你想過用阮元?”福長安疑道。

  “是啊,我現下已想了個折中的法子,呼什圖給我們辦事,也有二十年了,我們把往外送的書信托人交給他,這不是難事。隻是他當差這些年,最多隻是給其他大臣傳旨,部務倒是從未經手,他去兵部必然讓人生疑。所以還需宮中有一人,能從呼什圖那裏接了我們的信件,再將信件夾雜在各部院文書之中,發往宮外的六部。軍機處眼下有那彥成在,這個釘子我除不掉,就不能在軍機處傳送。可南書房眼下大多是一些翰林文人,半分實權也沒有的,若是有個既兼著南書房差事,又在六部、都察院或者大理寺有官職的人,那麽這件事交給他辦,再好不過。”和珅對於文書往來的路線,也早就有了規劃。

  “所以之後此人無論在六部哪裏,隻要能夠聯係到兵部的李潢,咱這條路就算通了。”福長安道。可想著想著,似乎還是有些問題沒有解決“那慶桂怎麽辦?畢竟他是滿人,前線這些人又都是八旗兵,李潢也好,台費蔭也好,總得過了他這一關吧?還有,再怎麽說,眼下中外諸軍,總是皇上能用的多些,萬一到了時候,皇上鐵了心要削咱們的權,甚至想要咱們的命,他們保舉你我倒是有可能,直接和皇上聖意對抗,怕是沒這個膽量啊?”

  “誠齋,絕大多數人和你我的想法是一樣的,背反大清這絕無可能,但忠於大清,未必要忠於一個三年無所作為的皇上啊?到了那時,我也有下策可循,那便是你最初所想,另立太上皇之孫為新君,或許現在就該考慮,先許他……大不了我們把太上皇廢了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再拿出來,許他議政王大臣的位置。你多番與我說到定親王,隻要他能支持我們,我看就有希望。皇上隻是太上皇第十五子,定親王綿恩可是皇長子的兒子啊?當年風傳的可能繼承大統之人,皇上和成親王自不必提,他不是也有一份嗎?隻是因他是皇孫,素來容易被人忽視罷了。可是也正因為如此,成親王不得天命之事,在他身上卻不會發生。”

  “可是定親王不是比皇上還大上幾歲嗎?”福長安道。

  “不錯,他年紀是大了些,可我記得,東晉時桓溫廢海西公,立簡文帝,那晉簡文帝登基之時,不也都五十開外了嗎?若是皇上執意不肯給你我留下後路,那……那咱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啊?”和珅將最後的計劃也告訴了福長安。

  “既然你也想好了,那是最好。綿恩我之前也去聯係過,對我也算客氣,給他送了些禮物,也都收下了。和他說咱兩個富察家最好合二為一,我看他也沒什麽意見。隻是……後麵的事就有些大了,也不知他能不能再和我們聯手。”福長安道。

  “誠齋,你不是也清楚嗎?太上皇給我們的權力,是不夠我們做這番大事的。可眼下若是再這麽按兵不動,隻有死路一條,後麵這些事,即便沒有十足的把握,總也要試一試了。”和珅說著,竟是也有些無奈,似乎在感慨對不起乾隆。但其中關鍵,他也看得清楚“眼下有幾件事總是還沒定下來,綿恩、淳穎,都需要你去聯係,時不時的給他們放些風聲。至於慶桂、阮元和兵部,就隻好我去了。”思來想去,最後幾個關鍵的位置,和珅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第二天阮元辦完朝中公事,回到家時,想著眼下形勢微妙,也不免感歎起來。阮承信和孔璐華見他神色,總是有些不快,也一起聚在書房之中,商議起應對朝局的辦法。孔璐華尋了一冊最新的《縉紳錄》,將各部院尚書侍郎,都察院都禦史的名字都謄寫在了幾頁紙上,看著一長串高官重臣的名字,也讓阮元過來一一指點,看哪些部院可以忠於嘉慶,哪些又有和珅的人馬。

  “這樣看來,戶部在和珅和福長安手裏,已經二十年了啊。”阮元看著“戶部”一篇“兼戶部事”的和珅,和“戶部尚書”位置的福長安,不禁感歎道。“戶部掌天下錢糧之事,所以同為六部,卻比我們禮部重要得多,對尋常之人而言,沒有錢糧,又能有什麽作為啊?”

  “這樣說來,夫子的禮部,還有刑部和工部,好像都起不了什麽作用呢。”孔璐華也不禁感歎“而且你看看,這些幾部之內,名字都好熟悉,禮部尚書是紀昀紀大人,刑部有董大人幫忙辦事,工部鬆大人、彭元瑞大人和那彥成大人……這、這該不是巧合吧?”鬆筠這時掛著工部尚書之名,但其實在西藏擔任駐藏大臣,並不參與朝政,彭元瑞是工部尚書,那彥成也在工部,卻是事實。

  “伯元,我記得吏部裏麵,你恩師就是吏部尚書對嗎?”阮承信問道。

  “是,可是恩師現下在安徽做巡撫,另一位吏部尚書保中堂,現在做伊犁將軍呢,都不在京。四個侍郎裏麵,成德大人,趙佑趙大人,年紀都不小了,還有劉權之大人和鐵保鐵恩師,鐵恩師為人雖然隨和,可也正因為太隨和了,反而沒什麽威信。”阮元道。

  而且,此時和珅同時署理吏部、戶部、刑部和理藩院。這樣想來,吏部幾個侍郎,根本無法與和珅抗衡,而刑部的董誥,在和珅和蘇淩阿的壓製之下,隻怕也難有作為。

  “還有這都察院的左都禦史吳省欽,是先前那位吳學政的兄弟嗎?”孔璐華問道,阮元也點了點頭。

  “伯元、璐華,依我看來,和珅眼下聲勢,雖然看起來很大,可若是他真有圖謀不軌之意,靠文官可做不了什麽事啊?”這次卻是阮承信一點點分析起了形勢。“他現下想的,多半還是控製中外各路大軍,前線作戰的也好,京師戍衛的也好,都得至少拿下一半才夠。而其中最關鍵的,當是傳令於中外的兵部。我看你先前擬了兵部侍郎,後來又改禮部,多半便是和珅對你放心不下之故。可他又放心誰呢?兵部尚書金士鬆、右侍郎韓鑅年紀大了,隻得因循辦事,他放心。李潢據說是他舉薦,這個滿人右侍郎台費蔭也是吧?這樣兵部與和珅無關的,也就是慶桂大人了,但慶大人既然是尹文端公之子,想來朝中根基深厚,應該不會聽和珅的話吧?”

  “夫子,爹爹,你們說來說去,是不是漏了一個人啊?”孔璐華忽然道“兵部尚書侍郎共有六人,你們前後所言,隻有五個,這位滿人中的兵部左侍郎富俊呢?難道這位富侍郎,在兵部裏麵半分作用也沒有麽?咦?他是蒙古人呢。”清代六部設官,依例是尚書滿漢各一人,侍郎滿漢各二人,但蒙古八旗有作為者,同樣可以入選六部卿貳。隻是對於蒙古人清代一般不加細分,入六部之後就直接補充滿人尚書和侍郎的位置,所以富俊雖是蒙古正白旗人,卻隻寫做兵部滿左侍郎。

  “富大人啊?我認識他啊?”阮元不禁笑道“乾隆六十年我歸京辦理太上皇禪讓一事,富大人當時也是內閣學士,我們也一起討論過不少大典中的細務。富大人學問、兵略都不錯,所以經常被委以邊防重任,現下在科布多呢。和朱恩師一樣,即便京中有事,也趕不回來的。”

  “這樣看來,兵部應該還是僵持不下。”阮承信道“慶桂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支持和珅,李潢和台費蔭加起來人數多了,但畢竟都是侍郎,怎能和尚書相抗衡啊?所以爹爹想著,和珅眼下,也在為兵部破局之事煩心呢。或許他留了你南書房的位置,也有他的想法,隻怕他過不了幾日,也會對你有些暗示。但皇上先前未能親政,反倒和一直受冷落的南書房走得近些,這樣看來,你這個位置,倒是非常重要啊。”

  “爹爹說的是,但話說回來,南書房再怎麽重要,總該有些具體的事去做,才能改變形勢吧?隻是我還不清楚,我究竟可以做什麽呢?”阮元笑道。

  忽然之間,隻聽得後院傳來陣陣啼哭之聲,啼哭之中,又夾雜著幾聲女子的柔聲安慰,聽起來像是劉文如和謝雪,阮元等三人忙放下手中書卷,一同循聲向後園而來。到了後園,隻見依稀的燈光之下,劉文如和謝雪正在給一個幼小的身影悉心擦拭,這身影應該就是阮常生了,幾人看著,也頗不解,相繼走了過來。

  “常生?常生怎麽了?文如,方才這裏發生什麽事了?”阮元不禁向劉文如問道,阮常生見阮元過來,又哭了起來,也不知是方才之事,還是擔心阮元批評他。

  “夫子,方才我們和常生一起在這邊玩耍,常生看那邊那條小河上麵結了冰,看著好奇,就跑過去滑冰去了,可是……可是那裏的冰太薄,常生跑了幾步,冰就碎了,也得虧我們發現得快,才把他救了上來……”劉文如說著,也自有些後怕。

  “爹爹……我……我不知道……”阮常生看阮元模樣,生怕阮元批評自己,又哭了出來,道“我白日間看著這片小河都結冰了,應該很好玩,就過來想著滑冰玩,可是……可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麽……”看他哭泣之狀,阮元素來心軟,卻也不願再責備什麽了。

  “夫子,常生這也是第一次啊。”謝雪看阮元一時沒有回應,也幫他求情道“方才我問過常生,有沒有見過河水結冰,他說隻在兩年前和你南下的時候見了幾次,滑冰卻一次都沒滑過,想來也是不知水中冰塊深淺,才失足滑了進去。也怪我們照料不周,方才距離他遠了些,也是我們的錯。”阮元仔細看時,阮常生和劉謝二女,身上都被冰水浸濕了不少地方,所幸二女搶救及時,阮常生並無大礙。

  “常生,你今年也都十一歲了,平日做事還需謹慎些,這水中冰塊深淺,在岸上原是看不清的,這天色這麽晚了,可不要隨便冒險才是。日後記得今日的教訓就是了,可不能再冒失了。”阮元也隻是安慰了阮常生幾句,又對劉文如和謝雪道“這樣看也是我不好,其實在濟南可以帶他出去看看冰的,那時事務繁忙,卻給忘了。你們也都盡力了,這樣就好。回去之後,定要好生保暖,卻不能再受寒了。”劉文如和謝雪也連連點頭。

  隻是阮元看著水中破碎的冰塊,看著下麵隱隱流動的水波,卻似乎有一事不解。

  “爹爹、夫人,你們可知這水是從哪裏流進來的嗎?這裏距離護城河,也有些距離了啊?”

  “伯元,你平日雖忙了些,可這衍聖公府裏麵的情況,也要多看看才是啊?”阮承信笑道“這裏的路我都看清楚了,水是從東麵瀛台流進來的,表麵上看不出來,可瀛台之下,以前就有孔府中人打通了水道,引得這水流進府中,他們說若是春夏之際,這裏鮮花盛開,小橋流水,可是京城中不多見的美景呢。”

  “是這樣啊……”阮元自言自語道。可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外的靈感突然在他腦海中盤旋了一下,讓他眼前一亮。

  “爹爹,璐華,或許……我有辦法了。”

  阮承信和孔璐華看著阮元,一時也聽不懂他在說什麽。

  當然,這時的阮家一家人也不會知道,不遠處的和珅府邸,同樣也在進行著一場密謀。這次不僅福長安,蘇淩阿也到了和府。

  “你們看吧。”和珅不知從哪裏拿出一份詔書,道“皇上是要和咱們搶兵部了,一個月前給富俊發的回京詔書,我們居然現在才看到,這樣看來,他都快回來了。哼,現在呼什圖想要打探消息,都沒那麽容易了。”

  “和公相,之前你和我說的,我都明白,可這富俊三年前去了科布多,之後就沒回過京城,要說皇上和他有什麽聯絡,隻怕你高估了皇上吧?”蘇淩阿有些不解的問道。

  “正是如此。”和珅倒是不慌不忙,續道“這富俊雖是受了皇上的調令回京,可他在京之時,與皇上、與我們,交情都不多,若是我們可以許諾他更多的官爵,或許他也會為我們做些事呢?到時候,兵部反倒會更有利於我們辦事。”

  “致齋,你可得想好了,這富俊你我若是拉攏不成,隻怕他和慶桂聯手,那樣兵部這隻眼,可就徹底堵死了啊?”福長安憂心道。

  “那自然是最糟糕的結果,可眼下我們不去試試他,後麵的事,就肯定難辦了啊?誠齋,你那鑾儀衛,前明時可還是錦衣衛呢,手裏該有些能辦事的人吧?多尋幾個人刺探富俊行蹤,別漏過他一件事。蘇中堂,你做過兩江總督,阮元的祖籍地儀征,常住的揚州,都在你江寧對麵,若是有空,替我去一趟他那衍聖公府。多與他談些風土人情,讓他放鬆一下心緒,也多探探他口風。若是他並無拒絕我的意思,這最關鍵的一步棋,也到了該走的時候了。”

  到了清朝,錦衣衛已被改稱鑾儀衛,可清代鑾儀衛卻被剝奪了監視刺探之權,平日隻有供奉儀仗之用,若論實權,已經遠遠不如前朝了。但即便如此,福長安在鑾儀衛執掌要事多年,總也有不少心腹,當下也應了和珅,去刺探富俊情報了。蘇淩阿也答應了和珅,和珅最關鍵的行動,就這樣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