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活佛(二)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1-01-29 13:44      字數:6395
  多傑搖了搖頭。愛莎忙道:普達娃不會介意。多傑道:我知道,但你要如何和你的婆婆說,我不去打擾了。愛莎問道:你真地沒有怪過我們?多傑看著她,道:如果我可以……那我也許會怪你們。可是,愛莎,我什麽都不能為你做。普達娃為你做到,很不容易。我怎麽會怪你,又怎麽會怪他?愛莎,你很幸福,我很高興。像普達娃這樣的人,在哪裏都會過得很好。

  愛莎又流下淚來,道:本來你可以要我一輩子陪在你身邊。多傑搖了搖頭,道:愛莎,你知道嗎?那年,在楚布寺,我第一眼看見你,我才第一次遺憾,我不能娶妻。我怎麽會那麽做,讓你也和我一樣。愛莎搖頭道:我有什麽好的?你和普達娃都對我這樣好?

  多傑道:我不知道,我想,他也不知道。我隻是因為你是……貝葉,請允許我再說一次這個名字。愛莎說不出話來。多傑道:這是我第一次說,也是我最後一次說,貝葉,我喜歡你。愛莎別過頭去,不敢看他平和略帶憂鬱的眼睛。多傑繼續柔聲道:但是,你喜歡的是普達娃,而我是噶瑪巴。

  愛莎眼眶又紅了,回過頭來,輕聲說道:我……以前我並不喜歡他,其實我覺得我比較喜歡你。多傑搖了搖頭,道:你怎麽會和你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如果你喜歡我,你就會在楚布寺永遠陪著我了。愛莎聽他的語氣很平靜,心裏卻覺得有一股涼意。敦都多傑,她也十分了解,和她了解普達娃一樣。

  她又跪下道:多謝噶瑪巴成全了我和普達娃。多傑笑起來,道:愛莎,起來,不要擔心,我永遠不會讓你難過,我也永遠不會為難普達娃,他是我的上師,就像我的父親和兄長,他還是我們噶舉派的功臣,我很高興,可以報答他。然後他轉言問道:我給你的靈符還在嗎?愛莎站起來,點點頭。

  多傑溫柔地看著她,道:我本名叫做秀赤,我想告訴你。但愛莎,我不會再來見你了。歡迎你回楚布寺看我。如果我能為你做什麽,你就送信給我,並將那靈符送來,那就是信物。我很高興,你在金川安然無恙。說完向前走去,再緩緩上了台階,走入下一殿“萬善正賢”,再未回頭。

  愛莎怔怔地看著他的背影,流下淚來。她突然明白了,平措父子之死是他的授意!怪不得自己問郎卡時,郎卡回信說那兩人不是他殺的,他是不會放過平措父子,為了她和普達娃也不會,但不是馬上。可他們才離開金川不幾天,那兩人忽然就死了,他還以為是朝廷派人暗殺的,因為平措父子死了不久,皇帝就把巴旺並入了金川,給他和阿帕管轄。愛莎後來也問過容妃,容妃卻說不是皇帝。她也明白了,多傑就不想見普達娃,他隻是來見她的,所以他不會去她家。

  愛莎拿手絹擦了擦臉上的汗和淚,回到正殿前門,隻見幾個婆子正在和阿媽攀談,乳娘抱著兒子,坐在一旁,四下一望,未看見什麽可疑的男人,於是鬆了口氣。那幾個婆子見她走近,便站起身來,道:奶奶好!然後就向老人告辭。爾晞見愛莎一直看著她們進了正殿,不覺奇怪。愛莎立刻帶著老人和孩子回椿樹胡同,並叫關了府門。

  待回了自己屋裏,愛莎便匍匐到酥油燈前祈禱。看著跳動的火光,鼻端聞著清淡的奶油香味,她才覺的安心不少,看著燈後牆上的紅色金剛亥母貼繡唐卡。

  金剛亥母是藏密噶瑪噶舉派的主修本尊,通體紅色,因其頭上有一豬頭,豬屬亥,故稱金剛亥母。原是西藏苯教中讚神的一種神靈,後被蓮花生大士降伏,變成密法中的本尊或其護法和勝樂金剛的明妃。唐卡上的金剛亥母身如十六歲妙齡女郎,一麵兩臂,全身紅光遍滿十方三世。右手高舉金剛鉞刀,左手持盈血顱骨器,左肩斜倚天杖,天杖頂部是藍色的金剛頂和三個頭骨。三目圓睜,戴五骷髏冠,細腰婀娜,頸部掛著五十鮮人骨飾項鏈。雙足各踏一人屍於蓮花日輪座,身後有般若烈焰。

  她本有一尊勝樂金剛和金剛亥母的金像,乃是入白教的第一天,噶瑪巴頒給所有聖女的。她詐死後,按之前說好的,普達娃將皇帝禦賜的陀羅經被和這尊佛像帶出來。這佛像一直伴她左右,她曾帶去金川,而這唐卡是後置的。

  愛莎祈禱了一會兒,去將收藏在盒子裏的象牙靈符拿了出來,撫摸那上麵刻著的梵文,那梵文是一首詩,譯成漢語是:

  從東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兒出來了,未生娘的臉兒,在心中已漸漸顯現。

  未生娘就是少女的意思。這首詩語帶雙關,既是說她是一個美麗神聖從東方來的奉神少女,又表達了多傑對她的愛慕之情。金川正是在拉薩的東邊。她很早就明白,但今天再看,心裏的感覺頗不一樣。她早已想不起多傑了,而他,卻對她無時或忘。他滅了平措父子全是為了她,還為了她可以“隱遁”。當時知道平措父子死了,普達娃就說過,平措父子活著總有後患。她眼前晃動的都是多傑那雙略帶憂鬱並微笑著的丹鳳眼,她眼裏滿含淚光,輕輕念道: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裏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裏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裏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裏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相愛寂靜 歡喜

  她念的也是一首梵文詩,名字叫做《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班紮古魯白瑪”是從梵文音譯至藏文,再從藏文轉譯至漢文,意思為蓮花生大師。“班紮”是“金剛”的意思,意為如金剛石般能斷除無邊無明煩惱。多傑全名叫做敦都多傑,正是伏魔金剛的意思。

  同一時間,普達娃去外館一間酒館裏見了杜鬆,因為杜鬆送了一封信到外館任家。普達娃進了雅座闔上門,杜鬆立刻站了起來,他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位高大魁梧梳長辮子穿布衣滿服的男人,竟然就是自己的小師弟,白教前法王普達娃。唯一他還熟悉的是普達娃掛在頸子裏的棕白兩色虎牙天珠。在密宗中,虎牙隱含有“伏惡”的力量,藏傳佛教信徒認為其圖騰象征東方金剛部,可以降服修持者內心或外在的障礙,勇往直前,是藏區喇嘛身上的必備之物,信徒也會佩戴。而普達娃戴著的乃是師父的遺物,杜鬆自是認識。

  杜鬆手掌合十,像以往一樣,恭恭敬敬地道:普達娃你好,對不起,我直呼你的名字。

  普達娃看著他,平靜地道:二師兄請坐,我早已不是法王,且已改名鐵普。二人坐了後,普達娃叫人來上茶,然後問道:你怎麽會來?難道多傑出了什麽事?還是噶舉派有事?杜鬆聞言微笑道:噶瑪巴說的沒錯,你永遠都是楚布寺的普達娃。

  普達娃聽杜鬆說噶瑪巴和他是秘密來京,便明白了一切,多傑定是去見愛莎了,而杜鬆並不知道多傑喜歡愛莎,端起茶來,慢慢地喝。杜鬆溫言道:你不要擔心,噶瑪巴不會對聖母如何。普達娃道:她早已不是聖母,她是我鐵普的妻子。杜鬆道:聽說你們在這裏很好,你很受皇帝的器重。普達娃道:沒有皇帝,我們也很好。

  杜鬆道:師弟,我很感激你,如果沒有你,我怎麽能成為白教法王?所以噶瑪巴是噶瑪巴,我是我,你可以相信我說的話。那時候知道了你們的事,噶瑪巴閉關了十日,出來後和我說,他不會為難你們。我想,你明白他的感受,而且他是我們看著長大的,他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他不過是叫我一起來看看你們。

  普達娃看著他,笑起來:師兄,你還和從前一樣,一點兒沒變。杜鬆也感慨道:那時候師父對我們都很好。你繼承了師父的所有衣缽包括藥理醫術,年紀雖小,蓮華嘉波已練到第六層,而且品性純正,師父還要你為他報仇,傳位給你,由你做金剛護法,理所當然,對噶舉派最為有利,這是師父他老人家為公的苦心,我們都很敬服。

  普達娃看著他,道:二師兄,以你的能力,隻做天輪長老,是大材小用了。如果沒有我,白教法王的位子本來就是你的。師父在世時就一直誇讚你的人品,這麽多年,你勤奮不輟,刻苦努力,內外修行也已是密宗的頂尖高手了。我做法王,是為了報師父的養育之恩和為他報仇。噶舉派有你坐鎮,我才能放心離開。

  杜鬆道:師弟過譽了,我遠及不上你,你才能做噶瑪巴的上師。原來的六位天輪長老裏竟然有兩位都與黃教有染,若沒有你,我們還蒙在鼓裏。如果我不是和你師出同門,根本不會知道你的本名,既然有這緣分,師兄就問你一句,如今,你可惜嗎?無法達到第九層。普達娃搖搖頭,道:我早已不介入教派紛爭。杜鬆道:我問你,也隻是為了師父他老人家的心願。

  普達娃沉默不語。杜鬆見自己提到師父時,普達娃有一種奇怪的神情,不明所以,便道:前年,聽說師父大仇得報,我們都十分喜慰,去靈塔告祭了師父,可惜你沒回來。今年八月,師父的二十年忌辰,楚布寺將舉行盛大的祭典,歡迎你回來,你是師父的關門弟子,雖然已經還俗,但是你親手為師父報了仇,他在天有靈,不會怪你。普達娃低下眼簾不說話。

  杜鬆又道:多傑說,歡迎你再回楚布寺,你除掉了貢噶寧波又尋回了《蓮華嘉波》秘笈,幫助肅清了教內奸細,是噶舉派的大功臣。普達娃點點頭,不說話。杜鬆站起身來,道:師弟,噶瑪巴的話我都帶到了。然後看看這間酒館的屋子,又微笑道:在這樣遙遠又陌生的地方,一切從頭來過,很不容易,但自然難不倒你。你們多保重。

  普達娃道:謝謝。站起身來,送他出去,最後對他道:師兄,我已還俗,不會回去,多傑也知道。但你放心,我一直在家裏供奉著師父的牌位,我永遠不忘他老人家的教誨。杜鬆點點頭,雙手合十,徑自去了。

  普達娃立刻回了家,先去阿媽屋裏,婢女說因今天早起,老太太從寺裏回來覺得累,便睡下了,他還去床邊把了脈。待他見到愛莎,她正抱著兒子,和乳娘一起在給兒子喂酥油果子,才鬆了口氣。愛莎見他進來,便對他笑了一下。待喂完果子,他抱過兒子來親了親,兒子歡喜地叫他,他便將兒子全身仔細檢查一遍,見無異常,才讓乳娘帶下去,然後自己去關上了門,回來將愛莎摟在懷裏,把杜鬆去外館見自己的事說了。

  愛莎道:你放心,沒事,阿媽也沒事,我們都沒事。然後將他的雙手放在自己小腹上,普達娃還是覺得心裏怦怦直跳。接著,愛莎把多傑去隆福寺見自己,和他說的話都說了。普達娃點點頭。愛莎又道:我相信他說的話。普達娃感慨道:嗯,他本來早就可以動手,在金川的時候。愛莎笑起來,道:那你還擔心什麽?如果你真地擔心,下午我就進宮去見法蒂瑪。

  普達娃搖搖頭,道:多傑,他或許會對付其他人,但他絕不會讓你難過,他和你說的話,都是他的心裏話。不然,他就不用來告訴你了。愛莎笑道:這麽說,他說你就像他的父親和兄長,也是真的。你緊張什麽,剛才看兒子看那麽仔細。普達娃笑起來,道:父兄又如何,他早已是大人了,我走了對他有利。我是醫生,小心一點兒總是好。

  愛莎不自覺打了一個寒戰,忽然想起多傑並不想見普達娃,口中道:不要胡說,你走了其實是白教的損失,多傑也很舍不得的。普達娃忙道:好好好,我們不說了。你知道嗎?他為什麽會喜歡你,又對你這樣好?愛莎搖搖頭。普達娃說:因為你像他的生母。愛莎十分詫異,問道:什麽?!你怎麽知道的?從來沒人見過他的生身父母。普達娃道:我見過畫像。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帶他去遊曆印度、廓爾喀和中國,並說有白瑪哈嘎拉示現為白衣少年提花圍繞著他跳舞的異相。

  愛莎驚奇地道:你的意思是,他的父母想讓他做噶瑪巴?為什麽?!普達娃道:他父母很富有,共有五個兒子,所以並不在乎,有兒子做了噶瑪巴就可以光宗耀祖,名流百世。給他取的本名秀赤,就是寶座的意思。

  愛莎眼裏湧進了淚光,歎息道:怪不得他是一個溫柔的人,其實他不能忘記被父母拋棄的痛苦吧,所以他也很依戀你。但是我甚至從來沒覺得他像弟弟。我們所有聖女都覺得他溫柔可親,但又似乎遙不可及。普達娃道:多傑很孤獨,他的性格,適合坐在神權之位上,但他當然懷念自己的家人,特別是他的母親。他很小就離開了母親,那種記憶和依戀終身難忘。所以你對他來說,是這世上最特殊的一個人。

  愛莎歎息道:所以你不能原諒你的父親?爾暉阿媽去世後,我覺得他心裏是很痛苦的,又無人可說。

  普達娃道:其實,我對爾暉阿媽毫無記憶,我的阿媽就是爾晞阿媽,所以我從來沒覺得我沒有母親,但爾暉阿媽和愛人見麵都困難,兒子根本就不記得她,二十多歲就離世。他讓一個女人為他付出太多了……他的痛苦和阿媽的痛苦相比,算得了什麽……我有母親,也有父親,他們都很愛我,我小時候一直覺得很富足和幸福,原來是因為師父,但他在我心裏,就是我的師父,是一個和藹嚴格的好人,雖然他言傳身教,給了我一切。

  ※※※※※※※※※※※※※※※※※※※※

  -

  未生娘詩這是倉央嘉措的詩。

  -

  紮西拉姆多多的詩後麵這首詩,眾所周知。詩的名字叫做《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但很多誤以為是倉央嘉措所作。其實這是現代女作家紮西拉姆多多寫的詩。紮西拉姆多多,原名談笑靖,漢族,廣東人。她是位虔誠的佛教徒。已出版圖書作品有《當你途經我的盛放》《喃喃》《小藍本》。現任陳坤出品MOOK書《我們》主編。

  -

  “班紮古魯白瑪”是從梵文音譯至藏文,再從藏文轉譯至漢文。“班紮”是“金剛”的意思,意為如金剛石般能斷除無邊無明煩惱。這個詞來源於梵語“Vajrā”,讀如“哇吉拉”,藏語中缺乏相應音素,音譯為“Benza”,再由此音譯為漢文“班紮”。“古魯”來源於梵文“Guru”,是“上師”的意思,這個詞在藏文中誦咒時多用音譯為“Gulu”,講經說法時則意譯為“Lama”,這個詞又音譯為漢文“喇嘛”。“白瑪”來源於梵文“Pādma”,讀如“巴德瑪”,意為“蓮花”。音譯為藏語“beme”,再音譯為漢文,多作“貝美”,亦作“白瑪”。

  -

  漢文班紮古魯白瑪即金剛上師白蓮花,也就是蓮花生大師。根據作者所述,蓮花生大師的心咒就是:“嗡阿吽班紮古魯白瑪悉地吽”,在起名字的時候,她就是從這個心咒中取的。這一首《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的靈感,其實是來自於蓮花生大師非常著名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作者的本意是通過這首詩表達上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跟愛情、跟風月沒有什麽關係。

  -

  蓮花生大師(大士),或譯蓮華生,後世弟子及信徒尊稱為蓮師。八世紀印度那爛陀寺僧人及雲遊僧,後應寂護論師與藏王赤鬆德讚禮請入藏創立僧團,為藏傳佛教之開山祖師,著名的佛教高僧。由於後世弟子的崇敬,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被稱為第二佛陀。所帶入的密法稱為前譯派,為今寧瑪派所信奉。蓮花生大士是佛教偉大的成就者之一,被稱為第二佛陀,應寂護論師與吐蕃讚普赤鬆德讚迎請入藏弘法,創設僧團,建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為藏傳佛教的奠基者。相傳他曾預言西藏佛法將遭逢滅亡危機,所以在離開西藏前,埋藏許多經典以便後世具緣弟子修習使用,被稱為伏藏。伏藏在藏文有“珍寶”和“值得保存”的含義,伏藏不限於經典,有可能是佛像、法器或甘露等,藏傳佛教各宗派都有,其中寧瑪派特別重視,其中《西藏度亡經》是廣為人知的伏藏經典。

  -

  六臂白瑪哈嘎拉白六臂瑪哈嘎拉,藏音為貢葛意新諾布,意譯為「白如意珍寶依怙主」,是觀世音菩薩以不忍眾生忍受無盡的痛苦,以慈悲的力量化身為白瑪哈嘎拉,能施予一切眾生福德,並使眾生獲致壽命,豐財,威勢。首宏於香巴噶舉,後傳至薩迦派分支,為特別不共法門,是求財的智慧護法,相傳此尊住於印度清涼屍陀林。

  -

  本尊為四臂觀音慈悲的化現,可攝受三界的一切成就,鉤召財富、福德、壽命,威攝、鎮壓(調伏)天道、人道、鬼道、阿修羅道等的眾生,邪魔、外道、鬼魅、惡神、等的障礙消除,追隨嚴持密戒的行者,助其行息、增、懷、誅諸事業,增上聞思修三慧。

  -

  此尊身為白色,一麵六臂三目,鬚眉毛髮金黃,獠牙外露捲舌相。右上臂執鉤刀,右二臂持摩尼如意寶置胸前,第三臂搖動紅檀木小鼓。左首臂垂直置腰際,並捧滿盛各類珍寶之嘎巴拉,內有財寶瓶;左二臂持三叉戟,三臂持銊斧。頭戴寶冠,珍寶瓔珞,□□彩裙為身莊嚴。身材短胖,並有小鈴華蔓為飾。兩腳作巡行狀,踏於持寶鼠之白象王財神之背。

  -

  文中提到的敦都多傑,即第十三世噶瑪巴(白教活|佛)小時候的遊曆,以及白瑪哈嘎拉示現為白衣少年提花圍繞著他跳舞的異相,這是曆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