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逼宮(五)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1-03-10 07:22      字數:5088
  萬壽節晚上的事,李玉自是一五一十全盤告訴了容妃。容妃覺得,自那天後,皇帝一直非常低落,她於是常常在晚上陪他出去散步。而散步的時候,皇帝也非常沉默。李玉便對容妃說:和親王犯了殺頭的大罪,但畢竟是親兄弟,和皇上從小一起長大的……可奴才瞧著,皇上還因為當年的高貴妃主子。容妃點點頭,道:皇上雖然早想好了,其實如果事情真到了眼前,他也不忍心。

  李玉歎了口氣,道:高家,皇上對他們是夠好的,不說這位小高大人,就說高晉大人,不過是高斌大人的侄子,江寧織造,稅關,巡撫,總督,全是要職,還給了文華殿大學士,高斌大人亡故後,便調高晉大人去治河,就是繼續信任重用高家。可鹽課這麽大的案子,必須殺了小高大人,皇上隻要想起高貴妃來,這心裏能不難過嗎?他可是高貴妃的同母兄。

  容妃點點頭,道:他和高貴妃自小沒有母親,被繼母虐待,皇上和我說過。李玉歎道:他們誰能體諒皇上的心情呢!五爺也是,他可是皇上的親兄弟,這都多少年了,何苦來呢。他什麽年紀了,還繼續荒唐?他對那主兒就不該有心思!不管怎麽說,那可是正宮皇後!容妃長歎了口氣,沒說話。

  萬壽節晚上的事,外麵並不知道。永珹也不知道,因為弘晝三人在他府上的兩兩密議並沒有包括他,過了幾日,王府裏發現諾哈自那晚上出去後就沒回來,又少了一盒槍,查問了所有人後,認為他偷了槍去變賣換銀錢,再不敢回來,於是將他除名,又派人去緝拿,自然是不會有結果。弘晝已被圈禁,但對外說告病修養,所有人都暫時還沒有懷疑。

  萬壽節前,皇帝就搬回了圓明園。八月十六日,在圓明園的靶場,皇帝考較四阿哥,五阿哥,十一阿哥,十二阿哥四位阿哥的槍法。福康安作為容妃養子,也被考較。傅恒自然在座。五人射擊了一陣,結果是永琪第一,福康安第二,永珹第三。皇帝褒獎了,便隻留四阿哥和五阿哥說軍務,叫小的幾個回去。

  說軍務和武器,必然要先說說老十三王爺允祥。

  先帝的時候,怡親王允祥深得信任,他主管的內務府全麵包攬了武器的製作事項,產品包羅萬象,從打釘到鑄造大炮一應俱全。雍正五年正月初一日,允祥命造“威遠將軍”鐵炮十尊,吩咐說:“我府內有威遠將軍炮一位,爾要來將尺寸作法記明,照樣造十位。再查廢炮內,有此樣炮無有?富寧安說過有子母炮架樣子,爾向他問明,何樣作法?與造辦處所做炮架樣式同否?爾做一炮架樣並炮樣,俟我回來時看。遵此。”然後不厭其煩地指示:“此樣甚好,著照樣做。其圈與挺子比此樣要純厚,楞子亦要渾實些。”最後還要拉去盧溝橋試炮。

  又同年正月二十二日,西安進竹營炮,允祥著照樣,但須減輕,郎中海望啟奏:“此炮皮薄,若再輕些,惟恐不能保重。今欲將炮膛做徑一寸八分。”允祥即虛心接納建議。雍正六年正月三十日允祥諭:“著將子母炮續造一百位。”鐵炮需配炮車,雍正七年閏七月初三日郎中海望奉允祥諭:“造車處已造成炮車三千四百輛,……爾再造六百輛。”又如七年閏七月,允祥著做腰刀一萬把,賞出征軍人用。

  選武官本來是兵部最重要的權力,然而事實上,先帝時候,三品以下中低級官吏的銓選權卻不在兵部,也在怡親王。先帝為了對準噶爾用兵,於雍正四年,設立軍需房,即軍機處的前身,允祥便是負責人。允祥及時有效地保證了轉運軍事供應,不僅理財有方,而且調度得宜。數以千萬計的軍需,概出於國庫,沒有向民間另行攤派。允祥經常采取讓晉商秘密購辦軍需的方式,和先帝配合默契,從沒出過差錯“挽輸數年,海內未嚐知有用兵之事”。山西範家便是其中之一,當然他們還有別的業務。

  傅恒乃保和殿大學士軍機之首,深得皇帝信任,對朝廷的用人意見自是為皇帝所重,選派封疆大吏也一樣,因他常年兼理吏部、兵部、戶部和理藩院等部院事務,與軍機章京和各部院官吏直接接觸,加上他幾次出征,也直接接觸沿途眾多的地方官吏及前線將士,許多賢吏能員包括許多漢人,都是在直接接觸中受知於傅恒,被保舉並委以重用,比如蔡言霖。當年在香山,他隨手提攜的報信人守備盧勇如今已是南昌總兵。

  傅恒了解官吏的另一重要途徑是帶領官吏引見。官吏引見作為考察官吏之途,極為皇帝所重視,被引見者數量之多,有時每天竟達百餘人。通常被引見者在覲見皇帝前,往往先引見大臣。皇帝和大多數外官的距離很遠,帶領官吏引見是傅恒的主要職責之一。傅恒會注意觀察和了解被引見者的才貌、性情和學識,並通過他們了解更多的其他官吏。由於傅恒謙遜隨和,被引見者出言亦少忌諱,傅恒便可以得到正式引見時皇帝所無法獲知的信息,皇帝無疑很需要這些,所以傅恒事實上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壟斷了朝綱,袁春望說的沒錯。

  科舉仍然是漢人晉階朝廷、參與國家政治的最主要途徑,包括文舉和武舉。很多人經由寒窗苦讀進入了翰林院開始仕途,比如吳敏,於敏中、紀昀,趙翼等。而眾多具有各種特權的滿蒙官吏,特別是滿八旗對科舉抱有成見,傅恒卻和他們意見相左,除了寬以待人,堅持任人唯賢,更喜歡文武雙全的“直”臣,且不收禮,小禮也不收,六部九卿及地方官吏裏除了曲意奉迎之輩,很多正直的臣僚想表心意,比如阿桂,蔡言霖並江西的盧勇等等,也隻能寫一紙信劄送忠勇公府。

  這看起來像是傅恒的個人品性所致,其實卻是皇帝的方略。皇帝以此來平衡滿漢,限製滿蒙王公貴族和官僚在府院機構中的勢力,又無須自己直接出麵,避免正麵和滿八旗衝突,魏湄在後宮的地位也源於此。太後心裏就清清楚楚,所以太後對傅恒和皇帝的關係十分重視。

  朝廷現在的軍需,火器製造,武官選拔更直接由傅恒全權負責,傅恒一直執掌內務府的武備院,和火器營等,軍需軍務被嚴格掌控,這正是弘晝存下巨額銀子並與外官“結黨”的一個重要考量。普達娃是傅恒的非官方協辦,晉商籌辦軍需這一塊,現在是他分轄,他因為沒有官僚身份,又武功高強,辦很多事靈活方便。除了軍務課,永琪經常私下和傅恒請教探討,傅恒都報備了皇帝,皇帝對永琪自是十分欣賞。

  今天的議題便是火器。皇帝道:永琪,你這槍打得不錯嘛!永琪道:是兒臣運氣好。皇帝有點兒不高興,道:這是什麽話啊?永琪道:這柄槍是燧發槍,而不是鳥銃,如果是鳥銃,隻怕正麵對敵,兒臣都打不中。皇帝沉吟道:永琪啊……永琪忙應了一聲,皇帝繼續道:當年聖祖皇帝征服噶爾丹,大軍裝備的鳥銃,可是立下了不世之功,現在鳥槍營配備的鳥銃,可比當年聖祖皇帝的火器更精良。說著得意地微笑了一下。

  永琪道:可是,我們自己製作的鳥銃,和英國進貢的燧發槍差距異常明顯。永珹心裏不快,道:不一樣是火器,又有什麽區別。永琪道:鳥銃需要點燃火繩,遇到下雨天,火繩濕了,點不著,遇到刮風,傳□□又會被吹散,這樣一來,還如何打仗?傅恒聽到此處,微笑了一下。皇帝臉色一肅,道:傅恒,你連這個都跟他聊了?傅恒點點頭,道:阿哥關心軍事,本就是件好事,奴才隻是實話實說,竟沒想到阿哥能舉一反三。皇帝微笑著點點頭。

  永琪又道:皇阿瑪,兒臣鬥膽說一句,我們的燧發槍,□□,全都藏於皇室,實在太可惜了。如果能大量推廣燧發槍,必定能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皇帝看了他一眼,道:目前皇室使用的燧發槍,全是由西方進貢而來,若是想大批量生產,幾無可能。再者說,燧發槍槍身過長,裝飾又太過華麗,適合戰場使用嗎?永琪想了想,道:幾無可能,並非絕不可能,裝飾華麗,全部舍棄,可以邀請懂火器的西洋技師重新改造。哦,對了,兒臣帶來了一柄鳥銃,試一試,便可知其差距。皇帝饒有興趣,道:好,你試給朕看。

  五阿哥便要鄭英拿鳥銃上來。永琪走下場去,在腰上係好彈帶,端起鳥銃來,係上火繩,剛要射擊,傅恒忽然道:等等。永琪詫異地看著他。傅恒道:五阿哥,這槍好像不是你素日用的那把?永琪道:嗯,那把壞了,我昨兒叫鄭英去武備院領了一把新的。傅恒道:新的叫奴才試過嗎?永琪道:昨兒下午才拿來的,還沒試過。傅恒道:那要先試試。說著便叫了一個侍衛。永琪於是放下槍,解下彈帶,坐回座位上。

  那侍衛準備就緒,端起槍來,扣動扳機,隻聽轟的一響,他摔倒在地上,眾人都大吃一驚,永琪立刻衝過去扶起他來。這侍衛係於腰間的彈袋起火,大腿受了傷。太醫查驗後,說至少兩個月內不良於行,傅恒忙吩咐多羅先給他兩個月雙俸,並教他好生休養,不要著急,俸祿照發,大好了再回來當差。

  侍衛被扶下去包紮後,皇帝大怒,道:去查這槍!傅恒忙道:是,奴才遵旨,皇上息怒。永琪額上汗水涔涔,也忙道:皇阿瑪息怒,兒臣沒事。永珹道:皇阿瑪,鳥銃每年有很多事故,不見得是人動了手腳。皇帝盯著他,道:你弟弟差點兒受傷,你作為兄長,問都不問一聲,毫無友愛之情,還說這樣不痛不癢的話?永珹立刻道:皇阿瑪,您這是故意挑兒臣的錯。

  永琪忙道:皇阿瑪,四哥說的是實情。皇帝怒而不語,永琪還要說,傅恒立刻看著他,搖搖頭。永珹見皇帝麵色十分難看,便站起來,跪在他麵前,道:您要怎麽處置兒臣,悉聽尊便。皇帝大怒,道:永珹,你現在作為朕的長子,就是這樣尊敬朕的?!

  永珹搖搖頭,道:兒臣不過說了一句話,您說兒臣說的不好,兒臣請您處罰便是,怎麽不尊敬您了?皇帝站起來踱步,道:你還強嘴?!永琪看得十分著急,便看傅恒,要他勸說,傅恒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要講話。

  永珹十分不服氣,道:皇阿瑪,師傅們都說永琪好,您也喜歡永琪,兒臣都明白。皇帝更怒,哼了一聲,道:你的意思是,朕偏心?永珹緊緊抿著嘴,不說話。永琪見他二人這樣,心裏著急,但自己是當事人,不好說話,但見傅恒沉默不語,也不抬頭。

  正不可開交,隻見皇後帶著兩個太監,匆匆進來。皇帝見她來了,便坐回椅子裏,道:你來的正好,將兒子領回去,好好教教。那拉氏看了永珹一眼,忙道:是,臣妾遵旨。又對永珹道:永珹,和皇額娘走。永珹越想越生氣,站起身來,憋紅了臉,對皇帝道:皇阿瑪,永珹也想做皇阿瑪喜歡的兒子!那拉氏忙道:閉嘴,快走!說著,拉起他便走。

  母子倆走後,傅恒便勸道:皇上息怒,五阿哥沒事就好。皇帝麵色一緩,看著永琪,道:下回什麽新槍新劍新武器拿回來,都要奴才先試試,今天要不是傅恒,受傷的就是你了,還不謝謝傅恒!永琪忙站起身來,給傅恒行禮,道:謝謝師傅!傅恒忙站起來,笑道:奴才可不敢受阿哥的大禮。皇帝一笑,道:應該的。永琪,你也回吧,朕和傅恒說幾句。永琪於是告辭,帶著鄭英走了。

  皇帝看著永琪的背影走遠了,一揮手,多羅便教侍衛都下去,自己也站去遠處。皇帝道:傅恒,你怎麽看?傅恒道:皇上,先查五阿哥原來那槍。若真是人為,肯定是從破壞舊槍開始。皇帝點點頭,道:你覺得是永珹嗎?傅恒道:奴才不知道,奴才也覺得可能就是意外,鳥銃容易出事故,四阿哥說得沒錯。皇帝又道:你也覺得朕偏心嗎?傅恒一笑,道:外麵還說奴才和五阿哥結黨,奴才又管著軍需,那奴才豈不是要掉腦袋?皇上,您別多想。

  皇帝歎了口氣,道:永珹心胸狹窄,資質平庸,難堪大任。傅恒不言語,轉言道:皇上,五阿哥說的對,燧發槍遠比鳥銃更精準,更安全,卻無法普及。而鳥銃在使用和運輸過程中,極容易發生事故,就像皇上今天看到的這樣,風吹起的火星,會通過火繩引燃彈帶,光今年處理的事故就有四十六起,受傷的士兵多半當場死亡,所以奴才見永琪用的是新槍,便注意了一下。皇帝道:還是你仔細,你這麽一說,朕心裏更加生氣。

  傅恒道:皇上息怒,事情要調查了才能下結論。但五阿哥今天說的,皇上是不是考慮一下?若真能大批量生產燧發槍,才是將士之福,我想這也是五阿哥今天想和皇上說的。皇帝點點頭,道:你們倆真是心裏裝著大事,朕就叫你去主理研究燧發槍的改造生產,叫永琪做你的副手。傅恒微笑道:是,奴才遵旨!

  ※※※※※※※※※※※※※※※※※※※※

  -

  【傅恒的引薦】小說裏描述了曆史上的真實情況,但除了阿桂和汪承霈,傅恒引薦的人皆為杜撰。“傅恒利用自己在朝中的特殊地位,以小心謹慎又不失機智的辦事方式 ,為已故刑部尚書汪由敦之子汪承霈邀得乾隆皇帝格外恩寵 ,尤為士大夫們所稱道,時滿朝大小臣工無不為之感動泣下 ,皆“頌文忠之垂憫故人子弟”,群臣“皆感佩其德,久之不衰”,此事小說中已寫入。

  -

  除此之外,在曆史上,傅恒引薦的人非常多,乾隆朝的許多名臣良將如孫嘉淦、嶽鍾琪、盧焯、阿桂、畢沅、孫士毅、阿爾泰等人都得力於傅恒的舉薦。雍乾時期著名直臣的孫嘉淦,辭職後能夠重新出仕,更由傅恒“力薦於朝”,嶽鍾琪也是在雍正朝獲罪後在乾隆朝再次起複,和傅恒合作,成為第一次金川之戰的大功臣。允祥是真正的軍機元老,之前的旁白裏說過,他本就是搞軍需軍務的,和文臣張廷玉有所不同。傅恒對乾隆的功用其實綜合了這兩個人。

  -

  【鳥銃事件】小說基本延續了原劇的設定,但結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