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旌功(五)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1-01-29 13:44      字數:5924
  後金以及後繼的清廷每逢春節和重大節日,皇帝都會親率皇室成員及王公大臣謁堂子祭神、立杆祭天。清寧宮祭神的同時,在宮外還要祭天。除夕夜點燃索倫杆上和簷下的燈籠,以示紅燈高照、大吉大利;午夜飯前,架旺火、放鞭炮、迎財神的同時,要祭北鬥。初一絕早,要在門戶上掛弓,象征全年狩獵順利,收獲多多。滿洲族舊俗賤紅貴白,後受漢族影響,才改用紅色表示喜慶。

  大清定都北京以後在長安左門之東建堂子、在坤寧宮設神堂,立神杆。太後說,紫禁城裏的坤寧宮現在的格局,是在入關後做的改動,參考的便是清寧宮的格局。

  這次遵照前次路線,皇帝又見了諸位蒙古王公,但未狩獵,穿過草原時,他見牛羊肥壯,穀禾豐美,農牧興旺,十分欣喜,即興寫下《巡狩貝子府》一詩:

  居嶺分疆異,清塵灑道同。

  後先鹹奉職,誠敬自由衷。

  漸見牛羊牧,仍欽禾黍豐。

  時巡慎候度,繼序念戎功。

  此次他還率領文武百官,在小長白山祭祀了長白山神,在溫德亨河祭祀了江神,還在龍壇山封了“封樹神”。太後和皇後自是出席了這些重大的慶典,婆媳二人除了禮儀性的問候,幾乎不說話。東巡路上所經州縣,全部“蠲免本年應征地丁錢糧十分之三”。瓔珞笑對傅恒道:皇上出來巡遊,也算好事兒。傅恒道:各地州府都花了大把銀子接駕,免賦是應該的。

  皇帝在盛京謁陵時,又重複了第一次東巡時說過的話,再次強調倫理孝道:

  君者為人倫之極,五倫無不係於君。

  臣奉君,子遵父,妻從夫,不可倒置也。

  嚐聞以父母之心為心者,天下無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為心者,天下無不睦之族人。以天地之心為心者,天下無不愛之民物。斯言也,人盡宜勉,而所係於為人君者尤重。然三語之中,又惟以祖宗之心為心居其要焉。蓋以祖宗之心為心則必思開創之維限,知守成之不易,兢兢業業,畏天愛心。

  瓔珞又笑,說他定是因蘊端和錢複禮,勾起了各種心事。

  回程在山海關停留的這一天,皇帝和皇後那拉氏去城樓上散步,那拉氏憶起幾年前也是和皇帝一起在這裏散步。對皇帝說,自己明白皇帝不殺桑王的決定,反正天下殺不盡的貪墨蠹蟲,又說皇帝因走私案夙興夜寐,宵衣旰食,自己十分擔憂,請皇帝一定要注意休息。然後讚皇帝重孝,奉太後東巡,並提及那年皇帝專門陪自己祭奠輝發那拉家先祖一事,自己和輝發那拉家絕不會忘記。

  皇帝隻道:淑慎,過去的事兒,朕不想再提。那拉氏不明白他的意思,覺得他是心傷五格格,那年,在這城樓上,她還在自己腹中,於是忙道:是,皇上,是臣妾不好。皇帝又道:這些年,後宮裏挺平靜,是你的功勞。那拉氏道:容妃妹妹和令貴妃都識大體且性子和順,臣妾覺著比以前的人強,還是皇上會選人,皇嗣安好,便是後宮最大的事,臣妾作為皇後責無旁貸。

  皇帝點點頭,歎息道:假如容音還在……那拉氏心裏大怒,皇帝不讓她提舊事,卻自己還將容音掛在嘴邊,但麵上微笑道:先皇後娘娘地下有知,定也寬慰的。皇帝再不言語,那拉氏也不說話,二人默默下了城樓。

  回去後,容妃問皇帝和皇後都說些什麽,皇帝隻哼了一聲。容妃便看李玉,李玉因在後麵離得遠,並不知道,於是搖搖頭。隻聽皇帝道:李玉,你去傳旨給傅恒,教派人接令貴妃提前去南石槽行宮等著接駕。容妃和李玉麵麵相覷。

  皇帝鑾駕到南石槽行宮的這日,恰好是九月初九,正是魏湄的生日,距離她臨盆還有一個月。皇帝去見她之前,李玉給他更好衣,容妃對著穿衣鏡給他整了整,皇帝在鏡子裏看著她,見她神情專注,並未在意他看她,整好後還對他溫柔一笑。

  魏湄自是欣喜,她和皇帝一起進了晚膳,飯後盥漱淨手已畢,便抿嘴一笑,叫所有人退下,皇帝小心地將她扶入臥室,兩人好一番軟語溫存。自去年小產後,她和皇帝消除了“誤會”,又晉了貴妃,真正情篤起來。年初納蘭夫人入宮陪伴她後,又給了她好多鼓勵,加上李氏常給她各種進言,她早已不再介懷皇帝和前令妃的舊事。而且她發現皇帝隻是表麵嚴肅,之前的那些年她其實都白白錯過了。

  去東巡的前一晚,皇帝去儲秀宮告別,要她早睡,但她不讓他走,拉著他的手,可憐地看著他,因他一走就是好幾個月不能見麵……皇帝知她的心情,而且她正懷著自己的骨肉,心中不忍,於是躺上床去,握住她的手……皇帝走時,在她耳邊說,一定在她生產前回來,她已快睡著,心裏歡喜之極。果然他一回來,便將自己先接到行宮……

  李玉自是明白,皇帝不準他將此事告訴任何人特別是容妃,李玉見他略有狼狽,知他著緊容妃,想是被令貴妃纏不過,不覺暗笑……

  李氏亦心裏雪亮,對魏湄說,自己明白貴妃娘娘心係皇上遷就皇上,但必須小心孩子,皇上已有那麽多孩子,他可以不在乎,但魏湄已沒了兒子,絕不能大意。對這次接來行宮會麵亦很擔心,一直心神不寧。見皇帝出來明間,立刻低頭跪下,李玉又給皇帝整了整衣服,待兩人出了門,忙起來進去。

  見魏湄半靠在床上扣外衣,於是坐去床邊,給她繼續扣,邊扣邊問。魏湄麵色歡喜,隻說和東巡前那天一樣,並沒有實質。她見魏湄一夜無恙,第二天早上才鬆了口氣。魏湄見她對自己真如母女般的關愛,十分感念,對她說,自己有分寸,絕不會辜負她的一片心,皇帝也緊張孩子,叫她放心。

  隨駕東巡的嬪妃裏議論紛紛,說皇帝一路都在見軍機大臣處理政務,竟會如此記掛令貴妃,回宮沒幾步路了,還專門接她來過壽辰,又說她不便,免妃嬪覲見和送禮,多體貼啊!可不是嗎,人馬上又生皇嗣了!

  劉嬤嬤也問太後此事。太後笑道:皇帝現在和魏湄是好,你瞧,他不僅將侍奉魏湄的德保之女帶著,這次行程還安排得這麽緊,就是想趕在魏湄生子之前回來,這魏湄之前沒了兩個孩子倒讓她在皇帝心裏真正有了分量。雖說德保會辦事兒,這德保家啊,和永琪有莫大關係。但我瞧著,他還為了那一個吧。聽沉壁說,在山海關那日,和那一個不知為了什麽事,皇帝不高興。劉嬤嬤點點頭,道:想是那一個總占著六宮之主的位子。太後哼了一聲,道:如鯁在喉啊!

  劉嬤嬤道:皇上和您的心結都解開了,也該處置她了吧?太後搖頭道:沒那麽容易,她是皇帝的潛邸舊人,還是我扶上去的,又正位中宮這麽多年,生有嫡子,皇帝要如何向天下交代啊?沒有理由,隻是因為不得寵,那就是不孝不義隻重美色,難堵天下悠悠眾口,而且還有千古名聲呢。那時候先帝就被人詬病三宮六院。我還記得,胡世傑給我看過他寫的上諭裏麵的原話:‘又有逆書謂朕為淫|色。朕在藩邸即清心寡欲自幼性情不好色|欲。即位以後宮人甚少。朕常自謂天下人不好色未有如朕者。遠色二字,朕實可以自信,而諸王大臣近侍等亦共知之。今乃謗為好色,不知所好者何色?所寵者何人?在逆賊既造流言,豈無耳目,而乃信口譏評耶!’

  然後一笑:外麵皆知皇帝寵愛沉壁,而這魏湄肚子實在爭氣,皇帝可以名正言順顧著這頭,皇嗣是天下的大事,誰能說什麽,而顧著這頭,那一個自然不就不痛快了?

  劉嬤嬤點點頭,心想:那時候胡公公見太後不受寵,為了安慰她,才給她看了那上諭,不過年貴妃死後,先帝確實沒算寵過誰。說道:您說的對,皇上接令貴妃這事兒不簡單,但皇上心裏還是憋屈吧。太後又笑:他上玉京園散悶子!劉嬤嬤詫異地看著太後,太後隻搖了搖頭,閉上了眼睛。皇帝今年上玉京園多起來,李玉和容妃都和她說皇帝是去聽戲,但她想也想到了,隻是此事實在不合體統,是以她不提也不問。

  過了一會兒,太後又睜開眼睛,道:魏瓔珞辦事,我放心,她有分寸。而且這頭兒上,皇帝比聖祖,那是好多了。沉壁知道我的心思,也不會太縱了他。劉嬤嬤於是明白了,點點頭。太後常年提點容妃,容妃其實聽說聽教,李玉都暗中告訴了太後,說白日就太後知道的那幾次,一次是第一次和太後見麵那天,一次是二十一年陪皇後祭祖回來,一次是奉太後之命在嘉興勸慰皇帝時,太後一直很滿意,這也是她喜歡容妃的一個原因。自己告訴容妃的那些話,不過是為了向容妃示好。殊不知,後來李玉就沒再真正透露過容妃和皇帝的事,因為他一心向著容妃了。

  劉嬤嬤又問:聽李總管說,皇上好像頗喜歡那位武貴人,奴才有點兒不明白,因為她生得好?

  太後閉上眼睛,一笑道:後宮不能獨寵沉壁,你想想婉嬪那事。但這魏湄老有身子,總是要再找一個的。沉壁心裏也明白著呢,你看他倆個,不是一直都好著呢。劉嬤嬤才恍然。

  皇後那拉氏自然是黑了臉,覺得皇帝是故意做給自己看。珍兒見皇後幾日都不言語,便悄悄對袁春望道:這次令貴妃真是特別露臉。袁春望哼了一聲,道:別人還說不出話來,人是貴妃,又懷有皇嗣,名正言順給過生日,厲害啊。珍兒道:她可不像厲害人。袁春望道:我說的可不是她。珍兒道:你是說太後?

  袁春望搖搖頭,低聲道:他先暗渡陳倉,然後瞞天過海,再笑裏藏刀,最後就是借刀殺人。這一次就是明證,其他的不過是障眼法。娘娘就是因為太後,容妃,和覺得養心殿念念不忘昔日長春宮那位,還有宮外的魏瓔珞,一直沒太在意這位出身低,相貌又不算出眾的令貴妃,覺得前麵兒那麽多阿哥,自己也有嫡子。嫡子,皇上什麽時候看過這嫡子一眼?

  珍兒大吃一驚,道:你胡說八道什麽?!皇上為何要故意針對娘娘?他不會是知道了……袁春望哼道:不像,若是知道,還能像如今這樣太平?他做事,還需要理由嗎?桑王這樣的大罪都好好地留著命呢,抄那點子家產對他又有什麽影響?理藩院一個小角色卻掉了腦袋,這世上從來都沒有公道可言。

  珍兒道:皇上寵這個寵那個,這麽多年,換了多少茬了,但你說他是故意的,我不信!他哪有這個功夫?他前頭的大事兒都忙不完,不過就是希望有人給他管好後宮,有人逗樂子,有人生皇嗣,他坐享其成。你說他不看重十二阿哥,但也沒見他看重哪個阿哥,對福康安倒好,那是因為成天見麵的緣故。袁春望搖搖頭,笑道:好,我是瞎說。

  珍兒其實已信了七分他說的話,過了一會兒問:要告訴娘娘嗎?袁春望道:人孩子都生了那麽多了,還能做什麽?現在要是她或她的孩子出了意外,主子娘娘這六宮之主第一個就得了錯,便是給皇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前令妃小產,立刻叫主子去查,十四阿哥薨逝,又叫查,這還不是敲警鍾?五阿哥,一早給了容妃,他的目的就達到了,不需要再做什麽,隻要寵著容妃就行。你想想,皇上久已不納新人,卻幸了令貴妃身邊的瑞常在,將其封為貴人,她是索家的,這還不是偏心五阿哥?咱們這位聰明過人的皇上哪!太後對付娘娘的那些,算得了什麽,儲秀宮才是真正的大患。

  珍兒聽了這話,心裏十分吃驚,原來自己全部想錯了。立刻開始祈禱。袁春望道:你又幹什麽?珍兒道:令貴妃現在已沒兒子,祈願她繼續生女兒啊!袁春望搖頭道:男女都好,她在宮裏和皇上心裏甚至許多朝臣心裏的地位十分穩固了,這才是大麻煩。

  瓔珞十分高興,對傅恒道:每次皇上出巡都是少爺給他安排路線計劃日程,接令貴妃是大事,派你他才能放心。真是不枉了我們這些年的功夫,魏湄終於成了皇上心裏重要的人,皇上對她終於有了感情!我想得沒錯,她先入皇上的眼,就能入皇上的心!

  皇帝從魏湄那裏回來,容妃正坐在榻邊看曲譜,皇帝悄悄走近,拍在她肩膀上,湊在她的臉旁問道:你在幹什麽?容妃嚇了一跳,驚奇地問道:您這麽快回來了?然後看著他笑,李玉在皇帝身後也笑。皇帝知道她在揶揄自己,輕咳一聲,叫李玉等全部下去,見曲譜上寫著“紅線盜盒”的四字標題,拿開放在一旁,再將她拉到鏡子前麵,在她身後抱著她。

  容妃幽幽地道:臣妾生氣了。皇帝看著鏡子裏的她,見她長發卷曲,柔嫩芬芳,眼波欲流,纖腰楚楚,試探道:因為阿湄?容妃也看著鏡子,見他情意綿綿,於是撇撇嘴,道:瞧您現在叫得多親熱!您身上都是她用的玉蘭花香。皇帝笑起來,心裏高興,對著鏡子道:你就會哄朕開心!

  容妃掙脫了他,脫掉他的外衣,反在他身後抱著他。皇帝拍拍她圍在自己腰上的雙手道:沉壁。容妃“嗯”了一聲,皇帝看著鏡子道:顧沁……容妃偏頭在他身側,對著鏡子一笑道:她沒麻煩,皇上放心。皇帝不語。容妃問道:您改主意了?想讓她生龍子?皇帝搖搖頭,握住她的手。容妃將臉貼在他腦後道:您別想這些了,回去就要辦紫光閣的大事兒,臣妾聽著都好興奮。令貴妃這回定是生阿哥,給皇上的大事添彩!

  ※※※※※※※※※※※※※※※※※※※※

  -

  曆史原型葉天士(1666年—1745年),名桂,字天士,號香岩,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其高祖葉封山從安徽歙縣藍田村遷居蘇州,居上津橋畔,故葉桂晚年又號上津老人。是清代著名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葉桂出生於名醫世家,又“神悟絕人”、聰明絕世,並求知如渴、廣采眾長,且能融會貫通,因此自然在醫術上突飛猛進,不到三十歲就醫名遠播。其祖其父如小說中所示。

  -

  除精於家傳兒科,在溫病一門獨具慧眼、富於創造之外,天士可謂無所不通,並在許多方麵有其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在雜病方麵,他補充了李東垣《脾胃論》詳於脾而略於胃的不足,提出“胃為陽明之土,非陰柔不肯協和”,主張養胃陰;在婦科方麵,闡述了婦人胎前產後、經水適來適斷之際所患溫病的症候和治療方法;他對中風一症有獨到的理論和治法;他還提出久病入絡的新觀點和新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於精研古籍,他還十分善於運用古方。

  -

  葉桂還培養了不少濟世救人的名醫。史稱“大江南北,言醫者轍以桂為宗,百餘年來,私淑者眾”。清代乾隆後期,又出現了一批研究溫病的著名江南醫家,其中佼佼者有吳鞠通、章虛穀、王孟英等,他們都是葉天士的私淑弟子。葉天士至少生有二子一女。他的兒子葉奕章、葉龍章都是著名醫家,隻不過被父親的巨大名聲掩蓋了。他的學說在身後二百多年的持續發展中,形成了中醫史上一個重要的醫學流派——“葉派”,在近代醫學史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

  葉桂享年八十,臨終前警戒他的兒子們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這是一個對自己的言行極端負責的仁者之言。同時也顯示出他在醫學,乃至人生哲理的追求上所達到的極高境界。

  -

  曆史原型接懷孕的令貴妃行宮見麵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七月初八日,皇帝出外哨鹿,同行後妃有:皇後、舒妃、穎妃、豫嬪、慎嬪、容嬪、郭常在共七位,令貴妃由於身懷六甲並沒有陪同出行。檔案中記載,乾隆二十七年九月十六日,這一日禦駕在京郊的南石槽行宮駐蹕,乾隆帝單純把留在北京的令貴妃召至京郊行宮並單純陪同皇帝用膳。此次出巡其他嬪妃用膳記錄都是“聚坐”,“……等伺候”,未見嬪妃單獨與皇帝相處的記錄。“令貴妃伺候上晚膳”一句中並沒有“等”字,說明是她跟皇帝在共度二人時光。而曆史上的令妃的生日是農曆九月初九。小說裏綜合了這兩件事。小說裏提及的雍正上諭駁斥別人說他好色,也是曆史記錄。