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活佛(四)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1-01-31 11:03      字數:5460
  沐浴過後,已是半夜,傅恒睡了,瓔珞躺在床上,卻無睡意。在傅恒的深情密意裏,在他的絕頂聰慧深藏不露麵前,她確實就是個小女人!再想起多年前的他和她,隻覺得舒心之極,摸摸他漂亮的眉眼,得意地心想:他可是這世上最好的情人和丈夫!

  她想了一會兒,還是了無睡意,便起來走到隔間的圓桌旁,點亮了燈燭,再好好欣賞傅恒這次叫送回家的古董。他一直在命人整理納蘭祖宅物什,然後挑出一些拿回家裏。因傅恒摔傷,直到前幾日,她才得閑開盒子拿出來看。

  第一件是樸素的二十寸藍色青花葵口折沿大盤,全為藍色青花,但瓔珞知道這東西大有來頭。

  盤心繪兩隻鴛鴦遊弋於蓮池中,鳧水前行,兩兩相望,顧盼生情,周圍點綴荷花、蓮葉、浮萍、水草,搖曳多姿,生趣盎然。蓮池鴛鴦圖屬又名滿池嬌,乃元青花瓷器常見紋樣。內壁繪九組纏枝花紋飾,小小的折沿繪飾一周卷草紋,外壁則以回紋環飾。

  南宋舒嶽祥詩雲“嫋嫋蜻蜓菡萏枝”,其下自注:“舊時都下花工……作小荷葉,名滿池嬌,則綴以蜻蜓、茄葉之類浮動其上。”至元代,因其捺缽中的“春水”行獵製度,滿池嬌紋樣得以延續及發展,對蓮塘之描述更為詳盡而寫實,尤以織繡紋樣為常,如她曾見過的元代“褐色地刺繡夾衫”,肩部以蓮花、蒹葭、茨菰、香蒲、蓮葉為飾,而水禽也由鴛鴦變為白鷺等多種禽鳥。

  元代著名畫家、奎章閣大學士柯九思《草堂雅集宮詞十五首》》中稱:“觀蓮太液泛蘭橈,翡翠鴛鴦戲碧苕。說與小娃牢記取,禦衫繡作滿池嬌。”注雲:“天曆間禦衣多為池塘小景,名曰滿池嬌。”可見此紋樣多用於元代帝王的服飾花紋及瓷器的裝飾紋樣中。

  又元代張翥有《江神子枕頂》一闋,對此更有一番細致的描繪:“合歡花樣滿池嬌,用心描。數鍼挑。麵麵芙蕖,閑葉映蘭苕。刺到鴛鴦雙比翼,應想像,為魂銷。巧盤金縷綴倡條,隱紅綃。翠妖嬈。白玉函邊,幾度墜鸞翹。汗粉啼紅容易涴(wan3),須愛惜,可憐宵。”其意境被渲染得極其動人。

  而此盤如此之大,壁厚體重,因一些伊|斯|蘭國家有用大盤盛飯,大家圍盤席地而坐,用手抓飯食的習慣,故此種瓷盤本是元代為西亞國家特製的餐具。

  此時,大圓盤在略顯幽暗的燈光下仿佛波光粼粼,真如青草池塘裏的“鴛鴦戲水”一般,瓔珞微笑起來,看看碧紗廚那邊,還想起了自己曾經教珍珠的刺繡,那幅刺繡的名字就叫作“春波碧草”。

  第二件是明宣德素三彩花鳥大瓶。圓腹細頸,高約有二尺。彩繪的鳥是古代的異鳥,拖著長長的尾巴,翅膀上根根羽毛細致分明,體型和鳳凰卻不相類。雖然顏色比康熙素三彩要黯淡,價值卻更昂貴。翠兒總說她懂的多,其實傅恒遠在她之上,她不過是半路出家,傅恒可是根正苗紅的貴公子哥兒出身,皇後胞弟,而且從小入宮伴讀,常年待在皇帝身邊,真正的好東西都逃不過他的眼去。傅恒就喜歡葵口盤,花口盤,瓔珞常笑傅恒大人“富貴逼人”。

  第三件是苦瓜和尚石濤的「對菊圖軸」。圖繪雙鬆虯結的竹簷茅舍內,房舍錯落,屋內高士觀賞秋菊,點明了“對菊”,庭院裏兩個仆童在搬一盆大菊。庭院外是迂回盤桓的山巒和自遠而近的江水,庭院即建築在倚江的山巒之中。此圖與石濤貫有的雄健縱恣、豪放灑脫畫風不同,刻畫工整細膩,或徐或疾的筆致和富於節奏變化的朱點、墨點自得一股蒼莽之氣。

  石濤是傅恒很喜歡的畫家,乃南明皇族後人,玉京園還存有他的《梅竹圖卷》和《墨荷圖軸》。她最近就在臨繁雜到極致的《墨荷圖軸》,傅恒說可以對照練習各種水墨畫技。

  她欣賞了三樣東西半天,覺得這明珠家裏收藏的寶貝確實不同別家,想起納蘭老夫人對自己的信任和情誼,又感喟感激。

  最後一件是一個元代的鱖魚掛件。鱖魚,乃取“貴”之諧音,表“富貴有餘”之意。掛件用青白玉圓雕鱖魚,背鰭處有穿孔。魚身肥碩,魚眼靈動,腮部似張非張。魚上纏繞淺朱色的荷花、荷葉,頗具“桃花流水鱖魚肥”的詩情畫意。傅恒說自己也該換換一直別在襟上的玉蝴蝶了。

  於是她又看了看桌上並排放著的那枚玉蝴蝶,這些天自己在家未出門,沒戴。這是當年,二人在椿樹胡同成親的那個晚上,傅恒給自己的。

  那天,自己給了傅恒戰國白玉龍紋佩,乃太後所賜之物,後來自己打好結子後他便一直掛在身上,就是他常年掛在身上的玉佩,而他給了她戰國青白玉勾連雲紋手鐲,通體白色,她也常年戴著,內側光素無紋,外側的勾連雲紋就是當年弘晝冒充傅恒帶在身上的那塊傅恒的玉佩玉勒子上的紋路,且一樣是剔雕,上麵還刻有“富察”的姓氏。玉勒子被魏瓔寧暗藏,落入瓔珞之手,引起了一場誤會,並間接撮合了傅恒和她。那玉勒子也是名貴的戰國青白玉,但顏色偏青。

  玉蝴蝶是當時一並給的,白玉鏤雕兩隻展開雙翅的蝴蝶圍成一個圓形,對頭於圓心,鏤空雕飾的頭須一起包裹著一朵五瓣梅花,晶瑩亮白,造型很少見,教人過目不忘。傅恒說這是大清入關後首批製作的玉佩,名“蝶戀花”,隨便掛掛。於是她將其串在白色珍珠間綠色碧璽的十八子手串下麵,常常別在襟上。然後她拿起玉蝴蝶來,嫣然一笑,眼裏一股精光直射出來:它意義非凡……

  長春|藥房在鬧市專做平民生意,常常人滿為患,京中的王公大臣家絕不會踏足,朝廷中除了桑蘊端和有限的幾家知道,弘晝早在清肅黃教反叛時便知道真正的店主是傅恒。吳德雅教人喬裝拿藥去瞧過,曾嘲笑傅恒兩口子有一套,賠本兒賺吆喝,哄得皇上都不署名不蓋章賜了匾,掛在正堂裏,絕無先例。後來終於知道蓉蓉常去長春|藥房後,便問過多羅,多羅說老人已搬走,她生子後在家無聊,又不愛交際,去長春|藥房幫幫忙,因是認識的人,離自己的衙門又近。

  吳德雅不得要領,便告訴了弘晝。弘晝隻一笑,道:真沒想到啊,傅恒一向自詡為君子又不結黨,卻在暗地裏籠絡多羅,怪不得那時候多羅受傷叫送長春|藥房,但他們兩人彼此都不敢走的太近,尤其是多羅,皇上心裏會怎麽想?兩人除了公務往來,私下連飯都沒一起吃過,我對老舒家和多羅有恩,他不至於對我不利,他雖然官不小,不過一個內侍,也無意介入朝堂政務。教她不必擔心。吳德雅又教弘晝和弘瞻親近,好拉近和宗室的關係,王爺的福晉們和自己雖然關係不錯,但那全是表像。

  弘晝隻道:那更使不得。你們女人那些閑事兒就罷了。不說弘瞻是親兄弟,我和宗室若是關係好,上頭那位心裏也會不舒服,家裏常來吃飯作樂的這些人他都知道,我又沒藏著掖著。吳德雅才明白,弘晝的荒唐除了心裏不痛快,還是故意為之。海安聽吳德雅說了,點點頭,雖然王爺不和她說外麵的事,但她知道,傅恒成為領班軍機大臣後,弘晝再沒和她提起過皇帝,她覺得王爺和皇帝的心病越來越深。而弘晝府一如既往,門庭若市,高朋滿座,觥籌交錯。

  =

  光陰如梭,匆匆一載已過,到了乾隆二十八年正月。

  愛莎生了次子,但蓮華嘉波第九層的罩門還未攻克,普達娃一有空就研究,還和葉天士討論,卻不著急。高雲,魏湄,蓉蓉,胡嘉佳,依博爾也各生了一個兒子。令貴妃懷十六阿哥時依然被皇帝帶著又一次南巡,十六阿哥由令貴妃自己撫養。瓔珞生了小女兒嫃元,取這個名字是脫胎於蘇州虎丘的真娘,又嫃和珍同音,和薑同部,以感謝珍珠辛苦。愛莎笑言,現在是女兒金貴,自己就老想生女兒生不出。

  海蘭察攜家帶口,去年底從伊犁回來探母過年。他已在伊犁多年,回京中反而有些不習慣。向萱和瑞冬各生了一兒一女,所以他現在有三子二女,他母親歡喜之極。皇帝看見他也十分高興,除了敘職談公務,還叫他和傅恒兩家一起入宮晚宴,見到向萱的時候也一愣,雖然之前已知她和明玉頗為相像。瓔珞奉旨帶著瑞冬向萱去長春仙館給先皇後娘娘磕頭,隻說娘娘早年對海蘭察很照顧。在容音的畫像前,瓔珞在心裏對她說道:皇後娘娘,明玉回來看您了,您一定很高興!

  除了春和園,愛莎夫婦也邀請海蘭察一家上自己家裏熱鬧了一天。愛莎和向萱在伊犁頗為親近,因為向萱是熱性子,十分好客,那時聽瓔珞說愛莎其實很好親近,後來海蘭察和傅恒去南疆好幾個月,她並瑞冬和鐵普夫婦亦相處了不短的時間,這次便好好相敘了別情。

  愛莎和普達娃還住在京城裏,為了愛莎照顧長春|藥房和普達娃去安定門的外館,他們搬去了自己買的神武門外板腸胡同裏的一所宅子,和馬神廟街富察府及多羅府都挺近。愛莎出西直門去圓明園春和園也方便。瓔珞本要他們入住什刹海的納蘭家老宅,夫婦倆推辭不就。

  彩雲是乾隆五年入宮的,乾隆十八年便滿了二十五歲,因家境不好,自願留在宮裏做了教導新宮女的姑姑,容妃來後被指派伺候了容妃,所以容妃和自己的哥哥商量,並請示了皇帝,在乾隆二十五年東巡回來後,將她嫁給了圖爾都哥哥的一個四品滿人親隨做妾室。她本不願嫁人,要一直伺候容妃,是容妃要她有一個自己的家,她倒是生了一個女兒,但她悄悄告訴容妃說,自己說不上多麽“喜歡”丈夫,她大概就無法喜歡男人,隻喜歡自己的孩子。

  她婚後升任容妃宮裏的掌事女官,白天巳時初進宮,還是親自伺候容妃,並領班容妃身邊的大小宮女,申時末回家,若有需要才夜宿宮中,懷孕生女待在家裏一年,之後家裏請著乳娘,她又回宮來繼續伺候容妃。這屬於宮中太後皇後和寵妃的身邊人才能開的特例。

  彩雲成親時,因父母早已去世,容妃自是好一番高興張羅,永琪和海氏一起給了一千兩銀票給她添嫁妝,因她受寵於容妃,在宮裏當差,又識大體脾氣好,在丈夫和婆婆麵前地位很高,但她在家裏絕不提宮中一個字,也不許家裏人問。而容妃的兩位回族侍女都還未滿二十五歲,還一直在她身邊伺候。

  過去的一年,皇帝住在圓明園。太後一直住在暢春園,有時上圓明園。於是永琪一家也搬去圓明園裏住,還是住在武陵春色的後院,而永珹不想離開京城,所以他還是住在履親王府。弘晝也還是住在鐵獅子胡同。傅恒一家自是住在春和園。多羅因要隨時護衛皇帝安全,照例住在圓明園附近的內務府一所宅子裏。

  武陵春色邊上的“澹泊寧靜”裏分畦列畝,雞黍農耕,都是榮王府三位女眷率人照管,直接供應了他府裏的瓜菜禽蛋,太後皇帝經常誇讚。依博爾還在為永琪整理八線法手卷,編纂《蕉桐幐稿》,記錄二人研究的天文算法。

  經常陪著太後禮佛的是舒妃和令貴妃,皇帝也會陪太後到圓明園中“慈雲普護”“月雲雲居”“日天琳宇”各處參拜禮佛,而圓明園裏又添一個特殊之處,這便是方外觀。方外觀是皇帝特意為容妃建的兩層樓歐式小宮殿,牆上用刻有回紋圖案的大理石貼麵,屋頂卻是模仿中國式的重簷四坡藍色琉璃瓦頂,兩側有環形樓梯上二樓。園內遍植鬆柏,門前甬道上有一排西洋小坊,其上和樓梯的墩上放滿了鮮花和寶瓶。雖然遠離京城的清真寺,容妃依然可在方外觀做禮拜,而且這成了容妃一人的專用禮拜所。

  方外觀位於圓明園東北麵的長春園裏的西洋景園中。西洋景園自乾隆十二年始建,由西洋傳教士郎世寧、王致誠、蔣友仁等人設計,建築、環境和式樣采用了西方巴洛克式風格,而裝飾細節上則具有東方的神韻,自東向西依次有線法牆、方河、線法山、遠瀛觀、海晏堂、方外觀、諧奇趣、養雀籠、蓄水樓、萬花陣和大水法、觀水法等噴泉,遍種西洋的奇花異草,其壯觀絕倫,舉世無雙,讓人屏息驚歎。瓔珞又和傅恒笑言:郎世寧始終不能傳西教,但這園子建好,足以讓他同皇上一起名留千古。

  方外觀西南橋外有一座西式八角亭。小樓每層各三間,兩側修建半環形石階通往二樓,大門和樓梯的台階由青銅構製。窗戶也很別致,二層是長方形,一層是橢圓形,顯得既美觀又活潑。大理石牆上鐫刻著《古g蘭l經》文,並加刻了兩塊圓形阿拉伯碑文,意思分別是:“奧斯曼愛真主,真主愛奧斯曼”和“阿裏愛真主,真主愛阿裏”。奧斯曼、阿裏皆為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四位繼承人之一。

  小樓東部即線法牆,也由郎世寧等繪製容妃家鄉南疆繁華街市的風景,隨季節不同更替畫麵,叫做“阿克蘇十景”。皇帝還找了四個阿訇(hong1)陪著容妃禮拜。圖爾都覺得,當年讓法蒂瑪入宮為妃真是做對了,妹妹一直聖寵不衰,為她十分高興。每次容妃歸省輔國公府時,還會帶著福康安,圖爾都夫婦自然也寶貝這孩子。而每次從輔國公府回來時,容妃會給李玉德勝帶一些禮物,比如和田玉小件。

  ※※※※※※※※※※※※※※※※※※※※

  -

  素三彩是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始於明正德年間,康熙時繼續燒製。以黃、綠、紫三色為主,其實並不限於此三色,但不用紅色。

  -

  石濤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石濤是明靖江王朱讚儀的十世孫,朱亨嘉的長子。清初,其父朱亨嘉企圖稱監國失敗被唐王處死,若及被宦官(即喝濤和尚)救出,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發為僧,改名石濤。

  -

  石濤一生浪跡天涯,雲遊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黃山住了10年左右,結交畫家,後來到了江寧(南京)。晚年棄僧還俗,成為職業畫家。清聖祖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兩次南巡時,他在南京、揚州兩次接駕,獻詩畫,自稱“臣僧”。後又北上京師,結交達官貴人,為他們作畫。但終不得仕進,返回南京。最後定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有大量作品傳世,但偽作亦多。

  -

  方外觀圓明園裏的西洋景園可能是世人對圓明園最深刻的印象,雖然目前隻有殘留的廢墟。方外觀是其中之一景,來曆和曆史如文中所述,包括“阿蘇克十景”,是乾隆帝對容妃的情感見證。長春園所在地原為康熙大學士明珠自怡園故址,明珠家乃是清朝最顯赫的老貴家族,影響力長盛不衰,書寫曆史光耀曆史。所以那時候的納蘭家六位小姐那麽受青睞完全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